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贺奕关于创作、艺术、思维等方面的思考。文章讨论了故事叙述的方式、影像叙事、古代炼丹术与剧作的反差、叙事节奏与观众心理节奏的关系,以及创新、语言运用、认知思考等方面。
创新被视为一场赌博,需要考虑的不是能否赢,而是能否承受输的风险。同时,文章强调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提倡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个人话语的创造。
文章强调质疑是抵达真理的唯一路径,并提倡一种宽宏的思维方式。面对大众心理,艺术家的理念应该是导引和征服,而不是趋附和屈服。
上一篇:贺奕 | 活到什么份上,写到什么份上
文 | 贺奕
110,在传统叙事理论中,故事讲什么是一回事,故事怎么讲又是一回事,而且总是故事讲什么决定故事怎么讲。但自电影诞生,蒙太奇成为影像叙事的常用手法后,故事讲什么和故事怎么讲,变成了故事的一体两面,甚至故事怎么讲,反过来决定故事讲的是什么。
111,"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请不要忘了:"在莎士比亚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112,古代炼丹术最终收获的不是仙丹,而是豆腐,可以类比于剧作中预设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反差。
113,叙事节奏对应于观众的心理节奏。截断、悬置和留白,是调控节奏的最有效手段。
114,创新本质上是一场赌博,首要考虑的不是赢不赢得了,而是输不输得起。
115,语言是具有反噬魔力的,总是为言说者暗中预设好了命运的圈套。
116,很多时候表述上的模糊,反而比精确更能够涵盖世界的多元,更容易触抵事物的本质。
117,完全不守规范的汉语,是汉语之祸,完全固守规范的汉语,是汉语之殇。规范中的不规范,才是写作者在语言上的最高追求,即使用具有共通性的语言材质,创造出具有辨识度的个人话语。
118,当有人批评你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你应该欣然把这视为一种褒奖。
119,话题的价值唯在于不可调和的争议性。
120,认知并不先于思考和行为而存在,甚至并不先于表达而存在。它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在被改变和重塑。
121,质疑真理才是抵达真理的唯一路径。
122,一种思想的伟大,不在于纠错上有多严苛,而在于容错上有多宽宏。
123,面对大众心理,艺术家的理念发挥作用的正常方式,不是趋附,而是导引,不是屈服,而是征服。
124,消极美学是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一极。创作者看到的不该只是怠惰、颓靡、溃败, 还有怠惰之美、颓靡之美、溃败之美。
125,在艺术领域,合理只是创意产生的条件,不合理才是创意产生的根源。因为合理只有从不合理中才能产生。
126,脑洞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大张旗鼓地调动意识,而是悄无声息地接通潜意识。
127,成功的秘诀,不是不用犯错直接就能做对,而是不断犯错直到碰巧做对。
128,人类的思维模式中,能够终结悖论的只有悖论,而这又证明悖论永无终结。
129,剧作的最高法则,同时也即创意的最高法则,就是站在一切法则的对立面,所谓"法无定法"。只有理解了普遍性的剧作法则中,被认定的错误、缺陷、禁条、死路,都可以被用作剧作的元素和工具,或许才真正理解了何为剧作。
130,所有关于创作的总结条目,均欢迎质疑,接受批驳,鼓励推翻。唯愿从中证得一种自消自解又自生自长的创意型思维方式。
131,没有越界,就不叫思想;没有违规,就不叫行动。拿这条去衡量你创作的中心人物。
132,生活是沉浸式体验,艺术是超脱式体验。
133,空间的概念像个神话,时间的概念像个童话,但就是这二者的结合,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
134,哲学旨在模拟末日审判,艺术旨在推翻末日审判。
135,观念的艺术和艺术的观念在一点上是共通的:唯有创作者的信念才能赋予它们生命力。
136,教育的最大误区,就是忘记了考试、分数、名次之类,跟教育的最高目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137,人类智慧及其宿命式的局限性,最忠实的化身莫过于爱因斯坦,因为他拥有被公认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聪明的头脑,在自己最精通的物理学领域却依然会屡屡犯错。
138,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旦被摆到供奉的神位上,就是在对它进行亵渎。
139,话题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的不可通融,主题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的可通融。
140,达到完美要消除缺陷,超越完美则要包容缺陷。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51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