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清朝年号寓意 ·  16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一文看完《人民日报》1949-2025年元旦 ... ·  16 小时前  
MBB一点通  ·  中国企业战略历程:长风破浪会有时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涨姿势 | 北宋时比杨家将更害的第一名将世家是他们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04 14:25

正文

经公众号看历史(微信号:EYEONHISTORY)授权转载。

杨家将


一说到宋代的武将家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宋的杨家将。在民间传说里,杨家将简直就是忠义的代表、战神的化身,宋代第一武将家族印象根深蒂固——除了世代忠烈为国守边之外,还有一门女将,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连环画里的穆桂英


然而,如果你对宋代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话,你就知道,杨家将的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的演义故事。

 

在各种演义中,杨家将七代忠烈,封王封侯,家族中名将云集。可惜,在《宋史·杨业传》中,杨家满打满算才四代。

 

第一代杨信,后汉麟州刺史,大约相当于陕西榆林神木县官员,其实际控制的区域要比如今的神木县稍大一点点。

 

第二代杨业,也就是各种戏曲话本中的杨令公,先为后汉效力,跟契丹打仗多年,博得了“杨无敌”的名声。后来跟着刘继元投降了赵光义,深得重用,但是还没重用到一家独大的地步。

 

在雍熙北伐中,杨业担任潘美的副手,结果因为潘美用兵失误,杨业的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被契丹活捉,绝食而死。

 

第三代,杨业的儿子不算少,除了战死的杨延玉,还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以及大名鼎鼎的杨延昭。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都得到了封荫,但唯独只有杨延昭一人有些功绩和名声。不过也仅仅是“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而已,官职并不高。是不是觉得很失望?

 

别着急,更失望的是第四代。杨业的儿子多,按理说第四代应该是人才鼎盛的时候,但是只出了一个杨文广。杨文广曾跟随范仲淹和狄青出战沙场,可最高职务也是做到了跟父亲杨延昭一样的级别。

 

杨文广曾经给宋英宗献过一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作战计划书,可是计划书还没送到皇帝手中,杨文广就去世了,连享年多少岁,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再无声息,这么多男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再无传记。至于杨宗保,史书上查无此人。穆桂英呢?更是“历史演义人物”,是虚构的。杨门女将呢?也属于文学创作。


折家将


但是,杨业的夫人佘太君,是真有这么一个人。

 

她不姓佘,而是姓折,她家才是正儿八经的武将世家、八代英烈,从五代开始到南宋初年,一直捍卫着中原地区的西北门户,尽最大可能把契丹、西夏和生羌(没有归顺朝廷的羌族部落称生羌,与之对应的称呼是熟羌,没有歧视意味)拒之门外。


影视剧里的佘太君


宋太祖赵匡胤武将起家、兵变夺权,对这种武将家族极其忌讳,但是依然对折家“大开绿灯”,允许折家世袭官职,在西北享受特权。《宋史·折德扆传》这样评价折家:“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

 

折家是云中人,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提到的“云中”,现在的山西大同。简单梳理一下折家将的世系表,你就知道这一个家族的战斗血脉有多厉害,堪称大宋的“西北长城”。


第一代,五代名将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

 

第二代,折德扆、折德愿兄弟,归顺大宋,屡建战功,尤其是折德扆,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有一个可信度较高的说法是,折德扆的女儿嫁给了杨业,成为了杨家将中佘太君的原型。

 

第三代,折御勋、折御卿兄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极其勇猛,曾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

 

第四代,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三兄弟,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第五代,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和李元昊血战多年。

 

第六代,折克行,随种谔大战西夏,“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

 

第七代,折可存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折可适随种谔征战,曾大破十万羌夏联军。

 

第八代,折彦质率军十二万大战金军,后随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余年,终于转成文官,自此折家再无名将。


为什么杨家将名气更大?


现在问题来了,这一家子人很明显要比北宋杨家的四代人要厉害太多,无论是战功还是官位,都更为显赫,即便点人头,折家也要远胜杨家。为什么折家的名气会比不上杨家,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庞大的一个武将家族存在呢?

 

问题很可能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同情冤死者。杨业和折德扆都是一代名将,折德扆还是杨业的老丈人,但是折德扆是病死在任上,而杨业却是被潘美的用兵失误连累而死。按照文学创作传统来看,杨业这个人物的故事性肯定要比折德扆的故事性要强,更有传播的优势。


二,折德扆离北宋都城太远。折家世代在西北边陲驻扎,虽然有时候可以享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荣誉感,但很难跟京城的知名人士结交,一家子都是武将,朝中无人帮他们说话。


三,折家在西北势力太大而不敢宣传。尽管赵匡胤允许折家世袭武将,但是折家人还有这点政治敏感,知道宋朝皇帝最忌讳的是武将拥兵自重,所以他们知道只能低调自保,生怕惹恼了皇帝。赵匡胤说过不杀谏臣,可从来没说过不杀武将,这根红线,折家人心里是清楚得很的。


四,折家出过一个叛将,就是第七代的代表人物折可求。在靖康之变中,他被金兵从太原打回老家府州,金兵挟持他的父亲、儿子和族人要求他投降,折可求无奈之下终于投降金国,最终被金人毒死。从宋朝的角度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污点,败坏了整个家族的名声。


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杨家有人做宣传,而折家没有。为杨家做推广的主力选手有两位,名字说出来,你恐怕都要吓一大跳。

 

第一位是欧阳修,他写了一篇《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详详细细记录了杨家的光辉历史:“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第二位的名气稍微差一点点,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苏东坡的弟弟,他写了一首诗,名字叫《过杨无敌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这首诗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一代名将杨无敌根本就不是打了败仗,而是冤死的。

 

有这么两位大家的文学作品作为宣传,杨业的故事更加家喻户晓。

 

到了南宋、元明时期,汉人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奴役,再加上朝廷中屡出奸佞之臣,民间尤其需要这种极具故事性的民族英雄出来提振士气,于是纪振伦的《杨家府演义》和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应运而生,终于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把杨家将的故事演绎得更加精彩和丰满,“杨家将”之名得以光耀千古。

 

而在西北守疆二百多年、八代英烈的折家,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就连折德扆嫁给杨业的女儿,也被民间改了姓,变成了佘太君。此外,再少人知。


好 文 推 荐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还我河山:台湾铲了屏东抗日碑上这四字,忘记昔日日军从此地登陆侵台

“牡丹社事件”后,1936年,日方在此兴建铜制的“西乡都督遗迹纪念碑”,以彰显日军在“牡丹社事件”中的“功绩”。国民党政府赴台后,屏东首任县长张山钟将碑文改为“澄清海宇还我河山”。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20世纪最后的乌托邦革命者(上)|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率领古巴革命者,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年仅33岁便登上权力巅峰,为20世纪革命画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