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所有互联网人必备的,做互联网的人不能不懂产品,关注产品,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普通人,如何抓住DeepSeek风口赚钱? ·  昨天  
三节课  ·  三节课首门DeepSeek课程已上线,免费学! ·  3 天前  
三节课  ·  全网都在求使用攻略!这个DeepSeek比其 ... ·  5 天前  
三节课  ·  节后想做小红书,千万别错过它!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于简书,我的几点思考和几个问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公众号  · 产品  · 2017-06-08 08:49

正文


作者: Ago

全文共 3274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 BEGIN ——


简书早期开始运营的时候的定位就非常明确的,简书的创始人林立先生说他喜欢写作,要做一个专注于创作的平台。简书是一个优质的创作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任性地创作,一篇短文、一张照片、一首诗、一幅画……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有着无穷的创造力。


在对信息流处理上面的几个特点


1. 信息的时效性的解释现在发布的和过去发布的信息被分为俩个频道,过去的信息不易推荐。


简书在对信息的时效性设计上面也没怎么进行优化,导致的局面就是好多优秀的文章都会被沉下去,拥有经典基因的文章也不会长久推荐下去。


信息产品都带有这种产品的属性,只不过在早期产品设计环节没有被重视罢了,youtube在信息时效性上面处理的就非常及时。


简书这个平台与其他信息平台都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在处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上没有进行过度的设计。用户发表完一篇文章后,很快就会被其他的文章覆盖掉,往后的时间轴这篇文章很难被翻出来供其他的用户浏览。


youtube与今日头条就弱化了信息流的时效性,让优秀的信息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单单是互联网时代下我们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千百年来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籍,好的东西都是值得多看几遍的,好的东西不会再历史的车轮中泯灭。


2. 很难见到平台公司对专题的支持,包括好多的ugc平台都没做好,youtube,google+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


简书的专题管理大多有主页人士负责,所以这些主题里面有许多是非常优秀的,质量较差的很少(谁闲这么蛋疼,来整这活儿),但缺乏官方平台的一个健康流量引导,导致许多特别优秀的专题的订阅的人数较少。


简书也尝试借着通过专栏的管理来筛选优质的文章,达到人工筛选出优秀文章的目的。但这一设计有点落后,不见得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简书出现专栏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对内容进行上游和下游文章的联结,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一种门类,更好的对读者进行内容推荐,但有一个小细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简书专题里面对投稿的每篇文章撰写一些推荐语,显得不会那么单调。


内容与用户


简书通过什么方式将优秀的内容凸显出来?是如何进行分流设计的。


推荐到专题页面:


通过对专题的创建及管理,能很好的对一个门类的东西进行完善。能满足作者对读者基数的要求,又能保证用户浏览到自己需求的文章。读者接触到优秀文章只能通过首页,关注的专题页和关注的作者主页。所以在内容分发设计上面还是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正常情况下(把简书当成一个流量获取渠道),在简书上写书的要么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转化成粉丝再转化到其他平台上上面,必须通过不停的投稿,夸张又不过分的标题去吸引读者,题材上面必须既能满足用户的遐想还不失对用户的激励,各种励志,软鸡汤,关于青春,梦想,爱情的虚拟故事。


简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当日子本写东西,但这个功能相比印象笔记的功能就比较弱了——印象笔记主打“高效”,在产品设计上已经采用各种效率模型进行了设计优化。


微信公众平台封闭的环境,很容易让自己的读者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读者非常乐意把好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微信公众号有朋友圈这一天然优势。


好比如一些产品运营类的文章,这部分群体特别少,文章鉴别度高,就要求作者的功底要硬,对一个网站,一种现象要分析透彻。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但粉丝的忠诚度都是非常高的。


优秀的作者凭借自身的影响力能快速在自己的公众号聚集起一定数量的读者,把简书当成一个流量获取渠道,转化成自己的读者比较困难。


简书是如何一步步获取用户信任的?


1. 简书本早期作为一款优秀的编辑工具,采用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没有太复杂的操作流程,能让用户更加放心的进行创作。


本着“读者就是作者”的这一出发点,简书开始向阅读平台进军,最开始能吸引到的大部分读者基本上都是来简书的创作者。


通过对阅读平台的开放,简书的读者越来越多,在简书大力倡导的“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社区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写作,这可以说是互联网独角兽成长计划中正反馈非常成熟的案例。


2. 简书社区文化氛围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来的


首先是 对社区意见领袖的打造 ,比较成熟的有小六,纯银等等,内容引导趋向于金钱,权利,青春,奋斗挂钩。但不乏优秀的有深度的但不符合主流内容方向的文章静静的躺在个人主页里面,等待着幸运的人去发现并汲取它。


其次是 对简约作者的维护,简书群的维护 ,以及简书出版计划等各种有利于打造个人品牌影响力的运营手段,但都毁在一个通知页面及动态页,个人主页自主性非常低。


包括简书新浪微博联合认证这种运营策略的设置,对这种作者的诱惑力是非常强烈的,能有效刺激作者对内容的补充,甚至基于某个专题某种章节进行完善,加强与读者的共鸣,加强用户间的互动。


再者就是 简书整体的氛围 是激励别人每天写1000字,一句话就牢牢的扣住了用户的心,让每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每天方式自我,突破自我,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面等等,作为一个超级正能量的平台,用户对文章评论方向更多的是对别人的鼓励。对比知乎在内容创建方面是通过对话题的完善来进行内容补充的。


现在缺少的版块暴露出来的问题


暂不要求做到智能匹配, 能有个推荐专题排行 也是非常好的。这里也暴露出简书在数据统计及数据监测这块以及数据溯源的问题比较严重。优秀的文章得不到更好的推荐,社区小众圈子搭建不起来或搭建起来非常困难。


简书写作环境的设计采用极简主义风格,上手简单快速;但对排版要求较高的人有点不友好, 排版体验落后 ,后台插入图片的时候图片太大又不方便调节,功能不健全;对这些人来说,产品的缺陷就暴露的就比较严重,对特殊行业的要求满足较低,特别是涉及到图片,视频的创作者。随着网速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专业技能的进步,现在的用户更偏向选择图片或视频这样的信息流。


在对集体智慧结晶面前还没进行发力, 对专题的运营也显得力不从心 ,主要阅读引导方向还是偏向碎片化阅读,需要进一步引导作者持续性的进行专题内容的输出,共同呈现更加优质的内容。


缺乏完整的信息分流设计系统 ,最基础的缺乏对上一页,下一页,基础按钮的设计,以及推荐主页和推荐文章的的模块设计。


其次 简友圈互动效果较差 ,信息流中垃圾信息太多,但这样讲的话,未来更改的空间就非常大了。这个版块对维系用户之间的链接,以及通过有效信息流加强用户体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如果分享到朋友圈的引导与是作者的介绍,效果要比下载简书app的效果好等等。另外也能有效的统计用户来源以及作者后台数据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