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得金鸡奖,加冕“三金影后满贯”的
周冬雨
,比起两位前辈影后,
章子怡
和
周迅
,无论优秀作品的厚度,确实还有很大差距,难以相提并论:
章子怡:
-
21岁,主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获得百花奖影后
,提名金鸡影后;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
-
22岁,主演电影《卧虎藏龙》,提名金马奖影后提名,提名金像奖影后,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最佳女配。《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24岁,出演电影《英雄》,提名金像奖最佳女配,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主演电影《紫蝴蝶》,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
25岁,主演电影《茉莉花开》,
获得金鸡奖影后
,提名华表奖影后提名。
-
26岁,主演电影《2046》,
获得金像奖影后
,提名金马奖影后,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主演电影《十面埋伏》,
获得华表奖影后
,提名百花奖影后提名,
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影后
。
-
章子怡被官方的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并从此成为
奥斯卡奖终身评委。
-
27岁,主演电影《艺伎回忆录》 ,
提名美国金球奖影后
,
第二次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影后
,提名美国演员工会奖影后。
-
章子怡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评委,此后三次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
-
28岁,主演电影《梅兰芳》,
第二次获得华表奖影后
,提名金鸡奖影后,金马奖女配,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主演《夜宴》,提名亚洲电影大奖影后。
-
34岁,主演电影《一代宗师》,
第二次获得金像奖影后,第二次获得百花奖影后,第三次获得华表奖影后,获得金马奖影后,获得亚洲电影大奖影后
,提名金鸡奖影后。
-
-
至此,
章子怡完成华语电影五大奖的全满贯。
-
40岁,主演电影《攀登者》,提名百花奖影后。章子怡成为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
成绩总结:获得9次国内影后,1次亚洲影后,17次提名国内影后。
并有中国电影人史上唯一的金球奖影后提名,2次提名英国电影最高奖影后,5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周迅:
-
26岁,出演《大明宫词》,
获得金鹰奖最佳女配
,首届金鹰节视后。
-
-
27岁,主演《香港有个好莱坞》,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提名金马奖影后。
-
28岁,主演《烟雨红颜》,
获得百花奖影后
,
-
29岁,主演《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影片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
31岁,主演《如果爱》,
获得金马奖影后,金像奖影后
。
-
-
32岁,主演《夜宴》,
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
提名金鸡奖最佳女配。
-
33岁,主演《画皮》,提名金像奖影后,提名百花奖影后。主演《风声》,提名金马奖影后。主演《李米的猜想》,
获得金鸡奖影后,亚洲电影大奖影后
。
-
36岁,主演《龙门飞甲》,提名金像奖影后,提名百花奖影后。
-
37岁~42岁,主演《听风者》《大魔术师》《撒娇女人最好命》《明月几时有》,4次提名金像奖影后。
-
40岁,主演《红高粱》,
获得白玉兰奖视后。
提名飞天奖视后。
-
42岁,主演《你好之华》,提名金马奖影后。
-
成绩总结:获得4次国内影后,1次亚洲影后,15次提名国内影后。
并获得1次视后。1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周冬雨:
成绩总结:获得4次国内影后,1次亚洲影后,8次提名国内影后。
如此对比,确实一目了然。
甚至可以说,
周冬雨得奖越多,就越体现了现在的华语电影,所有女星的处境有多尴尬,多被“边缘化”。
《少年的你》(周冬雨)在金像奖赢了《花椒之味》(郑秀文),百花奖赢了《攀登者》(章子怡),《无双》(张静初),金鸡奖赢了《误杀》(谭卓),《半个喜剧》(任素汐),而且,都是赛前最大热门,赢得水到渠成,毫无悬念。
在本年度亚洲电影大奖影后的对决中,她连上届金鸡奖影后、同时还是柏林影后的咏梅(《地久天长》),台湾金马奖影后杨雁雁(《热带雨》),以及日本、韩国、泰国的几个影后级表演,都赢下来了……
《少年的你》同期竞争力如此惊人,自然绝不是因为周冬雨在本片中,真有堪比当年张曼玉《花样年华》、章子怡《一代宗师》、周迅《如果爱》的表现,
更不是因为她个人实力,已经超过了这些演技派前辈,而就是因为这样的大女主电影,已经是当今电影市场已经难得一见的了。从角色完成度到演技发挥空间,都是十分饱满的,一个硕果仅存的“完整女主角”。
所以,张静初在百花奖颁奖前,接受采访时就坦诚说,自己的角色是“镶边女主”,并没有竞争可能。
所以,《中国机长》(袁泉)作为同样的镶边女主,在百花奖和金鸡奖直接就放弃影后竞争,去“主报配”,对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女配角们,形成了“降维打击”,也赢得同样毫无悬念……
再看看整部《攀登者》一共125分钟,大男主吴京出场戏份近乎超过70%,章子怡所有戏份还不到影片总时长30%,然而她的相关剧情设计,却已成为本片被抨击的最大短板之一,认为乱加感情线是影响了这部“男人戏”整体氛围,拖了全片后腿。
事实上,不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到电影院看一部商业影片,共同的呼声,都是希望类似的恋爱剧情越少越好。可偏偏我们的编导们,在传统思维下,给女性演员的戏份,往往就只有感情戏可加。
因此,再奖项等身、声名赫赫的女星,再炉火纯精的演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不甘心再当类似被吐槽的“镶边女角色”,就只有上上综艺,点评后辈,勉强维持得了逼格……
章子怡也好、周迅也罢,和她们同时期的其他一线女星,赵薇、李冰冰、徐静蕾、汤唯……随着年岁的增长,纷纷深居简出,已经很少出现在热门电影的主演名单了。都是基于同一理由:
时代变了,市场变了。
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毫无疑问就是现在:内地电影市场,已经蓬勃发展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甚至已经无限接近了美国加拿大之和的整个北美电影市场。
《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爆款作品,甚至将好莱坞布局10年、史上最高投资的巨作《复联4》,挤出了国内市场前三名,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中国机长》这样的主旋律大片流水线,甚至2个月时间就能弄出一部票房11亿的《金刚川》,这都是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进化,无限接近好莱坞水准,才有的成就。
这都是“四旦双冰”时代,给港台明星当陪衬,被好莱坞大片统治国内市场,国产影片只敢局促于“保护月档期”所不可比拟、不可想象的。
中生代男星们纷纷大器晚成,他们主扛的大制作工业电影,吃到了这波市场急剧扩容后,带来的数量巨大的新观众的红利,而这些男星主扛票房的商业大制作,再花高额片酬,邀请那些空有“星光”和“咖位”的大花,是件
非常没有性价比
,甚至
结果适得其反
的事。
反而是那些片酬和戏份要求没那么高的实力派“青衣”女星,袁泉、谭卓、马丽、宋佳……,年轻些的任素汐、辛芷蕾、万茜、佟丽娅、张雨绮、马思纯、倪妮、钟楚曦、杨采钰……成为了此类影片“镶边女主角”的首选,只因【
性价比更高
】。
自身能力出众,有过很多经典作品和角色的大花们,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尚且如此“有价无市”,再看看咏梅老师这样,入行几十年都默默无闻的演员,却能抓住《地久天长》这样难得的文艺片资源,沉稳发挥一鸣惊人,拿下了她们20年来,都可望不可及的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后。不知“四旦双冰”这些大花们又将作何是想?
她们前些年的你争我斗,撕封面、撕代言、争番位,走个红毯排个座位还要各不相让,彼此间的暗潮涌动和勾心斗角,是否是走入了歧途?
好在她们作为演员的年龄还绝不算老,好在她们的业务能力都还在,也是时候重归
比拼演技和作品
的正途了……
期待她们能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如于佩尔那样,对自己职业生涯真正负责,到五十岁、六十岁时还能继续展现自己演技,成为中国电影史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