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跟朋友聊天,说起王朔的一个段子。十多年前,他写《我的千岁寒》时,家门口有个修车摊,搞得他无法安心写作。
他就跟人说,我给你3万块钱,你搬走行不行?那人自然高兴了,天上还能掉下这么大一个馅饼。
这个段子是马未都说的。马爷还说:“王朔手里要有5万,肯定就给人5万了。王朔不爱钱,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素质。”
跟朋友说这个段子,是因为我最近堕落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发财的事!
于是,我对朋友感叹:“要不说王朔是大作家呢,人家就能视金钱如粪土。要不说我只是个写字儿的呢,缺乏一个作家的基本素质呀!”
朋友说:“王朔不爱钱,有徐静蕾给他买房啊,我们不爱钱,没人爱我们呀!”
我……竟无言以对。
朋友继续安慰我:
“这是一个不会让人沉下来的时代,大家都浮躁,没法像以前的作家那样,一门心思只想着写牛逼的东西。”
我觉得朋友说得……很对。
一
、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王小波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谈起美国时写道:
“美国永远在经商热中,而且永远是一千度的白热。连我哥哥到了那里都后悔了,觉得不该学逻辑,应当学商科或者计算机。
虽然他依旧未证出的逻辑定理,但看到有钱人豪华的住房,也免不了唠叨几句他对妻儿的责任。
在美国有很强大的力是促使人去挣钱,比方说洋房,有些只有一片小草坪,有的有几百亩草坪,有的有几千亩草坪,所以仅就住房一项,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挣钱的动力。
再比方说汽车,有无穷的档次和价格。你要是真有钱,可以考虑把肯尼边遇刺时坐的汽车买来坐。还有人买下了前苏联的战斗机,驾着飞上天。
在那个社会里,没有人受得了自己的孩子对同伴说:我爸爸穷。我要是有孩子,现在也准在那里挣钱……
人有一张脸,树有一张皮,别人都有钱挣,自己却在干可疑的勾当(写作),脸面上也过不去。
”
今天的中国不就是美国吗?看着身边那些一夜之间实现财富梦,再不济也月入好几万的朋友,穷得始终如一的我,还真是颜面扫地啊!
看见有钱人住豪宅,我虽然没有唠叨对妻儿的责任(因为没有!),但也免不了心中暗自惭愧一番:
自己赚钱的能力怎么也追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人民的名义》第17集有个拉家常的情节看得我心有戚戚焉。
陈海的妈妈:今天这家住豪宅,明天那家的阔太太买个包了,闹得现在这些孩子都爱攀比,什么穿个几千块钱的衣服啊,上万的啊,越贵越好,现在就这风气。最可恨的就是这媒体,竟报道这个东西,有意义吗?
陈海的儿子小皮球(小学生):有意义啊,我们同学都爱看,男同学的理想是买兰博基尼,女同学的理想是嫁豪门!
侯亮平:现在的中国呢,正处急剧变化时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特别大,有些人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读不起书,还死不起人,可有些暴富的人还喜欢炫富,这不是在社会的伤口上撒把盐吗?
陆亦可:这贫富差距带来的剥削感;权力不受强控带来的不公平感,社会保障不足带来的不安全感,这老百姓能不浮躁吗?这社会风气很危险啊!
陈海的妈妈: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出来炫富,他也真好意思。一点羞耻感也没有。想当初我坐自己家的车上学都不好意思,我怕别人骂我是剥削阶级,现在……
侯亮平:我们这些年啊,过多地强调资本带来的变化和利益,使得现在全民崇拜资本英雄。
这个时代确实太浮躁了。
以前,人们羞于谈钱,觉得充满了铜臭气,现在,人们如饥似渴地谈赚钱。全社会的价值观惊人的一致,都是金钱至上。
付费阅读的平台里,最赚钱的文章就是教人怎么赚钱的。随便往咖啡厅里一坐,耳边就有人谈着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买卖。
拜金主义都摇身一变成了励志鸡汤,赚大钱是衡量一个人活得成功的唯一标准。对穷人则是千篇一律的鄙视:
你穷,连亲戚都瞧不起你!
省钱也变成了罪孽深重,一篇爆款文章是这样写的:
“一位女同事为了省钱在郊区租了房子,每天挤40分钟地铁上班,别人关注美妆博主,给她推荐好用的化妆品,她嫌太贵依然素面朝天,这一小瓶的钱够买好多水果了。
别人都用奢侈品标榜身价,她嫌太贵没有必要,别人爱你都是通过你的脸和你的气质,你什么都嫌贵觉得不值,最后只有你便宜。”
二、人的活法不分贵贱
人的活法分贵贱吗?或许分。但以前是光明磊落活得贵,偷鸡摸狗活得贱,现在是有钱你就活得贵,没钱你就活得贱。
奇葩大会有名选手自称穷人,却相煎何太急地讥讽穷人活得太便宜。他说自己因为穷,只能办廉价健身卡,结果每次去健身房都像去养鸡场。健身房里的其它穷人也不是去健身,而是去搓澡,搓出来的泥都流到了他脚下……
高晓松打断了他的发言。高老师说:
“虽然我不评价别人的三观,但是我听了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你作为一个并不富有的人,在侮辱这个阶级以及他们的生活。
如果你能从这样平凡的生活里发现美,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哪里都能发现美,但是你说的这些,大多数我们的这些普通人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你这样说让我觉得很冒犯。”
当我为高老师点赞时,却发现很多人在替这位选手鸣不平:他说得明明就是事实啊,没钱就是不美好,有钱才能变美好!可事实并不代表正确,就像现在整个社会都是浮躁,但这么浮躁是不对的啊!
我不喜欢《欢乐颂》,也是因为没法喜欢这种赤裸裸的真实。
它把人按照有钱没钱划分,有钱的聪明伶俐,说话再难听都是仗义执言,没钱的不是蠢就是虚荣。说什么姐妹情深,不过是金钱万岁。
三、不能以人民币论成功
人呢,再浮躁也不能眼里只剩下人民币,更不能只以人民币论成功呀!
好友张老师最近采访了颜丙燕。作为中国演技最好的女演员之一,颜丙燕不跨戏,因为“演一个角色就要全身心投入,没法三心二意”;
她也不拍无法同期录音的戏,因为“受不了自己演戏,别人配音”;拍摄时间低于一个半月的电影也不接,因为“这不太可能是一个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