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算权威
共同观察、研究改革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央、地方官产学研媒改革声音,探索改革实践,营造改革氛围。本公号原创或摘发的文章,仅用于“学术•实践”提供交流探讨用,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门特区发布  ·  行政长官岑浩辉与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会面 ·  3 天前  
澳门特区发布  ·  行政长官岑浩辉与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会面 ·  3 天前  
政事儿  ·  萨科齐开始戴电子镣铐服刑 ·  3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 ·  3 天前  
半月谈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是...... ·  3 天前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4 天前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算权威

她这样说晋升经历

不算权威  · 公众号  · 政治  · 2021-02-17 21:53

正文


今天,推荐一篇副省级女领导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能有所启发。

谢茹,女,汉族,1968年7月生,浙江奉化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无党派,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在此之前,谢茹任江西省副省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女副省长。

以下简历来源百度百科:
1986.09-1990.07,江西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90.07-1997.03,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97.03-2001.07,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 1999.05-2001.07,挂职任景德镇市浮梁县副县长
2001.07-2007.06,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其间:2002.09-2005.06,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7.06-2008.01,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08.01-2008.03,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08.03-2013.10,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其间:2011.01-2011.06,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研修;2012.09-2012.11,中央党校“战略思维与领导力”研究专题班学习)
2013.10-2014.03,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2014.03-2018.01,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2018.01-2018.11,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兼)
2018.11-,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针对自己的晋升经历,2008年,谢茹曾在中央党校主管的《党政干部文摘》杂志发文,题目叫 《也说“顺”》 ,值得一读!



也说“顺”

文 / 谢茹


认识我的人都众口一词说我“顺”,直说得我自己看“我”这个人都觉得确实挺顺的。

1990年大学毕业,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完成了职称晋升中的初级到中级、中级到副高、副高到正高的三次破格,其间还自学、苦学三年,通过了被公认为较难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具备了下海从商的基本条件。

1999年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下派至浮梁县政府挂职锻炼,2001年本应回原单位的我,经组织考察推荐为景德镇市副市长人选,并顺利当选,当年我不到33岁,成为了全省最年轻的副厅级领导干部。

随后,忙里偷闲复习了一年,又顺利考入了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成为班上最早完成博士论文和获取博士学位的学生。

我生性好强,运气似乎也不错,下了决心的事总能心想事成。从小到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单位,都属于“优秀分子”一类。但评论我“顺”的话听得多了,也不免产生一些感慨。

顺与不顺,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一个能够掳去世俗浮躁、保持宁静心境的人,一个能尽心用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应该是能够体会到“顺”的感觉的。 正所谓: 心顺凡事顺。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岗位、不同生活处境的人,对顺的理解和感受必定不同,但好比鞋穿在脚上,自身的感受远比旁人的评价重要得多。

其实,即使在不被一般人看好的社会科学院里所呆的九年,我也同样找到了很好很顺的感觉, 除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新中国农地制度述略》及80余万字的科研成果,20多项各种等级的奖项,我庆幸有宽松和相当自由的时间相夫教子,扮演着挺不错的贤妻良母的角色。

那时, 我和爱人收入都不高,加上结婚时双方父母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于是为了存钱置办必备家当,常常一个月中至少吃一星期面条,爱人的口袋里一般也只有5元钱,是用来防备自行车破胎时救急用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却常常请朋友同学到家里做客,只是要提前一天商量菜谱,精心计划着所需采购原料的数量。

女儿四岁半的时候,我们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让她学习钢琴。

当时且不说买钢琴的8300元以及每月200多元的学费给我们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包括春节在内的每天陪练一小时,每周雷打不动地乘公交车到老师家上课,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坚持的苦差事,然而我却乐此不疲,为女儿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开心不已、兴奋不已。

一晃八年过去,女儿八次顺利通过全国钢琴等级考试,如今不到十三岁已达到业余钢琴十级水平,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

现在想想, 无论在经济状况欠佳的日子里,还是在一个不被看好的工作环境里; 无论是每周必须到单位学习的两个上午,还是自己背着单位在外兼一份工以补贴家用的时间里,自己的心情总是晴朗的,心态也并不差于今天。 面对同时毕业的其他同学的高收入、好单位,我从未抱怨过什么,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顺。 说到底,大概就因为自己的心态是顺的,所以看什么事都顺,做什么都顺。

舍得付出辛劳的人,人生之路最终一定会走得顺的。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智能上,而在于愿意付出努力的多少上。 尽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勤能补拙”、“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我坚信,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之所以成功,一定是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有结果也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不作努力就一定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所谓的运气和机遇,一定都与刻苦与勤奋形影相伴。

在学校里,我是尖子生,大学四年年年获一等奖学金,但我每天的业余时间几乎全泡在了图书馆或教室里;

在社科院九年,科研成果颇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公认的好评,但我即使在怀孕和休产假的时候都没有停止阅读、写稿、发表论文;

走上市级行政领导岗位的四年多时间以来,分管全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旅游、民族宗教、地方志、出版、档案、参事等十多个部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在孜孜不倦地攻读博士学位。

为了考博,2002年春节和“五一”长假我在家里一楼的储藏间度过;为了写论文,近一年时间电视只看新闻,休闲娱乐购物等等爱好一概放弃。

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多么的有限,也深深感到稍有放松就会被时代淘汰的紧张和压力。 的确,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样近乎苛刻地对待自己,从不歇息,步步紧逼

也许有人认为不值,因为人生苦短,生命的价值应在于享受生活乐趣,但我却把这种付出努力汗水的过程视作了人生的乐趣,在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中,我不停地付出,也在不断收获。顺的感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一个时时怀着感恩之心的人,是比较容易顺的。


人生之路顺利走来,我常常情不自禁发自内心地感激着我的家人、领导和同事。

我的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而且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父亲是一个本份的知识分子,从我似懂非懂时就开始灌输“唯有读书高”的理论,让我成了一个很会读书的女孩。

母亲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纺织工人,她的善良和好强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别人做错了,你也跟着错吗? 吃点亏就吃点亏,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些朴实易懂的说教让我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之人,一个能看人长处、不过于计较的人,也成为一个比较容易获得大家真心帮助和鼎力支持的人,这也许正是我顺的关键所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