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林小奇笔记  ·  乐观者赚钱,悲观者正确 ·  16 小时前  
林小奇笔记  ·  乐观者赚钱,悲观者正确 ·  16 小时前  
壹心理  ·  比起离婚,这个行为对孩子影响更深 ·  2 天前  
仰观阁  ·  信念与执念的区别 ·  3 天前  
仰观阁  ·  信念与执念的区别 ·  3 天前  
社會學會社  ·  查尔斯·库利 | 社会自我:“我”的意义 ·  3 天前  
武志红  ·  忍不了第一次当爹的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为什么自由令我感到恐惧?| 观影:《将来的事》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1-22 22:38

正文


KY观影作者 / 夏超

编辑 / KY主创们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电影《将来的事》是法国新锐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的作品,由著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讲述了一所中学的哲学教师娜塔莉的故事,她努力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但接二连三的事让她的中年生活陷入危机。该片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她的生活,就是按照

设定好的角色平稳开展


娜塔莉(伊莎贝尔·于佩尔 饰)是巴黎一所中学的哲学老师,像绝大部分女人进入中年之后一样,她的生活被家庭和工作满满当当地占据着。



她的丈夫是同校的哲学老师。结婚这么多年了,娜塔莉早已习惯平淡的夫妻生活,两人聊天内容不外乎你今天讲了什么课、学生听不听话之类的生活琐碎。


 

和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一样,娜塔莉上有老,下有小。娜塔莉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居住,精神状态不稳定,没什么安全感,时常打电话给娜塔莉,用各种理由让女儿到自己身边来。母亲想搬过去和她一起住,但丈夫很不情愿,娜塔莉也没办法,只能多抽点时间看看她。

 

 

娜塔莉有一双儿女,也已经搬出去住了,一家人难得聚餐时,娜塔莉和丈夫还聊着过去的政治话题,儿女根本不感兴趣。他们没有像父母一样从事哲学方面的工作,还觉得娜塔莉对自己的得意门生比对亲生儿女更加热情。儿子自嘲说,自己比不上妈妈的学生,没有成为她理想中的样子。



娜塔莉花费很大精力在工作上,她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各类高深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有时外出旅游,她也不忘记抽空认真批改作业。



作为老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最自豪的事。法比安就是娜塔莉很满意的高徒。他曾对人生感到迷茫,无所事事浪费时光,是娜塔莉的督促和鼓励让他找回生活的动力,跨入了哲学领域。现在,法比安常去学校看望恩师,和娜塔莉聊聊近况,讨论一些哲学话题。

 


放眼中学生哲学这一学科领域,娜塔莉也是非常优秀的,她负责一家出版社的中学教材的编写。这套教材在业内评价很高,然而整体设计古典朴素,销量并不出色。出版社希望将教材变得更活泼、更畅销,但娜塔莉觉得这是在迎合庸俗的品味,严厉地拒绝花哨的改版。

 

 

娜塔莉的生活中规中矩,看起来十分美满;她的经济状况不错,职业在社会上也受到尊重。她照料着生活琐事,也抽空在上下班的路上读读书。一切令她疲惫,但好像又很充实。

 

她的生活,似乎就是社会对一个中年女性的角色设定。作为妻子,娜塔莉和丈夫保持着稳定的关系和日常沟通;作为女儿,她在生活和情感上都照顾着母亲;作为母亲,即便和儿女有些疏远,她依然时不时地组织全家团聚;作为老师,她引导学生去思考,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这些角色已经填满了她的时间和精力,她自然而然而平静地生活着,并没有什么契机,令她能够像思考哲学一样思考自己的人生。


然而习以为常的稳定生活,

可能一夜间被颠覆

 

然而,一些事情接二连三地出现,让娜塔莉逐渐陷入慌乱。她的母亲的精神状态更加恶化,会在娜塔莉上课的时候一直给她打电话,当女儿一直不接时,母亲便开始给消防局打电话。娜塔莉不得不撇下学生赶往现场,被消防员训斥一通。


由于她的精力不够应对母亲这种状况,娜塔莉只能将母亲孤零零地送往养老院。

 


在婚姻方面,丈夫有外遇的事被儿女发现了。他们希望父亲不要继续隐瞒下去,尽快做出选择。丈夫只好向娜塔莉坦白,最后选择了从家中搬出去。

 


娜塔莉没任何挽留的意思,简单询问后,说自己太愚蠢,决定离婚,尽管娜塔莉觉得,在这个年纪离婚其实很尴尬,自己已经毫无价值,遭人嫌弃。学生法比安鼓励她再找一个人共同生活,但她也自怨自艾地说,“我可没这种慧根。”


 

不仅如此,法比安要和朋友一起搬到乡下去,因为在那里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但这样一来,娜塔莉便少了一个可以经常交流的人。虽然她口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其实很失落。



娜塔莉是一个哲学老师,她安慰自己读过这么多哲理,她肯定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至少不会像普通人那么手足无措。她想,自己的人生并非完全失败吧,至少还有事业和研究。



然而,知识和哲理似乎不能拯救世俗的生活。娜塔莉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她独自在冷冷清清的大房子里,心里也空空荡荡的。她晚上到影院看电影,结果被陌生男人盯上,被一路尾随和纠缠,让娜塔莉十分慌张。



更糟的事又发生了,母亲在养老院不吃不喝,精神萎靡,身体状态也很差。一天,母亲不小心跌倒就去世了。娜塔莉的生活变得更空。


紧接着,娜塔莉在工作上也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她拒绝了出版社对自己那套中学教材进行改版,出版社为了销售业绩,决定放弃这套教材,并重新组建了新的编辑团队。



似乎就是一夜间,娜塔莉看起来稳定又充实的人生就完全崩塌了。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学生,甚至连自豪的事业都失去了。


那些曾经撑起了她生活的角色全部瓦解。她不再是女儿,不再是妻子,得意的学生也走了。失去了这些角色定义,她不再知道自己是谁。在母亲葬礼上,娜塔莉朗读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段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不知我是谁,也不知该怎么做。我既不理解我的处境,也不明白我的责任。



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依靠着角色的脚本生活着的。因为社会对那些角色的期待,我们不必苦思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尽管我们很多人都会抱怨这其中种种的束缚,但其实角色还是带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我们中也并没有多少人思考过如果仅仅作为一个人,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宣称自己渴望自由很简单,

真正被赋予自由却令人恐惧

 

母亲去世后,她的猫留了下来,娜塔莉对猫过敏,儿女也不愿意养,她想到了搬去乡下的学生法比安,便去看看他,顺便问他是否愿意收养自己的猫。法比安到车站迎接老师,一路上他都跟随车里的民谣开心地唱歌、这自由随性的状态让娜塔莉感到羡慕,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多年来,她一直跟着丈夫听相同的唱片,但自己明明根本不喜欢。现在,孩子搬出去了,和丈夫离婚了,母亲去世了,娜塔莉觉得自己重新变得自由,她说自由很棒。但事实上,她的话中难掩一种自嘲。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自由,觉得自由之后人生或许会充满精彩。但实际上,自由不是这么简单的,自由也意味着风险,真正面对自由反而让人恐惧。这就像娜塔莉对待母亲留下的黑猫的态度。到了农场后,猫从笼子出来潜入森林,娜塔莉很担心,害怕这只被人类养惯了的猫能否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安然无恙。


 

法比安说,要相信动物的本能,猫饿了就会回来。但娜塔莉仍旧时不时在树林边叫唤黑猫。娜塔莉自己,也就像这样一只被生活驯养惯了的黑猫。她习惯了过去有条不紊的生活,即便现在意识到自己自由了,对新生活仍然是胆怯的,仍旧怀念曾经按部就班的安全感。


在乡下的时候,娜塔莉看到法比安的书架上放着哲学家齐泽克的书。齐泽克的思想非常庞杂,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娜塔莉对这位哲学家报以轻蔑的态度,认为他不是一位大师。

 

 

法比安争辩几句话后,说出了对恩师的生活的真实看法。他觉得娜塔莉不注重行动和思想的统一,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一种角色扮演。比如,她参加抗议,只是满足对知识分子这一身份的要求,却从来不敢有实际的行动,因为她害怕行动会损害到当前的稳定生活。


 

法比安这段直接但命中要害的话让娜塔莉很不舒服,她只能狡辩几句,挽回一点面子。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我们在社交媒体上针对各种新闻表达态度,也仅仅是表达一下态度而已,不敢去付诸于行动。我们痛恨雾霾污染,在朋友圈发照片抱怨,但没几个人真的离开了。我们看到某地发生了灾难,纷纷表达祈福祝愿,但并没有捐助什么,只是向别人展现自己关注苦难的姿态,感动一下自己。


娜塔莉被学生的这席话刺激到了,她决定第二天就离开,连猫也一起带走。但这句话不得不让她反思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可能必须鼓起勇气落实到行动中。

 

娜塔莉在课上给学生讲述卢梭时提到:“希望比拥有更容易令人满足,快乐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乐的。”我们一旦拥有什么东西,就容易对它产生厌倦。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渴望着某个事物、却还没有得到的时候。

 

娜塔莉开始努力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她将家里的地毯换了新的,烫染了头发,再次到乡下看望法比安,修复师生关系,将母亲的猫留给他收养。


 

她也不愿再被过去束缚。在圣诞节,她对负心的丈夫毫不挽留,和儿女一起开心地过节。她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外孙,唱着温柔的歌,她自己就像这幼小的孩子一样,拥有着无尽的人生希望。一年后,她终于接纳了从过去脱身而出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向往那种状态:可以不用工作,去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我们很少意识到,社会角色固然使我们被迫背负了很多责任,却也推动着生活,给予我们一种根本的、存在主义的安全感。它们为我们制定了诸多的人生内容,不断完成它们而不用做出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反而是更容易的状态。而当一种重新选择生活的自由降临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感到恐慌。

 

我们感到恐慌,是因为一种不知所措。我们其实不知道,没有了那些角色脚本之后,我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到最后,你所有的社会角色都无法成为你生活的根基,也无法成为你做出选择的依据。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将来的事》,法语原名是L'avenir,这个词不是指“将来那些可预测或安排的事”,而是指“完全无从预知的将来的一切”,就像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也许,我们都需要在命运逼迫我们不得不面对之前,就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真正是谁。那才会是我们安全感唯一的、可靠的来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