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椒医学
本团队扎根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楠或kkk  ·  考虑到 elon musk 发布了 ... ·  2 天前  
sven_shi  ·  我回答了 @西风瘦马220 ... ·  2 天前  
易简财经  ·  DeepSeek带飞阿里股价,阿里人连夜看豪宅 ·  2 天前  
李楠或kkk  ·  alva.xyz 是 ai 和 ... ·  3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椒医学

文章都是3年前发表的,国自然中标希望大吗?

青椒医学  · 公众号  ·  · 2025-02-10 08:20

正文

今天跟一个国自然地区项目的申报人聊天,他的情况比较常见,但青椒哥建议他多攒攒文章,中标概率会大点,他的情况如下:

  • 5篇代表作均为18-20年发表,皆为3-7分口碑不是很好的期刊;
  • 3年内没有发表一作或者通讯作者的代表作;
  • 方向为肿瘤口H18。


看到这种情况,

青椒哥问: 为何后来不坚持继续发表相关文章呢?

粉丝答: 因为自己是知名医院的临床外科大夫,引以为傲的是手术技能,对科研也不重视,所以从来不想过走科研这条路,文章也都是带的学生发表,毕业了,就没再招生了。本人甚至对 “靠科研青云直上”的同事,也颇为不屑。于是科研就停滞了。

青椒哥回答 :您这样中标国自然的概率运气好点,第一年就能中,运气不好,可能再无中标可能。

诚然,临床医生 “重临床 / 轻科研”的做法我觉得问题不大的,毕竟医术是为了更好的治病救人,临床大夫整天想办法搞文章、申请课题,虽然谈不上背离临床工作,但至少是上纲上线,偏离了临床科研结合的初衷。

相信这样的 “临床厉害,科研停滞”的医生还是很多的。

科研作为职称晋升的硬性要求,是不太合理的,而有些声音则给出答案 “除了科研指标,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了”,毕竟中国是人情社会,科研不作为指标,恐怕会滋生更多的“走后门”。好在有关部门也意识到这种“面子工程”的不切实际,也在积极推动“破四唯”。

但是在 “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之前(少说也得 20 年吧),临床科研,发 SCI 和申报课题的重要性是不会下降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给这样的申报人这样的建议:

  • 从自身临床实践中总结自己无法解决的临床问题;
  • 分出时间选定未来的科研方向,予以深入研究;
  • 定期出科研成果,发SCI,保持至少1篇中科院三区/年的频率;
  • 多看看知名的学术公众号,学习总结科研热点,撰写 创新且独特 的科研项目书


长此以往,必中国自然。


2024年度国自然医学部50大科研热点中标数统计如下:

往期精彩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