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里,在城市的脉搏中,在企业改革的征程中,有一群人,他们用汗水浇筑梦想,用双手创造未来、用智慧攻克难关、用责任守护品质、用勤劳筑起高楼大厦——他们的微光照亮了坚守,平凡铸就了伟大。中国铁建人物栏目——《微光》,聚焦奋战在企业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记录他们的奋斗故事,致敬他们的坚守与奉献。
在喻为“豆腐脑”的隧道里
用六年时间才打通173米
成功破解国内罕见、世界难题
他用自己踏实肯干
永不服输的精神
完美诠释了中国铁建人的
坚守、奋斗与奉献
他就是
党的二十大代表
中国铁建“十大楷模”
中铁十九局
一级技术专家
李绍杰
先后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中国铁建“六好”共产党员标兵
李绍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式“党代表通道”上接受中外记者提问
2009年2月10日,是李绍杰来到兰渝项目的第一天,项目驻地在甘肃定西和兰州渝中交界处——胡麻岭。2月份的胡麻岭,俨然一片冰雪世界,海拔2700余米,让刚到的他感觉到呼吸有些困难。谁都没有想到,他在这儿一待就是十年······
胡麻岭隧道地质富含第三系富水粉细沙岩,是兰渝铁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起初,项目进展非常顺利,不到两年已经完成大半施工任务。然而,2010年12月的一天,胡麻岭隧道1和4号斜井先后出现大量突水涌砂。一直到2015年间,胡麻岭隧道相继发生了4次大突涌,最多达到每天2000立方,泥砂倒灌200多米。项目部先后邀请到国内外专家深入现场“号脉会诊”,却得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结论,隧道施工被迫停工。
李绍杰不愿服输、更不言放弃,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先后以增加斜(竖)井、开辟工作面的方式加快施工进度,然而均因为严重垮塌和围岩渗漏失败。
越是艰险越向前。李绍杰长住胡麻岭隧道洞口研究方案。隧道内突水涌砂,李绍杰整天一身水一身泥,有时即使是汗水、泥水浸湿了衣裤也顾不上更换。他的腰脱愈加严重,有时站都站不起来,但仍然坚持每天进隧道。由于隧道内外温差大,他在2015年底先后3次患重感冒,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他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经历着双重考验。
经过项目团队努力,针对隧道水害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制定出
CRD六部和双侧壁九部工法
,运用超前支护和加固措施减小或避免围岩变形,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按分部顺序采取分割式一块一块的开挖,边挖边支撑以确保安全。
方案说起来复杂,做起来更艰难。在每延米隧道135道工序和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李绍杰和团队用技术创新助推管理创新,通过交叉、平行流水作业,科学安排工序,合理调配生产资源,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隧道才得以一寸一寸的向前推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绍杰带头研究制定的《四号斜井垂直正洞小导洞逐步扩挖挑顶法》等一系列先进工法,被设计院和业主采用,胡麻岭隧道两个斜井挑顶一次成功。《超前辐射状降水通道系统》等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2017年6月19日,经过8年的艰苦施工,胡麻岭隧道全面贯通;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通过兰渝线可直接从重庆到兰州,全程可缩短距离近700公里,运行时间节省约11个小时。兰渝铁路全线贯通给沿线13个国家重点贫困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
现在火车穿过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最后的173米只需要不到5秒钟,但是我们打通这173米,却用了整整六年,有人称我是‘新时代愚公’,但我觉得我身上最闪亮的标签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0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李绍杰带着中国铁建人的坚定信仰、爱党情怀,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并
代表央企、代表30多万铁建员工光荣走上“党代表通道”,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他用洪亮的声音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千千万万的中国铁建一线建设者做出庄严承诺:“我将继续扎根施工一线,为交通强国建设而奋斗。”
现在,身获多项荣誉的李绍杰仍将“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借助“李绍杰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带头创新,践行实干和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
现任十九局
成达万铁路10标二工区副经理的他,仍然每天忙碌在
施工一线,同曾在兰渝铁路奋战的工友同事们一起,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而坚守岗位。
“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荣誉是属于兰渝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是属于每个中国铁建人的,也是属于所有中国铁路建设者的。
”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隔壁中
在广阔静谧的山野村庄旁
在苍茫辽阔的北疆草原上
在延绵不绝的巍峨山脉间
无数中国铁建人投身在
交通强国的建设事业中
李绍杰是他们中的一员
也和他们一样
用默默坚守和拼搏
铸就祖国美好生活
也让自己变成那颗
闪耀在“千里兰渝”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