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纯属吐槽,故事真实,图文无关,只为并茂。
▶ 平时经常收到厂家参观工厂的邀请,久而久之,渐觉工厂参观乏味。主要原因是生产线的雷同程度很高,管理也是大同小异。机械臂都是库卡或ABB这些欧洲大牌,冲压线都是济南二机床(JIER),或许冲压的钢板不同,机械臂具体型号等级有高低,但对于参观的媒体老湿们来说,这些无关紧要。
《改变世界的机器》中将丰田的管理方式描述的无比独到,但发展至今,每家车厂在大方向上其实都在走精益化那一套。虽然执行细节会有高有低,可是这个得行家才能看懂,尤其品控体系在参观中是看不到的。总的来说,不是走一趟生产线,就能窥探到厂家的内在。虽然乏味也是属实,但对于工厂参观这件事,一直还是心怀敬意的。
不过最近终于有个参观让我印象深刻,源于它实在烂出新低度,一看就能明显感觉出跟其它品牌的差别。大家肯定想问这是个什么品牌?为了防止查水表,就不具体点名和放图了。非要给点提示的话,这是家所谓的“僵尸”企业,本该在竞争中被淘汰,但因为背景以及当地就业等原因,迫使母公司要持续给车型平台使其生产,变成一款车型两家生产。这个真的也是赚翻了,直接拿到母公司的一款畅销车型生产,为此这家车厂还特意建了一个新的厂区,而这种规模的厂区,放在经济落后的当地实在震撼。
提示已经够多,我也不是想去挖苦别人,而是想给大家开一下眼界,一家车厂究竟能胡闹到什么程度。犹如前文所说,这家工厂初看很震撼,甚至很宏伟。生产线上也看到库卡、济南二机床这些“名牌”。很多现代汽车工厂的设计,也能在这里看到,比如自然采光、较大部件在顶层传送、通过自动小车运送零件等。硬件确实跟上主流,但我实在是忍不住的想说一句,硬件再好也没用,因为它的管理给我的感觉是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
我们知道汽车生产属于高度分工的产业,每个人就像螺丝钉或齿轮那样,车厂对纪律要求特别高。可是在这家工厂中,笔者看到横生的乱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厂区内不限速,而且不禁鸣喇叭,或许有这样的规矩,却没有进行落实。坐着厂家自己人开的车,全油门按着喇叭通过窄道。换到其它车厂,在厂区内都要规规矩矩,压着20-30km/h的速度爬行,按喇叭更是“罪大恶极”之事。
生产线下来的汽车,一般都会有个专门地方存放。这家工厂又让我大开眼界,新车竟然直接停在厂区道路两旁,整个厂区无论走到哪里,都看到道路两旁停满了新车。前面说到厂家的人全速通过窄道,窄道之所以窄,就是因为两边停放的新车所造成。道路两边都是车,以至于视线非常差,你是看不清转弯位置会有什么情况,所以前面说到那位厂家的哥们,要按着喇叭冲过去……
东放一台西放一台,很好奇厂家如何管理这些车辆,怀疑真的有没有管理可言,要出货的时候,随便凑够数运走就算,我就好奇偷走其中一台是不是也无人问津?新车随便乱放,加上厂区内没有交通规矩可言,新车被意外蹭花的几率真的很高,至少逛了一圈我就看到好几辆啊。
继续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吧,其实进入到生产线内,也是一个乱字。总装线出来后,车辆在厂篷内也是乱停乱放。总装线虽然画了专门的人行区,但部分地方没做到人车分流,生产线下来的车在你身边粗暴地开过。车辆生产出来以后,总装线还设了很大一片返修区,那么大的返修区是之前前所未见,场面相当热闹。
里面可以看到各类型的返修工位,犹如总装线自带了一家修理厂。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可以说返修多代表对质量有追求,可是从这家工厂的办事来看,之前环节马虎的可能性较大。《改变世界的机器》中说过,精益生产就是要一次过做好,消除事后返修这种情况。
在自动化方面,这家工厂也是水平低下。冲压线最后的检测工位,一般就只有二三人,这里竟然看到有七八个人站在那里。车架和悬挂的嫁接,通常是悬挂在下,车身在上,直接抬起悬挂,工人直接上去用一下扭力枪就行了。在这家工厂里,这个工位足足有四个人,一人负责一边车轮,需要人手慢慢校正连接位置。虽说人手来对并非一定不好,但生产节奏实在是慢,工厂中这种慢悠悠的情景不在少数,完全看不出主流工厂那种紧迫感。
最后再说个笑话,看着满厂区的库存车,厂家陪同人员脸不改色跟我们说:现在啊,这车卖疯啦,我们就是压着单不出货,搞饥饿营销。像东本CR-V、大众高尔夫这种强势车型,曾经确实有玩饥饿营销的嫌疑。可是“饥饿营销”四个字出自一家温饱没解决还得靠别人,品牌更是处于边缘化的品牌之口,只能说厂家的人很有幽默感。
趣闻归趣闻,笑中也有泪,这种效率低下的企业不用倒闭,而且还能获得资源救助,实在值得去深思。好了,吐槽完了,你么爱猜谁谁,我可什么都没说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