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自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两名短道速滑小将——吴佳慧和吴凯斩获4金2银,让五星红旗在意大利都灵的冰场上空高高飘扬。他们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
令人动容的是,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无数艰辛与汗水交织的奋斗历程,是毅力与信念支撑的成长之路。
2006年,吴佳慧出生于银川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她四年级那年,父亲盯着“中度智力障碍”的诊断证明,满心无奈与忧虑,灰暗的未来像大山一般压在他心头。
2017年,吴佳慧的父母偶然得知市里有特殊教育中心,就试着把孩子转学到了那里,却没想到,这一无奈的选择,为吴佳慧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第12届世界冬季特奥会女子组10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上,吴佳慧获得金牌。
很快,吴佳慧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她开始学习轮滑。初次穿上轮滑鞋,她就展现出了在运动上的天赋。2019年,吴佳慧经过40多天的艰苦训练,开始在赛场上崭露头角。因为在轮滑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吴佳慧被学校选中,开始学习短道速滑,备战全国首届特奥滑冰比赛,吴佳慧从此踏上了更为艰辛但也充满希望的冰上征程。
比吴佳慧小几个月的吴凯2019年进入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他因听力障碍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父母离异后,吴凯跟随叔叔生活,尽管有些坎坷,但他的内心对未来仍怀有期待。
在第12届世界冬季特奥会男子组777米短道速滑项目上,吴凯获得金牌。
进入学校后,吴凯也开始学习轮滑。在同年的轮滑比赛中,吴凯展现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潜力。学校老师发现吴凯爆发力强,便让他加入田径队进行训练,进一步挖掘他的体能优势。2019年,在与吴佳慧一同开始短道速滑训练后,吴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吴佳慧和吴凯的教练陈凌云回忆着赛前的一幕幕画面——
“在参加特奥滑冰集训的第18天,佳慧站在冰场边缘,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手指已经冻得发红,冰面上蒸腾的寒气让佳慧打了个哆嗦,但她依然面露笑容。”
“孩子们的双手在下冰时总是冻得通红,需要抱着羽绒服暖一会儿才能脱下冰刀。”
“站在旁边陪他们训练,看到佳慧表情痛苦,明显已经快到极限了。但是你若问她‘佳慧,累不累啊?’她永远只会回复你‘还行’。”
“有时候,孩子们下冰后脱鞋,龇牙咧嘴但就是不吭声,我说怎么了,他们指指脚上的擦伤,我只能说:‘没事,小伤,回去晾一晾,明天穿上鞋继续’。”
短短一个月的集训,吴凯的最快平均圈速从14秒提升到了10秒,背后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
那些淤青与药贴见证着他们的荣耀,集训时每天100圈的高强度训练,很苦,但没能参加集训的日子,也充满艰辛。
银川当地冰场资源稀缺,为了能让孩子上冰训练,学校想办法与阅彩城的冰场协调,在客流量不多的时间包场训练。由于冰场是营业场所,费用高达550元每小时,难以长期为孩子提供上冰机会,只有赛前才能组织短暂的冰上实训,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在学校进行田径相关训练,锻炼体能素质。
2025年,吴佳慧和吴凯终于站到了世界冬季特奥会的赛场上,面对来自韩国、匈牙利、加拿大的强劲对手,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陈凌云说:“每次检录时,孩子们遇到身边实力强大的对手,都会紧张得双手出汗,向教练询问对手的情况。但在踏上冰面的那一刻,他们总能迅速调整状态,只管向前冲。”
在女子组777米项目中,吴佳慧虽然最终获得亚军,但她在比赛中全力以赴,每一次加速、每一个弯道都展现出顽强的斗志,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500米和1000米项目中,吴佳慧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夺取金牌。
吴凯在比赛中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他是一名更加擅长短距离竞速的爆发型选手,在777米比赛中,吴凯以绝对优势夺冠,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然而在500米比赛中,因上冰机会少、对场地不适应、技能不够娴熟,吴凯在第一圈领跑后,于第二圈被匈牙利选手反超,最终获得银牌。原本志在必得的项目没能拿到第一,这对吴凯的打击不小。
随后的1000米决赛中,教练团队根据吴凯的特点制定了战术,让他先领跑,然后压速控制节奏。吴凯严格执行战术,在领跑三圈后,让匈牙利和加拿大选手冲到前面,待他们体力下降后,吴凯在最后一圈爆发加速,成功反超夺得金牌。
金牌的背后,是吴凯和吴佳慧顶住压力、克服心理障碍的坚韧与执着。
当年初入校园时的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里将成为他们梦想启航的港湾。
如今站在世界领奖台上,吴佳慧和吴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们不仅在体育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突破,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
吴佳慧和吴凯的故事,是关于梦想、坚持与拼搏的故事。他们在命运的逆境中,凭借对体育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他们的经历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光芒。
吴凯(左)与吴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