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男星大仓忠义宣布结婚,女方已怀孕!公开信:我 ...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男星大仓忠义宣布结婚,女方已怀孕!公开信:我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坏消息

唐韧  · 公众号  ·  · 2025-01-03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者提到自己总是考虑最坏的情况,并为之做好预案。对于未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作者认为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坏消息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做好自己的Plan B来应对。文章还回顾了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并鼓励读者在迎接未来时充满希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作为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

作者总是考虑事情的最坏情况,包括线上事故的预案、项目延期的风险、方案设计上的漏洞等。

关键观点2: 作者对未来的看法

作者认为未来会有坏消息,但我们可以通过做好自己的Plan B来应对。作者分享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关于未来坏消息的预案,并提到了自己的两个新副业作为自己的Plan B。

关键观点3: 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

作者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创业者,再从创业者变成打工人,最后回归创业。期间经历了许多人生转折和变故,但作者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关键观点4: 鼓励读者面对未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未来时要有勇气,充满希望,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要拥抱它,并做好自己的Plan B。


正文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思维模式里有一个惯性,就是把事情的最坏情况考虑在内。


过去在公司做产品时,会考虑线上事故的预案,会考虑项目延期的风险,也会考虑方案设计上的漏洞。


现在自己创业,我会考虑失败后怎么办,会评估一件事的 ROI,也会顾虑突如其来的变数。


包括如今给其他公司做产品顾问时,我也做好最坏的打算投入进去,毕竟最后可能拿不到钱,但幸好这样的事至今还没发生。


跨年夜那天我如往年一样看了罗振宇的演讲,印象中我每年都在看,似乎这也成了一种习惯。


每次看完后我其实不记得他具体讲了什么,但总有那么一两句话或几个瞬间能让我有所启发。


今年罗胖的主题是来自未来的好消息,但我也在想,未来会不会有坏消息?


是有的,而且我们的思维惯性里,一般都是先想到坏消息。


担心公司裁员,担心年终奖泡汤,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股票大跌,担心身体出问题。


对于没有发生的,以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有所顾虑,都是来自未来的坏消息。


不过好在,它们还没有发生。


今年的跨年演讲有个瞬间让很多人动情,甚至感叹。


这是他的第十场跨年演讲,按当初的约定他要做 20 年,也就是还剩十场。


今年他 52 岁,再过 10 年 62 岁,那时候他已经是个老人了。 假设未来十年他突然有个三长两短,跨年演讲还能办么?


如果真有这个坏消息,那他是讲不了了,但他已经写好了未来十场的开场白,装在一个信封里在演讲现场交给了他的合伙人脱不花。


他说:「万一啊,我不在了,每年跨年,你就拆开其中一张纸,替我念给大家听。拜托了。」。



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作秀,但我觉得挺真实,即便是被设计过的,也是对未来坏消息的一种提前预案。


我也试想过关于自己的坏消息,比如炸号,比如行业巨变,比如接不到广告,比如没有公司找我合作了。


再比如,有一天我有个三长两短。


这些都是有概率的事情,也都是还没有发生的并且有可能来自于未来的坏消息。


怎么办呢?


如果说会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我们是逃不过的,但可以做好预案,有自己的 Plan B。


当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我的 Plan B 就是去培训机构当个讲师,教 Android 和 iOS 开发,因为那时候我挺擅长做技术的。


后来坏消息来了,我发现自己喜欢产品的热情高于了技术。


当我参与到第一次创业过程中时,我的 Plan B 就是干不成就换家公司打工。


后来坏消息来了,我们没干成,于是我 去了大厂打工。


当我在大厂打工的时候,我的 Plan B 又回到了创业,开始用商业思维去经营自己的公众号。


后来坏消息来了,我并不喜欢大厂的工作方式,更热衷于做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就裸辞了。


始于创业,回归创业。


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一次想的是功成名就、上市敲钟、财务自由,这次想的是稳定踏实、做慢做久、人生自由。


即便是现在,我也在做自己的 Plan B,也就是我在 2024 年终总结里说的两个新副业。


对于未来,总是有不确定性,你也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


如果说坏消息一定会来,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 Plan B,而且只能尽可能准备,但无法完全避免。


没办法,这就是世间常态。


终归有那么一天,我会停更,如果那时候你还在关注我,会突然发现从某一刻起我再也没有更新文章。


这一天一定回来,我只是希望能晚一点。


我在前几天发布的 2024 年度总结中收到一条私信,很感慨,原来我还可以这么立体。


感觉你像一个记录者,用文字放映自己的人生。同时你又像个互联网产品观察者,把对产品的体验和思考变成文字。你也像个邻居家的大哥哥,总是能折腾出一些新事情带给大家新奇。你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理想中的人生。


看了下他关注我的时间,2013 年 12 月 25 日,一个距今 11 年前的圣诞夜。


的确,如果不是时间的尺度在加持,他不可能把我描述得如此立体。


期间,他见证了我从一个学生到创业者,从创业者到打工人,从大厂离职到创业,结婚生子,离开北京回到长沙,以及过去十年我所有的人生经历。


难得,真的很难得。


一起见证彼此成长,这句我的 slogan 不仅是一句文案,更像是一面镜子。


你们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你们。


2025 已经来了,不管是好是坏,我们去迎接它。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们都拥抱它。


2025 已经来了,给自己打足勇气,让自己充满希望,做好自己的 Plan B。


2025 已经来了,会有来自它的好消息。


推荐阅读:《 我不上班 5 年了,这次终于实现了自由
················· 唐韧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