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
导演:郑晓龙 / 毛卫宁 / 沈严 / 康洪雷 / 杨阳 / 林楠 / 杨文军 / 阎建钢
编剧:刘戈建 / 李修文 / 王小枪 / 陈枰 / 申捷 / 巩向东 / 徐速 / 王小平 / 宋方金
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该剧分为八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
《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李延年:讲述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编剧刘戈建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力求还原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做到可看性与正能量的统一。历史上的346.6高地一战发生在1951年10月。为真实再现当年战况,《李延年》剧组在中朝边境350.2高地即与当年相似的地理环境中搭建了拍摄场景,团队用九台6K摄像机参与拍摄,剧中所有的战壕、堡垒均为实景搭建,并调用了四辆坦克投入拍摄。
于敏: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孙家栋: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由于情节涉及东风导弹、东方红卫星等关键历史道具,1︰1还原这些道具对剧组来说是非常高的要求。经过阅读大量资料,剧组借鉴国外的一些导弹的结构,咨询卫星专家,精确到每一根管线,每一根螺丝的位置,“东方红一号”卫星等道具均按要求制作完成。
张富清:描绘其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功勋》启动后不久,导演康洪雷就带着主创到来凤县实地踩点。几乎走遍了来凤,去了所有张富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当年张富清担任副区长的来凤县“穷窝子”三胡区,张富清带领群众把山坡变梯田的卯洞公社。
申纪兰:着重展现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在置景上,为了还原当时西沟村的风貌,经过多番寻找,《申纪兰》剧组最终将山西省平顺县双射泉村作为主要拍摄地。
屠呦呦: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为了追求场景的真实,郑晓龙团队查阅数以千计的中医古籍和原始中药记载资料,跨越上千公里,辗转北京、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宁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场景,改造危楼,力图以1:1的比例,全景式复原屠呦呦当年的工作场景。
袁隆平:从梦境展开,讲他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袁隆平》单元需要短时间内呈现出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找到了适合拍摄的水稻需要迅速移植到拍摄场地,时不等人;一共280多场戏,要复原210个场景,工作量巨大。
黄旭华: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压力点和戏剧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
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