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扯淡堂
个人闲情逸致,小心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扯淡堂

资本市场走到今天,乱世当用重典

扯淡堂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0-15 20: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江南愤青


2017-5-19


山东大学长江学者教授因为挪用经费五十万被判刑,而学校欠他的经费还不止这个数字。雅百特等上市公司重大造假欺诈,被顶格处罚六十万,这个不是所谓高智商犯罪的问题,因为你很难说教授的智商比那帮上市公司董事长要低。


更何况,上市公司造假欺诈,高位坚持骗钱,可以说是规模化的现象,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是最终结果就是这种极端不公平的现象存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反应的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大量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执法情况的严重不到位,甚至还有既得利益者的话语权掌控问题。


资本市场走到今天,乱世当用重典,先对一批明显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坚决惩处,才可能让市场回归合理和理性。然后,逐步引入国外一些成熟的规则,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适合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2017-5-21


最近一个微信好友发给我一段话,同行们可以思考思考:

校长,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一段时间到全国调研各家做线下信贷产品销售门店,有保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类的、有p2p类的、有小贷公司的、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类的等等。走了一圈,后背发凉。感觉像极了大空头中的情景,整个行业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把信贷这个工作完全当成一锤子买卖来做,只要能忽悠成功手段可以忽略,先忽悠客户,再忽悠风控。


行业间各家的人员、套路无底线交叉,漫天飞单,一地鸡毛,居然还有什么“同行贷”产品(比如只要a公司给你贷多少,b就再给你贷50%),所有的一线人员就像当年美国的房产经济人一样,各种意气风发,据说有的高手一个月能拿到20万的返点。和他们聊的过程中,大家也很直白,一致认为每家真实拼的就是催收!


关于这次调研我有两点想法,烦请校长指正:


一、市场将客户严重透支,业务规模泡沫很大,各家公司对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根本不清楚,所依赖的数据分析像是温水里的青蛙,按以往经验貌似不会有大的不良爆发,但真实的情况是循环、共债的客户粗略统计70%之上,个别公司99%都是来自同业N手客户,想说当这些人连利息也搞不到的时候游戏怎么玩?


二、目前这种状态是普惠金融、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经阶段,还是路走歪了?!




END


整理了近几年的一点思考,完善了些逻辑不是很顺畅的地方。无法预测判断这些内容最终是否有效,但至少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一种参考吧。整理的是 电子文档形式 ,需付费购买, 价格99元 。购买后还将获得参加不定期一些线上交流、线下活动的报名权,购买后内容仅限自用。


建议大家在购买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