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霍老爷
人丑本该读书,嘴贱偏生话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默沙东回应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HPV疫苗 ·  21 小时前  
纯银V  ·  去年双 11 ... ·  昨天  
界面新闻  ·  电子宠物走进更多家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霍老爷

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拉黑:谁来医治中产阶级的攻击性焦虑?

霍老爷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9-09 12:09

正文

置顶霍老爷,做最有思想的野蛮人

上下用力,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生存之道。


01

中产阶级晒的不是荣耀,是焦虑

 

妈妈郭兰万万没想到,因为一个同学群,她成了三分钟的网红。

 

她干了什么呢?不过是在群里常常自言自语,晒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晒女儿干干净净的笔记。


当女儿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郭兰第一时间把它晒到了群里,并配上这样一句评论,“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她没有等来夸赞羡慕,而是等来了被踢出群的大红感叹号。群主班长的儿子今年同样参加高考,却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友以2万条评论把这件“小事”顶上热搜榜第一名。有人看出虚荣,有人看出妒忌,有人看出情商。


浓浓的代入感,说明了多数人其实理解郭兰和班长,理解这种中产阶级的炫耀模式。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儿不晒,岂非锦衣夜行?

 

中产阶级的底线,是不能锦衣夜行。中产阶级的燃点,是不能输给同行,不能输给邻居,更不想输给同一个微信群里的人。

 

晒学历,晒技能,晒背景和娃,每一个机会都不能放过。


到了什么地步呢?就在前两天,当一个幼儿园家长群的掌通家园APP坏了,发出一句英文,家长们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在群里飙了半小时的英文,直到幼儿园宣布设备故障,才骤然而止。

 


两件小事,起因都是晒,母亲要晒女儿成绩,孩子家长要晒英文,放大的原因就是不能输,踢这位母亲的班长不能输,飙英文的家长也不能输。

 

正所谓“头可断,血可流,朋友圈里不低头”。

 

为什么要炫?为什么受不了别人的炫?因为焦虑。缺乏上层阶级的积累和底气,没有底层人民的认命和韧性,不上不下的中产阶级需要身份的定锚。

 

根据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一书,炫耀来自于对获取或维护社会地位的渴求,而炫耀性的行为例如消费,具有虚荣的效用,能使人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

 

教育投资虽然不属于凡勃伦所言的物质层面上的消费,但由于教育投资长期且昂贵,并关连到文化资本的汲取,所以已成为了新一代中产炫耀的核心。

炫耀作为一种本能的心理,本身是不蕴含褒贬的,但过度炫耀,心理学上则普遍认为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炫耀欲越强,越是能说明内心的焦虑与对生活的恐惧。


中产阶级父母频频以教育、学历作为炫耀的资本,深藏在背后的,其实是对自身阶级定位的犹疑,以及对阶级沦陷的恐惧。

 

对于身份的焦虑转化成了一种攻击性。在“爱炫”的形象背后,是中产阶级的攻击性焦虑。

 


02


哪里的中产不焦虑?


作为社会的夹心阶层,中产阶级时时被焦虑缠绕。


以香港为例,虽然不乏福布斯富豪的榜上富豪,但也是被联合国点名的“全亚洲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


根据政府2016年的数字,约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穷。很多有工作、本该是中产阶级的人亦无法幸免遇难,而不得不饱受在职贫穷之苦。

 

在香港,中产阶级正在向下流动,他们的生活品质不断地下降,无力养育下一代,亦无力保护下一代向下沉沦,社会M型化已渐成趋势。

而除了香港之外,日本中产阶级人数也在不断地下跌。根据日本学者三蒲展的《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一书,日本的中产阶级正在消失,年轻一代正下沉。而许多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中年上班族们,猛然地也开始发现,受物价上涨、房价飙升、薪资停滞的影响,自身亦早已俳佪在了阶级下滑的边缘。

M型社会的现象并不局限于亚洲,在许多欧美国家,中产阶级也在不断地消失。



成功实现了阶级跨越的是少数,更多的正在往下沉沦,成为新贫阶级。

 

根据智库Demos的报告,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卡债有随年增加趋势。而根据哈佛大学的调查,美国的个人破产案中,中产阶级占的比例曾高达百分之九十。


英国同样饱受着社会M型化之苦,根据《This is Money》上的一篇文章显示,近二十年来,英国的中产阶级范围正在不断萎缩,中产阶级的平均收入位列丹麦、英国、法国等十一个欧洲国家中的末位。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是目前世界的主流趋势。作为中产,一方面对于未来的财富增长已无法抱有巨大希望,一方面又得时时唯恐现有财富在不慎之中瞬间蒸发,当中的焦虑绝不是几句鸡汤就能消减的。


03

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攻击性”焦虑



哪里的中产都焦虑,但缘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巨大落差,中国中产阶级的焦虑,具有其独特“攻击性”。


对内,他们互相比拼、竞争,大声宣告自身的不凡,似乎凭着优越之姿便能从中脱颖而出,从而一跃而上。

 

连一个小学家委会的竞选也是一个大秀场。


早前一场魔都小学家委会竞选,轰动金融圈。家长纷纷炫藤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经验,确定这不是企业的CEO竞选现场?

 


杀鸡用牛刀,皆因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输不起。

对下,中产阶级们严防死守,实行严格的围堵之术,计较着哪怕微乎其微的资源共享。

 

比如,苏州一所小学安装隔离门,将外来工子女跟当地的子女隔开,其阶层分隔的目的路人皆知。



中国的中产阶级很累。往上爬,有心无力,往下踩,迫不得已,上下用力,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阿里员工患白血病去世,指向的是房屋建设规管之不善;



万达女高官跳楼自杀,说明了企业劳动权益保障之不足;


天涯副主编猝死,背后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健康权利被漠视;


而研究生因P2P自杀,则源自于网络金融平台监控之疏忽。


经济可以飞速地发展,但社会的进步却唯有循序渐进。中国中产有着中产的收入,却没能得到与收入匹配的名望、地位、以及权力,在任何触及自身利益的事件中,中产们只能以底层的面目出现进行维权。


中产没有话语权,一件又一件的社会新闻便似一记记重锤,让他们无法再低头幻想岁月静好,幻想与低层人民早已分道扬镳。

 

晒晒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虽能短暂地将焦虑转移,但虚荣心满足后的一瞬,安全感不再,现实问题还是会立即扑面而来。

这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焦虑、脆弱与无助。

 

脆弱,是中国这些中产阶级的名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