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铁岭县广播电视台
心为媒,闻天下。视界随心,百姓情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理工姚菊明教授、吴铭榜副研究员/浙大张超研 ... ·  23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高分子材料在3D打印鞋类中的应用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冯良珠/刘庄教授 Adv.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文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教授JACS:共轭聚合物纳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铁岭县广播电视台

“矿冶之城”淬炼新天地——湖北大冶向“新”延“链”转型发展观察

铁岭县广播电视台  · 公众号  ·  · 2025-02-20 20:00

正文

大冶市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采冶史的矿冶名城,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大冶在赛迪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实现了8年8进位,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0亿元,主要指标好于全省、全国水平。记者采访调研发现,亮眼成绩背后,是当地善于在科技创新中挖潜力、在延链强链中找活力、在整合资源中拓空间。

向“新”求变

大冶地名取“大兴炉冶”之意,千百年来,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不仅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明、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序幕,也是新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记者近期走访大冶发现,传统的“粗加工”正向着“高精尖”迈进。

“这种高端硅灰石纤维每吨售价超过1.3万元,相比矿石价格涨了30倍以上。”指着一瓶白色粉末,湖北冯家山硅纤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强一脸自豪。

硅灰石是一种非金属矿物,因其能显著增强制品物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王德强说,由于硅灰石纤维提取技术被外国垄断,国内长期低价出口原矿再高价进口硅灰石纤维。对此,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历经10多年攻关,终于在2021年突破硅灰石提纯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我们生产的高纯、超细、超长硅灰石纤维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进军韩国市场。”王德强说,近期企业正在兴建厂房扩大产能,预计到2028年,产能规模将达到5万吨。

这是大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大冶市委改革办主任冯团芳看来,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特色产业要深耕细作,从依托资源创业到超越资源发展,以更加绿色、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大冶坚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合理布局“三线并进”。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蒸蒸日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氢能等产业加速布局,创新驱动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

数据显示,当地采矿业占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最高的43.5%降到2024年的8.7%。2024年,大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9亿元,工业投资增速达14.5%。

延链强链

走进位于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的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个崭新的车轮在经过熔炼、铸造、热处理等工序后被整齐摆放在传送带上,工人们穿梭其间,检查产品质量、操作设备运转……

自2022年落户大冶市并投入生产以来,立中车轮快速成长。“2022年公司产值1亿元,2023年产值5亿元,2024年产值6.2亿元,公司在两年时间内便发展成为湖北省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立中车轮总经理余秋林说。

余秋林告诉记者,立中车轮实现“三级跳”背后,关键在于大冶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

原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铝型材加工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又是大冶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自2022年引进长城汽车入驻以来,当地围绕汽车产业链开展招商,先后吸引立中集团、诺博汽车座椅、精工汽车底盘等30余家链上企业签约落地,产业集群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公司产品上游涉及铝材料,下游是宝马、长城等汽车厂家供应商,长城汽车零配件产业园也建在大冶高新区,链上企业合作前景广阔。”余秋林说,2024年公司已投入超3000万元,对铸造机加工生产线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基本完成了自动化改造工作。新的一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力度,预计全年生产销售车轮超25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

大冶市经信局局长曹小溪说,通过一个个龙头项目落户,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壮大,大冶将逐步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融圈入群

作为武汉都市圈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大冶积极主动融入区域交通网、产业链、创新圈,引导都市圈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向大冶,借势借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的5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配套产业园生产一片火热。2023年,大美科技入驻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现有的标准化厂房,投资10亿元建设MiniLED超高清显示屏项目,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4年产值超过1.3亿元。

大冶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龙坤说,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高新区积极对接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链接丰富科创资源,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玻璃基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和电子元器件等,以大美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飞速发展。

统计显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56家,实现产值192亿元。“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大冶,孵化在武汉、转化在大冶,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大冶”的产业格局成效显著。

在科技创新中挖潜力、在延链强链中找活力、在整合资源中拓空间,大冶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在赛迪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实现了8年8进位。2024年排名上升至第55位。

“我们将以科创引领驱动产业升级,推动工业振兴,加快打造矿冶文化名城、绿色智造新城、开放活力之城和幸福宜居城市。”大冶市委书记孙辄说,新的一年,大冶将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以“拼抢进”的状态和作风,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让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