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熟悉重阳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阅读,一直是我们非常推崇的成长路径。
现在,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把阅读这件事坚持下去。
每一期专栏,我们依旧聊书,可能是书评、书单或者书摘。
每一期会有一个交流主题,希望你通过留言与我们互动。
我们精选优质好书,根据留言质量不定量送出。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愿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徜徉。
提示: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如您对重阳产品感兴趣,欢迎扫码咨询。
【美国】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著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 营销编辑江芹
2012年7月
互动话题:结合这本书,谈谈你对“思考快与慢”的理解。
留言时间:2024年4月4日-2024年4月8日
(鼓励原创,只要你的内容足够优秀,期期选中也有可能哦)
筛选及书籍寄送:2024年4月9日后
(选中会收到提交寄送地址的私聊,逾期未提交/信息不全视为放弃,参与期间尽量不要修改头像及昵称,以防错失良机)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摘编中信出版集团《思考,快与慢》
2024年3月27日,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去世,享年90岁。
1934年,丹尼尔·卡尼曼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20岁的时候,他就获得了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心理学学位;27 岁时,又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等到卡尼曼博士毕业之后,他选择留在了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工作一直到了1978 年。这 17 年不仅是卡尼曼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 17 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遇到了另外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两人一同工作生活多年,并且都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兴趣,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都不赞同传统经济学中对于“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很多都是非理性的。在此期间,两人还共同合作了一篇论文:Tversky, A., & Kahn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 1124-1131.到了1993年,卡尼曼转而去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凭借着其在心理学上的洞察力,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他让我们学会质疑过去的假设,并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判断不佳的原因,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期间,获奖者要在斯德哥尔摩待上一个星期,还要做一次报告。大多数人选择与获奖作品有关的主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一群门外汉大概讲一讲。但卡尼曼没有这样做,他没有简单的语言来重新复述一遍自己的观点,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宣布获奖到举办庆典,中间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是紧张忙乱的两个月。只有卡尼曼才会在这样的两个月里完全彻底地重新思考自己的已有著述。虽然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普遍都是理性的,但在他看来,人类的理性多少都有些缺陷。
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虽然我们身处在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我们却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他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大多都凝练在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这本书的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很多人的追捧。十多年来,不少人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思维,继而改变了人生。书名《思考,快与慢》巧妙地道出了它的主旨思想。即大脑的运行可以想象成两个组成部分或者两套系统的结合。一套凭借直觉,速度较快;另一套依靠反思,速度慢一些。卡尼曼参照了心理学文献,并用其中的术语把这两套系统命名为“系统 1”和“系统 2”。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更喜欢在它们的名字里体现出快慢。所以干脆就叫它们“自动系统”和“反思系统”吧。这一框架的使用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关人类思想的一大谜团。为什么我们会在有些事情上独出机杼,却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毫无头绪?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写出了冠绝古今的《第九交响曲》,这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壮举。但是他经常拿错家门钥匙,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惊诧不已。贝多芬究竟是天才还是笨蛋?答案是二者兼而有之。“自动系统”是直觉式的,而且它的速度特别快。这套系统根本不需要依靠我们平时常说的那种“思考”。比如,无意间有一颗棒球朝你飞过来,你会躲开它;飞机遭遇气流时你会紧张;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你会微笑。这些都是你的自动系统在发挥作用。虽然这里涉及复杂的神经科学问题,但是脑科学家可以肯定地告诉我们,自动系统的活动与人脑中最古老的一部分关系密切,蜥蜴的大脑中也有这么一部分(小狗也有)。“反思系统”则精妙得多,而且它是自觉的。如果有人问我们:“411乘以317 等于多少?”我们就会用到这一系统。在确定一条路线,到达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时,或者在决定报考法学院还是商学院时,大多数人也会用到这一系统。为了理解这一切,我们可以把自动系统看作你的直觉反应,把反思系统看作你的有意识思考。直觉感受也可能是准确的,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自动系统,我们就会很容易犯错。自动系统会对我们说“飞机抖得厉害,我活不成了”,反思系统反驳说“坠机是极其罕见的!”;自动系统说“坏了,那只大狗要咬我”,反思系统说“大多数的狗是很温顺的”。还有,自动系统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准确踢球,或远距离投篮。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勤加练习,运动员可以绕开反思系统,直接依靠自动系统——达到这个程度的优秀运动员都知道,多想无益,“相信直觉”反而可能表现更好,或者也可以说,“做就是了”。通过大量的重复,自动系统是可以训练开发的,但是这样的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小测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直觉思维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每回答一道题,请写下你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答案,然后停下来回头想想。 一支球拍和一粒球一共 1.1 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 1美元,问球多少钱? 你和两个人赛跑。当接近终点时,你超过了第二名。请问你是第几名? 刘波的妈妈有 4 个孩子。老大叫丽春、老二叫丽夏、老三叫丽秋,请问老四叫什么?你的直觉给出了什么答案?大多数人的答案是:10 美分、第一和丽冬。这些答案都是错的。只要稍加思考,你就能想明白。正确答案应该是 5 美分、第二名和刘波。经济人的重要决策里从不缺少反思系统的作用(只要时间允许)。但是人们有时会因所谓的“直觉”而将答案脱口而出,不肯询问一下反思系统(即使时间允许)。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事实上人类的行为是常常受到很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的,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所以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卡尼曼提出了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卡尼曼指出了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从而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的惯性,重新来认识思考的节奏。50 年前,人们以为我们能驾驭自己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许多无法看见的因素所影响。我们虽然身处生活这场游戏之中,但对游戏的机制却不理解,偏见常常导致我们追求错误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并不可靠,对于自己心理状态的感知和记忆尤其不可靠。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美国】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心理学家。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
2002年,因其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在决策制定上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贡献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发现。他展示了人为决策是如何异于标准经济理论预测的结果。他的发现激励了新一代经济学研究人员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洞察力来研究经济学,使经济学的理论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