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魔方
记录行业发展,揭示产业趋势!医药魔方持续输出具有行业理解和深刻洞见的内容,包括药品市场格局变化、医药行业趋势演变、政策解读、代表性公司业务分析、医药行业标杆人物专访、重磅事件解读等,帮助用户理解医药行业生态和演变,辅助行业用户决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魔方

早期共创,拜耳何以坚定中国?

医药魔方  · 公众号  ·  · 2024-10-12 08:00

正文

9月26日,拜耳Co.Lab共创平台正式落地中国,在上海隆重开幕,将重点关注细胞和基因疗法、肿瘤以及新技术平台等前沿创新领域,赋能8~10家本地初创企业,包括提供专属空间与个性化服务,培育新药研发及商业运营能力,对接全球医药产业网络与资源。

在美国、日本、德国进行战略布局后,拜耳Co.Lab落子中国。这意味着,继2023年拜耳在北京布局首个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之后,拜耳在中国前沿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双引擎”正式搭建完成。

在近两年生物医药寒冬叠加地缘政治风险的复杂环境中,拜耳坚定加码中国,既是对中国创新质量有信心,也是对自身成熟的早期共创体系有信心。

“我们注意到,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强大,这是拜耳更好利用外部创新的机会。”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表示,“拜耳拥有国际化的专业能力、科学家和咨询专家,在研发、注册、生产、商业化等方面都有经验知识。这些能力能帮助中国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最终以前沿技术造福患者。”

当专利悬崖愈发紧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外部创新已成为大药企接续创新活力的必选项,各种各样的共创平台亦不少见。 难题在于,跨国药企与初创企业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既不让初创企业停留于“温室里的花朵”,在合作与竞争中持续迸发创新活力,又能让初创企业在成熟后融入自身体系,真正以本土创新连接全球网络。

对此,Friedemann Janus在接受医药魔方采访时谈到:“拜耳Co.Lab的入驻企业将在这里经历学习、成长和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会与他们交流、对话,了解他们希望发展的方向。 我们并不希望他们一直停留在Co.Lab内部,而是能在两到三年内‘毕业’,未来能成为拜耳产业技术发展的合作伙伴则更好。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就在拜耳Co.Lab中国揭幕的前一天,拜耳全资独立运营的基因疗法子公司AskBio宣布与中国Biotech信念医药达成合作,共同探索创新基因疗法潜力。这是AskBio首次将外部合作拓展至中国,适时地为拜耳Co.Lab中国的启动写下一笔精彩的脚注。

拜耳Co.Lab中国正式启动之际,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和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接受了医药魔方的采访,介绍了拜耳Co.Lab共创的独特生态,及其在中国发掘创新、链接全球生态的战略考量。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区域业务发展、开放创新及Co.Lab全球负责人Friedemann Janus博士(左)、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右)


聚焦CGT和肿瘤,寻找中国的“突破性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医药创新管线数量跻身全球第二梯队前列。 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截至2024年8月,中国目前在研新药管线数量和First-in-Class新药管线均位居全球第二。客观地说,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展现出了非凡活力和巨大潜力。

中国创新的亮眼崛起,加上拜耳在华深耕超140年形成对于中国医药创新潜力的深刻认识,“加码中国”由此成为拜耳全球创新战略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块拼图。

不过,即便是在创新的热土上,也难以完全避过早期创新的“死亡谷”。如何从中找到潜在的“重磅炸弹”,拜耳有着清晰的标准和独到的眼光。

Friedemann Janus开门见山地指明:“我们专注于领先的创新,主要目标是满足患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那些我们拥有共同的愿景与专长的领域。因此,拜耳希望入驻企业更多地关注细胞基因疗法、肿瘤等领域。”

所谓“领先的创新”,Friedemann Janus特别强调,拜耳希望挑选出那些突破性而非渐进性的创新,也就是那些能够干预、治愈或逆转病程的药物或疗法。这既是拜耳Co.Lab中国的门槛,也是当下拜耳创新转型的灯塔。

以“突破性创新”为指引,拜耳高度看好细胞与基因疗法治愈慢病的潜力,特别关注针对疾病根源、超越对症治疗的疗法,如应用于不同适应症的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在肿瘤学领域,拜耳期待解锁传统上无法成药的靶点,为肿瘤和免疫性疾病开发精准疗法。

由此,2019年至2021年,拜耳连下三棋,接连收购细胞治疗公司BlueRock、基因疗法AskBio和小分子初创公司Vividion,借助这些公司的独有技术平台,快速扩张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实力,推出极具潜力的产品组合。

目前,依靠其专有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Vividion已帮助拜耳转化两个临床阶段项目,分别是全球首款Keap1激活剂BAY 3605349和靶向难成药靶点STAT的STAT3抑制剂BAY3630914。而在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拜耳已经拥有多款临床管线,其中,来自BlueRock的细胞疗法BRT-DA01和来自AskBio的基因疗法AB-1002,分别在治疗帕金森病和充血性心衰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积极疗效,前者已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后者则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非常令人兴奋,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因此,我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Friedemann Janus说到, “我们最终关注的是给患者带来价值,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


长期陪伴初创企业,从成长到成熟

拜耳有底气在早期创新的“死亡谷”中培育出“金豆子”,除了秉持突破性创新的标准,也得益于灵活、动态、长期主义的早期创新转化体系。

Friedemann Janus表示,拜耳Co.Lab的独特优势在于:“我们希望能与入驻企业形成更紧密的交流。在提供优质的空间和设施以外,在研发、注册、生产等多个环节为入驻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议。我们关注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希望这个过程是灵活且个性化的。我们有不同的创新合作机会,有实体入驻,也有虚拟入驻。”

不仅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灵活的方式,拜耳更有切实能力为Biotech提供支持。在细胞与基因疗法和肿瘤领域,凭借过往几年的外部创新合作实践经验,拜耳已经搭建起自身平台,能够在这两个领域研究与开发的整个价值链提供支持,包括在研究与临床前开发、化学、制造和控制(CMC)、临床开发、商业化、战略实施以及项目管理等。

AskBio首席执行官Gustavo Pesquin提到,拜耳将AskBio整合进自身平台后,在融资、研发和战略层面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除了长期的资金支持,拜耳在产品研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帮助,AskBio在疗法开发中需要用到的一款特别的酶,就是拜耳内部自行开发的一个产品。拜耳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业务开发团队,非常了解我们的战略,在我们有需求的时候,会主动帮助我们实施具体的战略。”Gustavo Pesquin说到。

拜耳的长期主义并非主张初创企业长期在Co.Lab“闭门造车”。恰恰相反,拜耳以产品临床价值的实现为终点,希望帮助企业尽早厘清自身的产品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入驻2~3年后“毕业”,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而这也会成为双方作为产业伙伴关系的起点。

“等这些企业‘毕业’了,我们可以达成合作,也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Friedemann Janus说到。

当Biotech走过概念验证阶段,进入临床试验、生产、商业化等big pharma积淀丰厚的领域,拜耳无疑是值得考虑的合作伙伴。拜耳亦勇于、乐于为企业提供支持,将这些优质新生企业纳入自己的“生态圈”,合力攻克当前创新药领域的难点、痛点,协同创造价值。

Gustavo Pesquin在这一点上感触颇深,他谈到,随着AskBio的基因疗法进入临床阶段,Biotech有两个必须考虑,但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建设支持新兴疗法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就是找到这一领域患者可及、可负担的商业模式。

以AskBio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案为例,这一疗法目前设计为脑部直接给药,需要提前培训具体实施这一治疗方案的医护人员,保证整个医疗体系为这种疗法做好准备,这就是所谓的“基础设施”,而这显然需要依靠拜耳这样的big pharma的力量。

就CGT领域老生常谈的商业模式问题,Friedemann Janus和Gustavo Pesquin都提到,细胞与基因疗法是非常创新的领域,以前的商业模式不一定适用,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创新企业、患者和医疗系统之间分配价值。目前,拜耳已将生产、开发、商业化团队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将CGT尽早推向市场,同时也在其他分销商、医疗服务机构等合作方思考怎样保证患者可及。

最后,无论是参与共创,还是后续合作,甚至像BlueRock、AskBio等初创企业一样最终被收购,进入这一共创体系的Biotech都能够保留自身独立运营的权利,以及独特、宝贵的创新创业文化。

“AskBio作为拜耳的全资子公司,仍然保持独立运营,可以自主开展外部合作,联合开发创新性的治疗方案。”Gustavo Pesquin分享到,“拜耳可以凭借全球运营网络和转化专长,加速开发有迫切需求的基因疗法;当方案最终成熟、推向市场,拜耳也可以优先取得全球商业化权益。”


全球合作创新的拜耳样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