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和老年学终身教授Victor Albert Regnier教授在全国高校首届老年建筑研究学术论坛上的发言-2018年4月21日
VictorAlbert Regnier教授,长期致力于老年建筑和社区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在高龄老人住宅环境、身体残障和认知障碍老人的协助居住单元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1. 老龄人口概况
Introduction to Aging Demographics
2. 社交、锻炼是很重要的设计出发点
Social Exchange and Exercise are Important Design Drivers
3. 荷兰公寓式老人生活模式
Dutch Apartment/Condo for Life Model
4. 小型生活组团
Small Group Clusters
5. 植物景观和室外空间
Plant Materials and Outdoor Space
本次发言主要介绍有
关
欧洲和美国的养老设施的情况
。首先,老年人本身也是一个很多样的群体,议题一是对老龄人口的概况介绍。议题二主要介绍一下我认为
重要的设计理念
。第三、第四个议题是有关国外老年人的
居住建筑设计
和
生活模式
,最后还会简单介绍
景观方面
的内容。
■ 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
未来30年,从2020年到2050年,65岁的老人数量要翻2倍,75-85岁翻3倍,100岁翻8-9倍,与之相比,65岁以下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6%左右,可以想象这种高增长率会给养老带来很大的问题。
研究表明,从1880年到现在,我们人均寿命增加了40年,未来的话,到2080年,日本可能成为第一个平均年龄突破百岁的国家。这样的数据表明,
现在我们的平均人口寿命是以每年增加三个月的速度增长,
非常神奇。
照这样的速度,我们现在生的孩子,可能有1/3会活过100岁,而我们只有8%的可能性会活到100岁。
■ 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长
各个国家的数据表明,
女性比男性要多活两三年
,这样一方面说明男人将受到女人的照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养老主要是女人的问题。女老人的最后生命需要机构或者社会的体系去支持。另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养老设施,特别是国外有3/4入住养老设施的都是女性。
■ 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增加最快的国家
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会从目前的1200万增加到9900万,到2050,中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跟美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的绝对人口数量是要比美国多几倍的,美国人认为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个挑战尤为巨大。
很多的研究表明,包括《成功老龄学》这本书的研究发现,除了基因以外,后天能够决定的影响健康和幸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锻炼、社交和营养,而其中建筑设计能够起到一定提升作用的主要就是
锻炼和社交
,这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
案例1-主要通道
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欧洲的养老设施建筑的研究慢慢发现,
主要通道(从入口到主电梯的这一段)的空间设计
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做得比较友善,会利于人们对建筑形成
友善的印象
。
■
案例2-全视线角落
这个案例是我与其他人合作设计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中体现了全视线角落的理念。即建筑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方法,比如这个
公共餐桌有九条视线通廊
,使其变成所有人都想用的一个地方。这种建筑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项目中的桌子就非常受欢迎,需要排队才可以用到。
■
案例3-预先观察
考虑到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本能认知,进入房间之前,如果能够看到里面的情况,对于人的心理感受会有很好的提升。这两个案例都是
通过窗户或者是降低扶手的高度
的方式,起到在相互交往或者决定交往之前能够
提前预判
的作用。
■
案例4-错层的不显眼的眺望区
像这样一种既能够为观察者提供一些
视觉上的保护
,又能够
鼓励他们去远眺景色而又不显眼的眺望区
,对老人来说非常重要。这个是我觉得能够提升社会交往兴趣和相互远观关注度的做法。
■
案例5-亲近友好的办公空间
护理人员在设施中不光是一个有权威的、管理老人各方面生活的工作者。另一方面,也是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唯一的亲人。因此,如何处理使得服务人员能够有
比较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又能够
降低老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隔离
很重要。
像图中护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接待办公区和老人区之间
通过比较友好、低矮的吧台进行相对分隔
,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理念。
■
案例6-创造锻炼的机会
刚才提到那本《成功老龄学》的书,说到锻炼对老人提高寿命、生命质量非常重要,如果那本书现在才出版的话,肯定会更加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在养老设施的设计之中,例如图中的居住组团,设计中注意保证每个单元
一出门便能够在庭院绕圈
,对于老人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也非常直观的锻炼方式,在建筑上也比较容易实现。总之,一定要
为老人提供就近锻炼、安全锻炼的场所
。
锻炼不光在室外,在室内一定要继续,走廊、楼梯都存在老人锻炼的机会。除了座椅是必须设置的,台阶的高度也一定要控制好,另外踏步之间布置休息平台也十分必要。总之,
锻炼的理念要从室内到室外,贯始至终
。
锻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得做,护理、理疗或者是康复训练是一部分老人需要做。与其将他们分开,不如让他们结合到一起。图中是欧洲一个建筑中所有有关
理疗和锻炼的空间
,可以看出,通过合理的手段将这
两者有机的结合
在一起相当重要。
■
就地养老,为终身设计,鼓励自主生活
这个项目就是引出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活模式
,荷兰公寓楼的生活模式。这个模式强调的就是,其实很多老人不需要入住护理院的,绝大多数通过这样的专门设施,实现
就地养老
是最理想的。这个项目时间很久了,是90年代在荷兰鹿特丹的项目,项目本身就是采用这样一个概念,老人可以就地老化,不要再搬出去了。这个项目居室情况是很有特点的,首先是
为终身生活而设计
,面积非常大,可以个性化的进行装饰,很多老人在里面装了非常多的书、收藏品等等。另外还有小的房间是给访客居住使用的。
这个项目对老年夫妇还有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如果住到这样的设施中,两个人可能在其中一个身体不太好的时候住进来,互相扶持,
即使一方过世了,另外一方也可以继续住下去
。相比于在家里照顾,一方去世另一方再进到护理院的方式要好得多。这个对老人的吸引力非常大,所以里面有25%的入住者都是夫妇。
这个项目还有很多的特点,首先在理念上认为
过度的照料比照料不足更加可怕
。同时为了保证老人安全,设有一个
紧急呼叫中心
,为内部和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紧急救助。另外设施还给周边的老人做饭,提供轮椅上的午餐这样的日常生活服务。还有,这个项目中也给老人
提供很周全的护理服务
,如果需要,可以以每天5-7次上门的频率照顾。整个模式下来,看起来好像挺贵的,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比正常的护理医院的成本要降低15%-25%左右,这个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
■ 中庭空间,组团居住,远程医疗
这是距上一个项目100公里的另外一个项目,它的场地相对大一点,有180多间房间,其中既包括租赁的也包括售卖的商品房部分。
这个项目是长条型的,内部是一个窄高的南向的中庭空间,这个空间的好处是可以采用一些
被动技术
。比如在夏天或者比较热的时候,把上面的窗户打开,保证非常好的
自然通风
。另外这个项目之所以敢说自己是护理比较好的,就是采用了
远程医疗技术
。设施内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对老人进行拍照,直接远端传送给医生看,这样医生可以非常频繁地给老人做检查。
像这种类型的项目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失智、独居的老人进行照顾。为此,我们不得不建立专门的建筑单元进行失智老人的照顾,6个老人一组,共3个组团,同时这个部分也采用了
老少合居的方式
建了幼儿园。
这个项目提出了
绿色房子的理念
,这个理念在欧洲本身已经存在40多年了,美国近十年来,引进了
小组团、小规模
的护理设施,并且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目前在美国非常火,具体的信息大家也可以看到。
在中国,大项目可能更加适用一些,所以我展示这样比较
大型的终身照料设施
。这个项目有260多间的普通公寓,还有150间的短期康复训练用的公寓。这个楼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