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如何用AI辅助写文献综述?从文献搜索到生成的 ...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双11 | 历史地理学书单(3) ·  6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11月有奖活动:推荐一位好中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司马迁笔下的范蠡,可以说几乎是一个神?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3-28 08:19

正文

范蠡“功成身遂”的成功形象一直被后人所推崇。然而《国语》和《史记》中所塑造的范蠡形象却有着不同之处。



充满智慧的政治家形象


范蠡形象在《国语·越语》中完全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他在越王勾践打了败仗之后,不仅提出了实用的劝谏,而且身先士卒,甘愿充当吴国的谋士。他的政治才能被推崇与勾践的慧眼识英才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吴越争霸时,范蠡与文种分析了天下大势,料定能够争雄的只有吴、越两国,他们最先去的是吴国。


但他们在吴国呆了一段时间没有被重用,就转向了越国。后来,他们得到了越王勾践的重用,才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政治才能。


1、天、地、人之论


越王勾践在刚即位不久,就想建立一番功业。他想通过攻打吴国,争夺霸主的地位。范蠡认为攻打吴国需要积攒一定的基础才能开战,他提出了著名的“天、地、人”的论证。


“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这是他在勾践攻打吴国前,劝谏勾践不要打仗说的话。但此时的勾践脑中充满了打仗的兴奋,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谏,结果惨败而归。


收到了教训的勾践,知道固执的后果很严重,就认真的向范蠡请教。他向勾践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未盈而溢,未盛而骄,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与人。”


勾践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还没有打仗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这个时候打仗不合天时。范蠡下面就开始陈述如何才能使勾践灭吴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自越国攻打吴国惨遭失败到彻底打败吴国这段时间,是越国修养生机的一段时间。


范蠡就是靠他的天、地、人的理论使越王勾践等待时机成熟,他说“时不至,不可强盛;事不究,不可强成。”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他一次次地延迟越王勾践灭吴的时机,以致发怒。范蠡却用机智的语言化解了勾践的疑虑。“天应至也,人事未尽也。”他又用“人事与天地相参”的理论,让勾践耐心的等待。


就这样,范蠡用他的天、地、人的理论化解了自己的一次次危机,也使勾践找到了最好的时机灭吴。



2、知人善任


《国语》中的范蠡形象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文本中最能突显范蠡知人善任的章节,就是他几次都举荐大夫文种,使得文种的才华得以彰显。


越王勾践初次委任国事与范蠡时,他却推辞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内,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其实,按常理说在国内当官要比在其他国家舒服得多,更何况还是要去强大的吴国,这个时候被派到外国当官,无疑是件苦差事。但范蠡知道治理国内的事情,文种更是个专家,而他更适合当外交大臣。


范蠡在吴国做了三年的外交使臣返回国内后,勾践为了使范蠡尽心效力于自己,再一次地向范蠡提出,让他来治理国家。这次,他同样把善于治理内政的文种推了出来。


他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睦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衡,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


这两次的进谏,不仅使文种和他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使文种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范蠡不仅能战胜于千里之外,而且可以知人善任、举贤任能。这不仅说明他深谙兵法,而且更会用人。


3、把握战机


范蠡认为打仗一定要遵循天时、地利、人和,他的这一形象也是在出谋划策中彰显的。


他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导结合儒家的用兵之道的战略思想,在与勾践的交谈中尽显出来。


勾践第一次向吴国宣战的时候,范蠡极力劝谏:“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


《老子道德经》中有:“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家认为天地是最能长久的,因为他们有谦虚的美德。


儒家认为做事应该遵循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范蠡为了等待最好的战机他竟然让一代过往等了十年,这个时间对于一个亟待报仇挽回君面的越王勾践来说,是多么地漫长啊。


在这十年里,他不但整天为了积蓄力量忍气吞声,而且在卧室挂一枚苦胆,每日舔一下,让自己不要忘却打了败仗的耻辱。


勾践在这十年中很多次向范蠡发问打仗的时机,范蠡总是说:“强索者不详”“人事未至,天未应也。”“天地未形,其事未成。”“人事未尽也”这些理由第一次说,是真真实实的理由,说上三次以上就会被误以为借口。


勾践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发怒了“妄其欺不谷也?”


范蠡以他坚定的理论“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止住了勾践的怒火,也使战争熬到了最佳时机。



看破红尘的陶朱公形象


司马迁根据《国语》范本,重塑了范蠡的形象,给功成身遂的范蠡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看破人性


司马迁笔下的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写了一封信告诫大夫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这一段话不仅表现出范蠡有一双慧眼,能看出越王勾践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共享乐。它更加说明范蠡是个敢进勇退的大丈夫。


事实证明,范蠡功成身退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范蠡走后不久,越王就摄于文种在国人面前的威严将文种刺死了。恐怕此时,文种才想明白可以立功但不可以鞠躬的道理。



2、看破钱财和名利


古语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会说,但很少人能做到。范蠡就做到了这一点。


范蠡在离开越国之后到了奇国,他改名换姓为鸱夷子皮。经过一段时间苦身戮力的耕作,就置下了千万家产。齐国人听说他是个大贤人,就想立他为宰相。


他却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详。”


他就立刻辞去相位,散尽了他的钱财,移居到了定陶。如果他不认为钱财和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又怎么会走得那么洒脱呢?


3、看破生死


范蠡从齐国再次移居到定陶时,又一次更换了姓名,叫陶朱公。


他在定陶县没有多长时间又积攒了很多财富,他在定陶经常周济贫苦百姓。


范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财吝啬,二儿子放荡不羁经常惹祸,三儿子出手大方却很贪玩。


有一次他的二儿子不小心烦了杀人罪,按当地律法要受死刑。


范蠡认为:“杀人而死,职也。”


一般人听说儿子犯杀人罪都会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营救,而他却说他的儿子该死。可见,生死问题已经不能够影响到他。


他的二儿子犯了杀人罪,需要千金解救时,他说小儿子去救能把儿子救出来,大儿子去救一定救不出来。因为小儿子从小就出手大方,花钱没概念。而大儿子喜欢斤斤计较,比较爱财。


他明知道大儿子去了,二儿子就回不来,最后还是让大儿子去了。


果然,大儿子带着小儿子的棺材回来了。


这个时候,家人都痛哭流涕,而只有陶朱公一个人笑,还说:“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他的亲生儿子死了,居然还能笑出来,而且是在意料之内。如果陶朱公没有看破生死,又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史记》与《国语》中范蠡形象不同的原因


同是范蠡,在《史记》和《国语》中却有着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


1、时代思潮的影响


《国语》产生在战国后期,正是百家学术思想争鸣的时代。


当时正是战乱时期,法家学术思想盛行,所以作者在塑造范蠡这一人物形象时,不仅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计策,而且将儒家、道家的思想也融入其中。


这样,范蠡不仅仅是一国的谋士,更是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运用者。他的战争理论及用人观念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战神的化身。


《史记》产生于西汉时期,当时的社会刚刚经过秦始皇暴政的摧残,百废待兴,所以黄老思想比较盛行。


范蠡之所以在《史记》中能够看破人性、看破财权、看破生死,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着莫大的关系。


2、作者的意愿


《国语》的作者至今颇有争论,但据现有典籍记载,作者都标注为左丘明。相传,左丘明双目失明后,将以前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


本文猜测关于范蠡的传闻肯定也是残缺不全的,左丘明之所以这样写也与当时社会多隐士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许多隐士不愿出来做官。出来做官的名士也都想功遂身退。


范蠡这一成功范例无疑是众多名士的仰望的典范。


司马迁笔下的范蠡可以说几乎是一个神。


范蠡在《史记》中已经看破了红尘,迁徙三次都成名天下,把名、利、财、生命都视之如尘土。


文中记载:“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司马迁本人作为史官,不但没有立功,没有成名,还因为一句劝谏获了宫刑。这对他来说,是多么难以承受啊。范蠡的神圣形象也是司马迁有心造就的。


他在文中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司马迁想如果他的君王想勾践一样贤明,能虚怀纳谏,自已也一样可以扬名后世。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儒家经典·外国童话·古典诗词

四书五经赏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最大的四书五经爱好者社区,学习儒家文化,回溯国学经典,提高身心修养,加入我们吧。

格林童话故事全集

荐语: 美妙的视觉盛宴,最亲切的童话故事,灰姑娘、莴苣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她们等你很久了呢。

见字如面朗读者赏析 

荐语: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感受文化回暖,坐看诗意归来。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