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那些模仿着的,误解着的,还没放弃的爱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8-05-09 16: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276





作为大乘佛子的我们常常被告知要发菩提心,要对这个娑婆界的众生充满爱。同时更有地藏王菩萨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当我们常常这般或默默发愿或大声疾呼的时候,是否真的能够体会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什么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菩萨,我们根本不知道菩萨的状态,我们只是依照着几句听闻来的话语而模仿着,机械般的操作着。我们以为我们在跟随者我们最崇敬的菩萨践行菩萨道,我们以为我们心中充满了慈悲、充满了爱。我们也常常被自己感动,我们更是常常为了践行自己脑子里理解的慈悲而一意孤行,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悲壮的斗士。


如果,所有的爱、慈悲都是被要求——你应该这样做。那并不是真正的爱、慈悲。因为被要求的东西会成为一种例行公事,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机械运动。虽然以爱为名义的例行公事,以慈悲为名头的无意识行动,比仇恨和毁灭引导的例行公事要好很多,但被要求的爱与慈悲永远也无法播撒自在的光芒,达到觉性的彼岸,甚至会越来越多的蒙上自我制造的,有极大欺骗性的灰尘。



如果,所有的爱、慈悲都是以自我为前提——是我在奉献自己的爱与慈悲。我好似一个救世主一般去拯救那些在苦海中痛苦挣扎的众生。爱与慈悲如果是以这种形式发出,它自然有了我与他者的高低区分,这种爱与慈悲似乎成了一种施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仅仅想要让别人离苦得乐的情感流露。分别增上了傲慢,让我们逐渐成了悲天悯人的“神”,而不是一个心有伟大信念的人。相对于天神般强对弱的怜悯的爱,凡人的那种明知无能为力却要全心付出的爱,才是真正超越自身的,是真正能让自己窥见自性光辉的举动。

如果,所有的爱、慈悲都需要寻求一个结果,要让自己那好不容易发出的爱的动作对别人产生不是惊天动地,至少也是刻骨铭心的影响,这是一种趋利的爱,这是一种功利的慈悲。一旦爱遭遇了冷漠,一旦慈悲被他人漠视,不仅会顿觉一无所获,有时还会产生爱与慈悲的对立面。爱与慈悲的本身就是最美好的,就是最富有意义的,如果还要在这里寻求另一种意义和结果,这只会让这种爱与慈悲有太多负担,让它穿上了厚重的盔甲而不得见本自的闪亮。



我们也知道,所有的行为往往都是从懵懵懂懂的模仿开始,也许模仿的开始是拙劣的,我们也不能在瞬间变得充满爱,充满慈悲,我们不能在瞬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欲无求的圣者。我们常常在立下宏伟目标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情况践行时,会面对各种诱惑和痛苦。当面对诱惑或痛苦时,我们经常悲伤沮丧的发现我们的信念和意志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欲望、诱惑、困难、痛苦,把我们心中圣洁的愿望和梦想无情的踩在脚下。事情过后,我们懊悔、自责,我们问自己为什么就没有挺过去呢?这种拷问和自责是必要的,因为它表明我们心中对信仰的渴望,对所坚持东西的认识。我们知道生命和灵魂的重点在哪里,我们知道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坚持和不懈追求的,但是在那个当下,我们确实失败了,成为了一个loser。



信仰、爱、慈悲在欲望、诱惑、痛苦、习气的裹挟下,看起来那么卑微和弱小,甚至有时候弱小的不堪一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消沉,更不能因此放弃对信念的追求和对意志的坚守。因为我们知道通衢大道的指向,我们知道灵魂的真实所需,我们知道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可以伟大的原因。只要坚守信念,不失对信仰的笃定,对解脱的渴望,在一次次的挫败中打磨与修炼那些柔弱的信念。爱与慈悲终究会强大,终究会成为生命的主体,它必将会温暖一个干枯的灵魂,照耀一方晦暗的世界。



孤岛上的伟大与疯狂

我跟你说,我也是佛教徒!

呔,请出示你的蝶姐!

那些关于佛陀的爱


找不二 - 投投稿 - 字太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热门视频集汇  ·  男人是女人的掌管者还是维护者?
8 年前
单向街书店  ·  成为连接人与书的桥梁 | 招聘
7 年前
质化研究  ·  公开课 | 用Excel轻松搞定文献综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