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从2016年某校在校大学生因贷款无力偿还而自杀的事件发生后,一直都是社会舆论话题之一,同时教育部与银监会发布了不少相关通知与机制,但依旧没有很有效的限制校园贷。但是今天上午,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校园贷“美好”的欺诈陷阱
校园贷并不是高利贷,它的初衷是解决部分大学生的资金需求。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仍然在学校里学习,自身并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主要依赖的还是父母的生活费。但是面对如今各式各样的消费,实在不够花销,一但钱不够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那么几种选择,一是再问家里要,二是找同学借,三是自己出去打工,最后就是找校园贷了。
那么借贷一方知道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何为还要借款? 目前许多网贷机构采用的业务模式大多数存在欺诈行为,先给出一块诱人的“蛋糕”,随后在“蛋糕”上设下圈套,比如使用这个贷款不仅很方便,而且利息也便宜。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加上又是急用钱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落入网贷机构的陷阱,一但无法偿还就变成利滚利,变相的成为了高利贷。
那么还了钱怎么办?自然就成为了借贷方的傀儡,这时借贷方会要求你拉更多的同学跳入这个深坑,如果你不做,就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报复你,比如告诉你家里、告诉学校,甚至对你造成伤害等等。
欲望和攀比心让网贷机构有机可乘
其实许多大学生都知道校园贷的危害,但仍然有人去借贷,也就是无法摆脱“欲望”。如今有着各式各样的多元化消费,许多消费根本就是与大学生不符的,比如几千元的手机、电脑等等。但周边的同学有,而自己没有,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就会很容易起攀比心理,欲望也随之而来,就把手伸向了校园贷,因为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家里给的生活费又有限,只能通过校园贷来解决“欲望”了,之前的针对女大学生的“裸贷”也正是这个原因。
就在一周前,又有一位21岁的在校大学生因为借了20多万校园贷无力偿还而自杀了,实在令人惋惜。大学本是很好的学习阶段,为什么不愿意去多学习和去社会多做一些实践呢?就算有“欲望”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这样获得的东西你会更加的珍惜,而不是由着性子来贷款消费,这样只能让你越陷越深,同时也让有心机的网贷机构有机可乘。
建立新的小额贷款,满足学生需求
校园贷本身没有错,而且大学生也确实有需求,现在禁止任何网络贷款机构给学生贷款了怎么办?赵建军表示,将来会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来实现这块,在严格控制限额的情况下给予大学生信用贷款。同时还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学校做好相关的教育,加强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且针对校园贷做出警告,防止学生落入校园贷的陷阱。
之前,商业银行也有针对大学生开办信用卡业务,他们认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之后基本都在白领阶层,工资收入与发展前途都比较好,到时如果有买车、买房的需求时,贷款则会自动找到银行,所以目的就是培养客户,以便日后使用信用消费贷款。谁知业务办得太多,卡贷利率过高,反而让借款的大学生成为了“信用卡奴”,不但没解决资金问题,还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