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肿瘤科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终结肝癌“单兵种作战”时代

医脉通肿瘤科  · 公众号  ·  · 2021-05-14 18:53

正文

2020年,多个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炉,让国内包括肝胆外科、放射介入科以及肿瘤内科的跨学科专家学者兴奋不已,因为这些研究结果拉开了一场百年不遇的肝癌治疗大变革的序幕。而2021年3月1日这场大变革的第一乐章已经奏响。


3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正式启用, 让包括仑伐替尼在内的多个肝癌系统治疗药物的患者可及性长上了“翅膀”。 不但有望提升不可手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而且其与外科手术、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策略将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更大的治愈可能。


这就是这场大变革的本质,也是它能带来的最亮眼的“收获”,不但延长患者生命,而且让曾经的“癌中之王” 望而生畏。


然而,任何变革虽蕴藏机遇,但也改变格局,甚至颠覆根基。


手术切除以及肝移植仍然是最有可能为肝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肝癌治疗的“科室生态链”中,肝胆外科一直占据“上游”。


但是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无法带来良好的预后。 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获得的高客观缓解率(ORR)以及疾病控制率(DCR)显然为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带来了全新机遇 ,让更多中期肝癌患者获得手术切除带来的长期生存的可能。但这也意味着肝胆外科如果要继续占据上游,就必须在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大融合”的这股 “潮流”中占据引领和主导地位。而这对肝胆外科医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在肝癌的综合治疗时代,仅靠一把刀已无法走遍天下,如果跟不上这股“潮流”就可能被这股浪潮“淹没”。


面临“重塑”的并非仅有肝胆外科。 仑伐替尼等肝癌系统治疗药物带来的肝癌治疗“大变革” 也为以往处于肝癌治疗“下游”的肿瘤内科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考题。在肝癌综合治疗的“大潮流”中,肿瘤内科是否能重新定位并体现价值?


近日,本平台先后采访了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曾永毅教授 以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执行主任张博恒教授 ,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曾永毅 教授


  • 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 国际外科、胃肠及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会员

  • 国际肝胆胰中国分会微创及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移动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外科医学装备分会基础研究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福建省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 福建省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副组长

  • 福建省肝病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委员

  • 福建省外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外科学分会肝胆学组委员兼秘书

张博恒 教授


  • 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肝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事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转移复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 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循证医学研究


记者:我国肝癌手术治疗的现状如何?


曾永毅教授: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癌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两年,肝癌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方案设计、术式选择、术后管理等方面都迅猛发展。随着影像学技术、微创外科、移植技术的发展和肝癌外科技术水平的提升,手术设计更为精准,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都明显减少,因此外科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体5年复发率仍达60%左右,即便是小肝癌,术后复发率也可达到40%,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恶性肿瘤的播散转移。中国2003—2015年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肝癌患者整体的5年生存率只有12.5%,远低于邻国日本60%的5年生存率。


记者:肝癌系统治疗药物取得了哪些突飞猛进的进展?


张博恒教授: 2007年以前,肝癌的药物治疗以顺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阿霉素,这几类药物为代表的化疗为主。但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有限,而且肝脏本身肩负药物代谢功能,然而肝癌患者的肝脏本身功能受损,且多伴有肝硬化,这也局限了化疗药物在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空间。


2007年开始到现在,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肝癌治疗才真正有了系统药物治疗方案。但是 2007年-2017年仅是肝癌系统药物治疗的一个初级阶段 ,因为索拉非尼的肿瘤ORR太低,仅为3%-4%,中位总生存期(OS)也仅延长了2个月。


2017年,多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头对头对比索拉非尼的III期临床REFLECT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OS非劣于索拉非尼, 而在无进展生存期(PFS) 、疾病进展时间(TTP) 、ORR等方面,仑伐替尼均显著优于索拉非尼。



其对中国肝癌患者、HBV相关肝癌的有效性明显优于索拉非尼, 提示仑伐替尼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



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首次公布了仑伐替尼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俗称的“可乐组合” )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Ib期研究结果, 展示了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的威力。 2020年ASCO大会公布的更新研究结果显示, 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可乐”组合的ORR达到46%,中位OS达到22.0个月。


2020年ASCO发布KEYNOTE-524更新数据,ORR 46% (mRECIST per IIR), DCR 88% (mRECIST per IIR)


2020年ASCO发布KEYNOTE-524更新数据,mOS 22.0个月


记者:肝癌系统治疗药物的迅猛发展为肝癌外科治疗带来哪些机遇?


曾永毅教授: 肝癌系统治疗药物, 尤其是仑伐替尼等多靶点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及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外科手术指征,让那些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在肿瘤降期后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使以前不能治愈的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另外系统治疗药物在预防肿瘤数目较多、肿瘤整体容积较大、合并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或Ⅱb期以上的患者的术后复发,以及复发后的治疗的临床实践也在不断推进,这些都有望进一步提升肝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率。肝癌治疗越来越依赖多学科综合治疗,越来越需要精准和个性化,这些新要求正在推动肝胆外科的变革。


记者:2021年,我国肝癌治疗仍需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2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2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3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