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面白
(ID:mian_bai)
-
作者:面白
摸爬滚打的职业生涯里,我开始对一种年轻人失去耐性。如同那个常见的开头,
“我有一个朋友”,我的道理,一般还是从实际的故事说起。
公司的人事部门细心且专业,为你做好了严格筛选,发到你邮箱里的简历,通常都闪闪发光。比如手里这个,名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海外留学背景,学分绩点很高,前任公司家世优渥。
这封简历隐约对我散发了
“岂有不约之理”的霸气。
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约见这位优秀的毕业生。这个孩子坚定地认为自己拥有卓尔不群的文案能力,愿意投身到互联网工作的刀光剑影中。
惯常的问答过后,我给了他一些时间,以及几篇值得参考的新媒体文案,让他大概创作一段简短且有关旅行的微信推送导语。
他犹犹豫豫,提笔写道,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
……行吧。
面试结束后,处于礼貌,我没有拒绝他要求加微信的请求。果然,他在微信中说,他的成绩很好,背景超过了大部分同期的毕业生,为什么没能进入到下一轮。他说,请给我一个解释。
只有一个印象:他所有的沟通,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我成绩很好,我成绩很好,我成绩很好。
所以,我应该毫不犹豫地录取你?
这条微信让我产生了写出这篇文章的想法。我想告诉一部分秉持
“成绩很好,背景优秀=can do everything”这条逻辑的人,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这样。
你不能期待一张三好学生证书或是满分的试卷,能帮你实现所有的梦想甚至妄想。
满分试卷不能帮你解释,一款新产品从创意到发布的过程里,会经历多少风波,会遇到多少胎死腹中的风险。
满分试卷不能帮你解释,一万个牛到要上天的策划,为什么比不上一次兢兢业业、踏实放心的执行落地。
满分试卷不能帮你解释,一个公司需要用怎样的精神,去坚守它辛苦攻下的阵地,用怎样的立场和勇气,去与巨头分一杯羹。
当然,你还年轻,这锋利如刀的现实世界,还有很多机会和理由去领教。
可你要记得,不要让满分的成绩单和
“好学生”这个称谓,代替了本该履行的义务。拿着满分成绩单的人,在“学业为上”的意识导向中长大,在面对一些关卡时,因为重视成绩和排名的思维倾向,他们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的机会更大、更多。
因此,有一部分孩子,容易在潜意识中认为,考试的成功,会代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学校或许可以,在社会上,未免流于单纯。
别人帮助你,照看你,扶持你,一方面是责任所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所需,不是因为你是优秀的好学生,可人的乖孩子,就值得百般呵护,万种照顾。
从没有哪一种获得,是理所当然。
就算是荷尔蒙导向的男女之爱,我似乎也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学会所有的套路,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赢得真爱。
一旦走出校园,迈向战场,就会满目都是简单粗暴的战役,真刀实枪的
PK,甚至你死我活的场面。
而你,一个被辅导员和恩师百般呵护的傻白甜,一个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给你多少时间,你才能长成刀枪不入的好青年?
我们也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用生硬的排名和简单的分类标签,去归纳总结别人的生活,觉得成绩好的孩子,一定谦恭有礼,教养得体;成绩不太出色的孩子,可能淘气叛逆,不服管教。
事实是否如此?不可简单定论。如果什么事都能用分数衡量,那这个世界就真的太简单了。
如果你还觉得可以拿
“学习好”这个挡箭牌解决人生中的棘手之事,是时候转变转变想法了。
去研究每一个公司从
0到1的历程,去明白汗水之宝贵,收获之不易;去发发传单,去扫扫马路,去端一天盘子,去照看一天店面;去主动获取信息,去理解有偿交换;去改改张口就求助,不行就卖萌的毛病……
说到底,
最要紧的,是扔掉过期的试卷和没用的证书,重新把自己,扔到那红尘滚滚、不容置喙的生活里。
真实的设定中,能像标准答案或者攻略指南一般让人安心和骄傲的时刻,其实,不多的。
— END —
爱和啪,是所有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公开谈是不好的,然而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必须关心这件事,艾小羊说得好:人们想啪不一定是真爱,也许只是情欲,但不想啪一定就是不爱。关注
亲子第一课堂
,颜妍为您揭开婚姻中性的秘密,解答情感问题,提供育儿知识。女人,你需要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社交平台。
亲子第一课堂
qzclass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