李辉堂(1869-1943)
李辉堂祖籍广东四会。7 岁时因父经商跟随至沪,曾在玛礼逊洋行任建筑绘图员。自学英文,受在沪外藉集邮者影响始集邮。十九世纪末在上海开始兼营邮业,系中国“邮商前辈中资格最老者”(朱世杰)。
1922 年参与发起建立神州邮票研究会,任审核员。1925年与周今觉等发起组织中华邮票会,任董事。1936 年与陈复祥、朱世杰、张承惠等发起组织中国邮商公会,任流通部主任,翌年任会长。
一生经手名贵邮票甚多,且注重与集邮家交往。20 世纪 30年代前,周今觉、袁寒云等国内集邮名家,多向其购得珍邮。1937 年以展品参加在上海邮票会举办的邮票展览。曾在《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中国邮票史》一文。
在《ROSSICA》(远东版)第 41 期的广告中,李辉堂称业邮始于1889 年
朱世杰(1880-1950s)
朱世杰原名朱耀宗,祖籍安徽,生于苏州,长于上海。肄业于汉口路美华书馆,国文英文均具根底。21 岁起供职邮局,服务长达 30 年。约 1903 年兼营邮业,后挂牌“集古社”,经营邮票和集邮用品。
受李辉堂等影响开始集邮。对中国早期邮票有相当研究,也有较高的鉴伪能力,先后编撰出版《华邮目录》和《中国集邮图谱》,后者为最早的中国邮票定位册。组集较完整的包括中国商埠邮票(含变体);中国纪念邮票;大龙至万寿加盖四方连;上海书信馆票封片笺;清至民国加盖“国币”50 元邮资片;1921-1932 年中国首航实寄封等。
早年加入上海邮票会,并成为中华(8 号)、新光(164号)、甲戌(110 号)三大邮票会会员。先后为邮刊撰稿多篇。曾任中华邮票会董事、交换部主任、《邮学月刊》发行部主任、审查部主任,新光邮票会理事、监事等职。并任中国邮商公会审定部主任。子朱泽民(祖良,新光 1257 号)、朱祖华承其邮业。
朱世杰编撰出版的《华邮目录》和《中国集邮图谱》
卢赋梅(1882-1930s)
卢赋梅江苏吴县人。1902 年入读东吴大学,在校兴趣广泛,是音乐会、青年会、健身会的成员。因家境缘故辍学。后被聘为东吴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此间还在《东吴》学报社兼职,担任营业部发行经理。1919年辞职,挂牌经营“卢义思邮票公司”。
中华、新光、甲戍民国三大邮票会创始会员和骨干,历任中华邮票会评议员,新光邮票会研究部主任、拍卖部主任和江苏分会主任,以及甲戍邮票会顾问等。他具有集邮家、专业邮商和邮学研究者三重身份:1896 年前后即已开始集邮,其编组的邮集在 1918 年在武进邮票展览会上获得头奖;他开办的卢义思邮票公司是苏州最早的两家邮票社之一;《邮乘》和《新光杂志》都刊有其邮文。1926 年,他与陈复祥合编了中国最早的邮票目录。1926 年以外邮展品参加新光邮票会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邮票展览。
1924 年民国三版帆船图邮资明信片
卢赋梅自苏州寄上海陈复祥
裕憽霆(1883-1930s)
裕憽霆本名裕寿,别号颂廷(一作松亭、憽霆)、孤鸿、孤鸿和尚,斋名吟秋山馆、爱吾庐。祖籍黑龙江齐齐哈尔,后定居北京。满洲镶黄旗人,纳哈塔氏。父明保为穆图善将军次子。博学多才,中英文根底俱深。身为继承祖产、无职业的满清遗民,有钱有闲,一生喜好花鸟虫鱼、鼓曲与收藏。
“玩邮票成瘾”。1918 年曾拟于北京天坛发起邮票展览会。1923 年在京创办万国交换通信社(中国部),并印行英文季刊。开办一年社员达 200 余人。1926 年加入新光邮票研究会,与陈复祥、赵善长、王纪泽等均有交往。主集华邮,藏品丰裕。所集清代伦敦版无水印“跃鲤”、“大雁”高面值邮票甚多,清代快信邮票总数近千枚。曾不惜售屋筹资囤积“中华帝国”样票。人称“旧都邮王”。与德国米歇尔、英国吉本斯、法国香槟和美国斯科特等国外邮票公司均有交往,为欧美邮社代办华邮收售。集邮遗藏《清代快信邮票集》,由其妻馈赠生前至交李雅轩。
裕憽霆照片及手写体签名
1923 年 12 月 22 日上海《邮声》第 8 期《北京裕憽霆君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