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事件: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7月21日《决定》全文正式发布。《决定》指出,总目标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当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铁路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零基预算改革、消费税等重要方面提出近50项重大措施。
1、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决定》强调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此外,《决定》强调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聚焦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公用事业领域价格改革,叠加大力发展新能源体系建设,或将对一般物价结构带来影响。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决定》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一级市场投资资金被赋予“耐心资本”的角色,政府投资资金也将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3、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决定》强调对于国企,改革要明确核心和主业,并调整对国有企业评价机制与核算方式,此项举措将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扩大创新,有助于国有资产价值提升。对于民营经济,重点聚焦于对民营经济支持的制度化安排,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就民营企业自身,文件特别提到了企业合规和廉洁风险的防范。
4、健全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决定》指出应当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房地产市场方面,《决定》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并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这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政策正常化,并打开下半年地方地产政策进一步松动空间,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5、抓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决定》要求加紧打造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需建立健全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同时,需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6、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决定》指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需要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就业促进机制方面,应当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予以支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决定》深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从多方面多角度做出系统性指导,涵盖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国企与民企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聚焦财税体制与金融体系改革,关注房地产、土改、地方债等重点领域改革等内容。此外,《决定》还指出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