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军:
各位晚上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业内五位企业的佼佼者,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一名交易所的专家,共同探讨目前情况下下一步如何发展,下面有请鸿网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军先生;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勇先生;安徽徽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先生;新希望六和饲料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彭建华先生;大连商品交易所场外业务部总监助理柳青先生;善成资源黑色及农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熊中生先生。
今年疫情来的比较突然,我们也看到今年农产品的走势给我们带来的价格巨大变化,从国际国内角度来看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想请业内几位专家探讨一下,在全球粮食生产、物流消费等各个环节冲击情况下,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或者我们如何认识这种国际国内的情况。首先有请朱明总谈一下疫情极大影响贸易链流通,在此背景下您对全球供需情况和国内情况有怎样的想法和认识?
朱明:
今年疫情也是突如其来,包括2月份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居家,我们也对全球的两大主要的饲料原料玉米和蛋白大豆做了基本面的分析,但是确实后期的走势有一点超乎预期,疫情发生之初我们看大豆的供应来看,全球大豆产量从过去的3.3亿、3.4亿到3.5亿、3.6亿,消费也在增加,供需的转变,刚才吴总也讲了,从南美大豆切换到美豆,切换到美国的供需季节的时候,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美国的库存消费比降低的比较多,从前几年20%几,降到前两年10%左右,从今年2021年度开始调,到现在的百分之四点几,库存从几千万吨,到现在五百万吨,数值下降很大,里面消费的增加,我们现在也在做跟踪。数据下滑在什么地方,全球消费增长,还是全球的整个种植面积减少了,还是整个产量变化,我们也在跟踪整体的情况,当然也有大的金融基本面,我们讲农产品除了供需的基本面,金融也是其中的基本面之一,而且确实也有这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中断的预期,包括今年上半年豆粕炒作,20年3月的豆粕高点的炒作,也是基于此事件。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关注巴西和美国,阿根廷的情况我们没有关注,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国,因为关税,农民用大豆对抗本国通胀等相关的原因,再加上中国今年整个饲料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也是造成国内豆粕价格超出行业预期,另外中国的强大购买能力,这也是引发美国大豆从800低位一路涨到1200点的主要的原因。
从玉米的角度来讲,
全球玉米的产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全球的产量大概在11.5亿、11.6亿,年度结转库存大概3亿吨左右,整个供给量是14亿吨,年度结转库存维持在3亿吨附近,库销比也在25.88%。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全球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原料的供给是充足的,我们讲17、18%是粮食安全一个安全线,现在还在安全线。跟前几年比,从百分之三十左右下降到28%,下降到现在26%;中国从2.6亿吨的临储大库存到现在出清,加之疫情影响,玉米主产区东北突如其来三场台风,都提供了玉米炒作的机会。
根本的原因还是实际供需出现了大的矛盾。农产品行情的大的爆发,都是供需基本面出问题,呈现出大的矛盾点。
产业端的反应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慢的,包括今年从饲料行业的反映来讲,广东区域的企业,像温氏、新希望、海大、双胞胎相对来说反应比较快,内陆内地饲料、加工企业,相对来讲反应还是偏慢的。偏慢的因素,今天上午一位老师讲《易经》谈供需,第一产业角度来讲需要我们去理解的,从供需转变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深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研究,到现在这个阶段从阴阳看供需(大库存与库存出清),包括损害看损益(高位与低位风险收益比情况),我们的产业客户不敢想,他们认为这个价格超出预期了,包括7月份、8月份、9月份一波回调,产业端的很多人认为2200、2300的价格,新玉米上市价格不会高于这个价格,但是9月份一场台风整体抬高价格底部区间,所以说产业端认知进化偏慢。
另外就是我们的产业端客户过于关注价格的绝对值,没有考虑综合成本、原料成本、产品成本、基本毛利率,
我要考虑产业链的整体价格水平、利润率,各类原料价格与价值的比价关系,从这个角度可能做一些价格的管理,做一些成本的管理,做一些利润的管理,很可能会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今年因为生猪利润,包括去年的禽产业链的利润,掩盖了饲料利润下滑的窘境。
唐启军:朱总的数据掌握的比较详实,自己的观点也很鲜明。刚才我们朱总也谈到了境外,我两年前去考察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发现一个问题,沿着安第斯山脉的走势,大约是一百年到二百年的树木扎根扎的很浅,用拖拉机左撞两下右撞两下就倒掉了。每年他们开荒的土地都在几万亩,上十万亩,他们讲只要拿出一半的土地种植的产品交税和走人情就可以了,剩下的产量就都归自己。所以阿根廷野蛮开荒,种大豆,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再往后计算它的产量,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确实开荒很厉害。针对刚才朱总谈的问题,请熊总谈谈您的想法。
熊中生:
现在疫情已经发生了,看很多事情,在那个时候是未必的,现在讲的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现在来看不管大豆也好,玉米也好,它的供给端,这次疫情影响非常小,因为它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这次疫情主要是封锁人的行动,所以供给上影响比较小。但是需求端的影响,在中国也是比较小的,但是在国外为什么影响比较大呢?因为对于大豆的下游,豆油欧美国家是作为生物柴油,玉米的下游有非常大是作为燃料乙醇,疫情造成的封锁会导致能源消耗的下降,所以说是对需求冲击比较大,但是回过来看中国,中国由于在这两方面,在生物柴油或者燃料乙醇方面,占比都是非常小的,所以从中国去看的话,国内的供给包括需求,它冲击都是非常小的,所以造成了现在看行情,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这次疫情之后,除了真正的供需改变以外,或者冲击以外,另外一个会造成一定影响,就是每个国家它对最近的黑天鹅事件所引发的供应链脆弱的再考虑,或者称之为国家安全战略上的考虑,如果说类似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国家的安全战略,能不能得到底线的保证,底线保证的一点就是粮食的安全,你必须要把很多主要消费国家的国家战略的考虑,必须要放在关注的清单里面,可能会对未来的市场发生比较大的影响。
唐启军:在未来考虑下一步价格未来供给的时候,要更多考虑国家策略和国家政策,这也是很现实的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现在国家的呼吁,甚至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大家也知道国外大豆到了1200点左右,我们国内达到了历史第二高位,玉米的走势也非常高,这种价格走势目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带来企业下一步生产当中很大的困惑。
刘勇: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
对行情今年的玉米和豆粕,作为饲料的两个重点原料来讲,今年行情的上涨对我们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我们的饲料产业的采购提出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各位都是对期货比较了解,我谈谈现货的事情。我记得当时我们从1月份的时候,平仓价大概是1800多元一吨的玉米价格,到现在2500多元,已经涨了700多元,豆粕价格从出厂价2800元一吨左右,到现在3300元左右,也涨了500多元。如果我们饲料配方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基本上增加30%左右的成本,当然如果是玉米豆粕使用比例比较大的,可能还会达到35%,甚至40%的涨幅。所以说对于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
首先第一个我们就感觉对我们的供应链,特别是我们的采购链稳定性影响很大,因为价格上涨,我们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渠道是尤为重要。第二,我们也开拓更多的原料采购渠道,保证我们原料的供应安全。
今年的新季玉米能确定比往年玉米品质更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霉菌毒素的超标,三场台风导致玉米倒伏增加了东北新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因为价格上涨,对供应链资金影响比较大,特别是现在是我们原料的卖方市场,我们可能很多都要投入更多资金做库存。关于这块的应对,从饲料产业来讲,我们有一部分成本增加会传导到下游,我们的养殖场,当然只能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我们会想其它办法,比如说我们寻找替代原料,像今年我们可以考虑更多的稻谷、小麦去替代玉米,或者从进口原料来讲,我们进口大麦、高粱、豌豆等淀粉含量比较高的原料替代玉米。从蛋白原料来讲,我们会使用更多的杂粕类的,包括菜粕,葵花粕、棕榈粕等之前在猪料里面用的比较少的原料,目前我们在积极使用,这块为了降低成本。第二也可以减少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因为我们高毒素的玉米使用量减少了,相对来讲饲料中霉菌毒素就降低了。第三,我们积极利用供应链资金使用到我们整个原料采购里面来,这是我们一些应对的措施。
唐启军:刘勇总谈的已经在寻找替代品来进入市场,有请彭建华总对这方面谈谈新希望的想法。
彭建华: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几个老师讲的我们产融结合的一些报告,应该说使我深受启发,其实我们这一两年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因为我们作为头部的农业企业,感受到这种服务应该说不够强烈,我们也有很多困惑,几位老师给我们非常好的方向性的指导,在此特别感谢主办方给这样的机会。谈到市场环境的变化跟企业经营的压力,还是可以综合梳理一下。应该说这一年的确很不一样,几个大的环境,
第一非瘟的影响一直在持续,第二非瘟导致禽产业的暴利,一年赚十年钱,今年开始进入转折期,当然这个影响没有结束。第三,因为经济的情况大放水,资金特别多。第四,新冠疫情大爆发,让大家陷入困境。第五,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订后正式执行,开始影响进口端。
很多宏观环境应该说是今年做所有商品基本要考虑的因素。基本面上的变化最大的两个变化:
第一,对于国内的玉米来说临储库存拍卖结束;第二,美国所有的农产品从最高库存比往下降,
所有的综合因素是给了我们思考,如何面对今年的商品市场或者是接下来的商品市场。其实对于大企业来说,在今年成本上涨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感受压力并不大,反倒是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资源、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原因,应该说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我们也感受到不同的很多中小企业,应该说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其实我们很多的产融公司或者资本公司,或者供应链服务公司,应该是可以更多的关注我们中小企业的这样一个生存和发展。
对于我们新希望自身来说,今年的整个采购应对方面,其实也相对比较清晰,
第一个就是战略合作,
我们在疫情期间,在2月初应该说整个企业,几百家企业保供给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得到特别多战略客户的全力支持,所有的春节前后没有一天停产的,深刻感受到战略合作的重要性,像我们与国内好的企业,像中粮这些基本上达成非常好的战略合作,这种战略合作给我们今年整个采购带来了巨大价值和贡献的
。第二,我们的期现结合,
我们以往因为新希望大家都不太熟悉,可能以前做期货或者是参与这些交易不多,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整个期货的保证金应该说超过两个亿,以前非常少,期现结合其实也给了我们今年非常好的这么一些机会。
第三,两条腿走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应该说这一点也给我们所有的原料供应帮了大忙,或者说创造了非常巨大的价值。
第四,我们自身配方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
因为在2月份的时候,不是没有原料,是因为很难拉到你的厂里来,所以我们对于所有的配方要求,内部的要求,实际上是提的很高,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积淀,导致我们面对这种原料不断变化的时候,应该说给我们很好的机会,所以说我们基本上的判断就是以前的能量或者接下来的能量,就是全时替代的阶段,也就是说十种、八种谷物,实时做相关的替代和敏捷的反应。
唐启军:感谢彭总,讲了很多比较实际的情况,现在确实非常敏感,大的国有企业确实问题不大,中小企业在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这个市场下一步怎么规避风险,我们重点应该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讲意义很大。两位都是从养殖饲料的企业谈的这些观点,我们再请朱总谈谈。
朱明:
前一阶段我在饲料企业负责过原料的采购,玉米大会时和大商所程总也交流过,现在饲料养殖、玉米加工企业,对于期货认知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对于期货工具的认知还停留在套保阶段。
我也和很多大型饲料养殖集团的采购,包括老板有过交流,大多数人对期货的认知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认为期货套保意义不大,套保是把产业利润,让渡给期货市场了,原料挣点钱期货亏回去了;
二是企业缺乏对采购的绩效考核综合评价标准,
原料采购挣的钱通过产品才能体现,期货账面套保或基差亏的部分在明面上,对于老板来说,不好接受。
三是产业端的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
不能够很好吸引期货与投资上的优秀人才,产业相对金融还是苦些累些,缺乏好的人才队伍,专业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做投资,都在做私募。从行业和未来角度看,我觉得下一阶段需要引导企业的股东、老板意识到这个问题,老板没有这个意识,对于企业采购来讲是比较难的,因为他承担不了市场比较大的风险,他做这个决策的时候,他愿意买涨,因为从账面也好从绩效考核也好,都是比较好。但是价格下跌的时候,他做这些管理,就比较困难,所以说这也是产业端的企业缺机制、缺人,还有老板缺意识,这是下一步产业也好,对期货公司也好,产业服务端也好,包括交易所也好,要做这方面的培育或者引导,要培训这块。
唐启军:
我前两天跟几个企业交流,中小型企业交流,他们说的观点当时我就感觉到,我怎么来劝他们,来劝他们规避风险。他们就跟我说,你看今年我不做期货做对了吧,你看我做现货我拿手里涨了我多赚钱,我做期货套保我是不是少挣了,跟我讲了具体的价位,怎么进的,怎么买的。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价格涨了这么高,大豆和玉米,你看这些粮食都在谁手里,我们对大豆前面做过调研,发现真正的生产加工企业手里新大豆下来以后他们采购量不到20%,大批存在贸易商和种植者手里,这种情况下,这个价格是市场所对应的供需价格吗?所以下一步真的价格如何走,真是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行情下,风险怎么控制,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只是个人观点,从分析看到市场行情来讲,不代表大会的想法。刚才其实我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期货来规避风险,刚才在交流过程当中我们的朱总还有彭总,其实在里面也回答了,彭总说我们比以往要加大力度,投入了超过两个亿来规避这个风险,我们朱总也提出来了,这个市场的风险如何来做,刘勇总也谈到了,所以以上的三位,我感到在利用期货市场,
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规避风险这块,我想大家目的应该是一样的,很清晰,应该来规避。三位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式呢?
朱明:
我觉得大家要认识期货,有一个正确认识期货的态度,不要看期货很可怕,不要把它看成老虎,要把它看成工具和武器,而且你把它看成武器,看成你的风险规避工具,或者价格管理、利润管理,产业整个环节利润管理的工具的时候,你要掌握它,你要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机制,我觉得这个是基础。另外一个在这个基础之上,老板要参与其中,老板要会、要懂,至少整个套路要熟悉,既要知道招式,又要了解心法。第三,从老板的角度来讲,从刚才产业服务的角度来讲,各位也讲了有一套体系,有一套制度,有好的人才有好的认识,还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这三个方面我觉得是核心的基础。另外我们有一套完整体系的情况下,我们就做好确定性的研究,做好不确定性的研究,把风险和收益,你想要的什么,然后评估好,然后做好,我们把期货工具用好,做好价格管理、利润管理、风险管理,整个产业链条环节的风险收益管理,基本上就成功了。
刘勇:
朱总讲的非常正确,因为朱总是比较全面的,既在饲料企业做过,自己也做过投资,所以他非常了解我们现在这个状况。我再补充几句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这么多年来,其实我们自己期货参与度也不是很高,我们做的更多还是做一些采购的套保和基差交易,也不是很主动去做,是被动做这个事情,当然前面有一些原因,我是体会很深的。首先第一个,取决于我们行业的从业者参与度高不高,特别是在饲料行业里面,刚才我跟各位也分享了,我们的饲料行业只是一个中间的加工环节,加工的过程,它的成本是可以传导到下游,到我们的养殖场去的,目前随着养殖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导力越来越低,但是之前基本上是全部可以传导的,这样就意味着在我们行业里面,如果大部分人没有参与套保,我们个别的企业参与的话,那就变成了投机,我们不想在原料上面过多地投机,因为我们想保持在整个饲料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才能把规模稳步地扩大。接下来可能环境变了,所以接下来我就想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路。
首先我们马上大商所生猪期货即将要上市了,上市的话对于我们,特别是像傲农饲料和养猪双主业的农业集团来讲,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农产品和我们的生猪期货,共同组合起来做一些套利操作,比如说在顺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买入农产品,玉米、豆粕这一类原料在期货内买入,测算出我们饲料的制造成本,然后再根据我们的养殖的料肉比,算出生猪的制造成本,然后我们在我们的生猪期货里面做卖出,这是非常稳步的一种做法。第二,我们可以积极去投入到期权+保险这一类的业务,就像伟东总一直推的这块,我觉得我们只要把我们的管理做好,我们有足够的经营利润,我们完全可以花一笔权利金也好,花一笔保险金也好,我们把我们的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接下来我们也愿意去参与到这块来做。第三,传统做期货套保,饲料产业是天然的农产品空头,我们现货买入之后,在期货卖出。我们生猪养殖企业是天然的多头,我们可以在期现货中卖出。我们主要是这三个方面,当然也可设计一些组合性的产品出来,那是未来要重点做的工作。
唐启军:刚才朱总讲到一点,说要培养人才,培养队伍,那么期货有时候确实也很复杂,其实我们大连商品交易所还有更好的品种就是场外期权这块,下面让柳青总这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柳青:大家好,借这个机会汇报一下大连商品交易所场外业务进展情况,刚才认真听了一下午的交流,包括几位老总谈到的。大家在对风险管理工具,场内、场外工具考虑也是比较多的,去年我也有幸参加了大会,这一年来我们现在已经上了三种场外业务,一个是2018年上的商品互换业务,这是金融属性比较强的场外衍生工具,2019年9月份推出基差交易业务,在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上的基差交易业务,今年5月份在疫情期间推出多种仓单交易业务,目前线上运行三种业务,这三种业务的定位还是不太一样的,包括我们近期的仓单业务是更贴近现货的交易模式,基差业务有点像远期,商户互换更接近金融衍生品。现在三个业务运行情况也都有所差异,仓单业务上线三个农产品的品种,三个化工品的品种,农产品包括豆油、豆粕和玉米淀粉。现在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概40万吨左右的成交量。包括油脂类、玉米和玉米淀粉,这两个板块占了大概商品互换成交的70%左右,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的风险对冲的工具,这是目前业务的运行情况。
近几年来大商所注重场外业务发展,特别是今年提出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建立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这样一个新的场外发展理念。
在业务运行当中自己的一些感受,也是今天下午几个老总探讨比较多的。从参与主体的角度,我们发现在跟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交流过程当中,大家都是围绕着风险来关注场外业务的,这里面分成三类,一类是产业逻辑,它是来做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需求方,也就是经常说的买方。它是风险管理的需求方。另外卖方,风险管理服务提供方,包括子公司、期现公司。另外是风险收益,包括我们的一些投资机构,从我们的市场来看,围绕着风险有三种不同定位。实际上在明确自己定位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发展路线,做风险管理需求还是风险管理服务,还是获取风险管理收益。
围绕发展理念,谈谈下一步,下一步是构建大宗商品的完整生态,除了几个主要的参与机构,还有刚才提到的物流仓储的这些企业,另外还有包括银行,提供一些融资的服务,这样一个比较综合的生态系统为我们的企业避险提供服务和工具。下一步我们会围绕这样的发展理念,再进一步积极建设我们的场外市场,所以接下来还有两个业务陆续上线,非标仓单业务和场外期权业务,这是下一步的考虑。
唐启军:
近年来陆续推出好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的政策,同时也出了很好的一些办法,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刚才听柳青总介绍发现下一步有更多的机会,利用这些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大家都在讲,世界经济也走在十字路口上,我们国内的这种大循环以及国际国内双循环,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在这种发展思路下我们的产业如何应对,企业如何发展,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里我们林总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林总在这方面谈一下您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市场,如何去发展。
林军:
我先讲讲昨天下午面试了一个农产品的研究员,他给我看了50几页的PPT,做了一些供需平衡表。我给他的意见也跟大家说说,我说你的表做的蛮详尽的,但是我要跟你谈谈
期货最基本两大功能,期货最大的两个功能,套期保值,发现价格。
单纯套期保值来说,我们也碰到产业里面很多企业,对这个很头疼,企业一听期货就头疼,一听套保就头疼。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大致归纳了一下,这是不同的时间维度,因为很多套期保值看的是当下,期货都是未来的一个价格,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但是期货合约目前没有那么远,最多覆盖一年。
这个套期保值你用当下的静态数据平衡表,你反映的都是当下,所以你认为当下的价格是值得套期保值的。但
是这个期货真正的魅力是对未来价格的发现,对未来价格的预测,这个时候你不把未来的因素加到现在的套期保值,或者生产里面,那你这是非常错的。
你这个工具你根本就没有用好,包括我们的研究工作也碰到这个问题,没有动态,严重缺乏想象力,因为对未来我们认为不是简单的一个价格的问题,价格看到的都是一个表象,都是没有时间价值的东西,你单纯的问我价格明年该到多少多少,我觉得毫无意义,这都预测不了,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谁也不是神仙,能把价格预算的那么准。但是就这个价格表现以下的东西更值得研究,将来价格是涨是跌,一定是过去和当下造成的种种矛盾的集中爆发,对价格才有巨大的影响,如果矛盾不是很剧烈的,或者矛盾可以长时间掩盖下去的,那么这个价格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变化,那么你这个套期保值要把这个动量因素考虑进去,要动态考虑,要未来的考虑你的套期保值。
再讲讲现在的农产品,前几年调研苹果,陕西、甘肃、山西,云南,四川,差不多全国都跑遍了。搞农业的,没有几个有钱人,有钱人都有一个特别有钱的老板,全世界全国都有一个农场,目前来讲我没有看到一个赚钱的农场,哪怕多大的老板去搞都是赔的。为什么会这样?第二个,几个月前我记得我们李总理说,中国还有将近6亿人口月收入在一千块以下,相信我们在座各位你无法想象月收入一千块以下怎么生活,在城市里不可能的,这是种植端,结构性的矛盾。我们看需求端,我无法想象,我们8亿人口,大部分都在城市里面,我们相信月收入一定是有几千块钱的,我们自己的餐饮,给员工的,特别是服务员、传菜员,最基本的我也做了比较,一般来说都是2000多、3000多,也有四千、五千,再低也没有了,还要包吃住,一个人的成本在上海至少得五千多,才可以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其他的不算。单从劳动力成本来讲,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非常快,这个我认为也是将来影响农产品的一个最大的价格因素。从土地来看,开荒种植,东北开发了那么多年,我们的土壤种植都是,很多东西你看那个土壤,里面的有机质含量下降不是一点点,包括微量元素的下降,大部分农民种田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种出来的东西,订单农业也好,标准化、产业化也好,都是非常困难的。这么多年对土地的投入实在太差了。
我们看从种植到消费,整个产业链的流程跟国外来比我们是非常落后,现在有了电商已经好很多了,大部分还是走传统的田间收购,到了农贸批发市场交易,然后流向农贸市场也好,超市也好,包括其他的一些渠道,这二十多年、三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这是极其低效的。但是看我们的需求,我们8亿人生活上去了,这个肉能不能少吃呢,我觉得不可能。以后万一6亿多人口,它一直不怎么吃肉,如果收入提高,肉是不是要多吃,你让他永远不吃肉也不现实。我们觉得对蛋白需求的喜好,我觉得根植在整个人类的基因里面,虽然我们是杂食型的,但是天然的基本所有人,如果不是为了种种健康也好,身体调理也好,你素的话,我相信都倾向于多吃荤菜,蛋白需求是必然的。
因为某种原因,因为收入下降,因为身体原因我少吃点肉是有可能的,但是你让中国人整体生活水准下一个档次是不可能的。这届政府一直做的是提高我们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准,我相信整个结构出现了巨大的缺口,短期来说无法调和,将来是不是利用更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能不能更有效率提高各方面的,包括蛋白消费,包括其他的消费,我觉得目前来说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农产品,特别城市人口,我们占了太多的便宜,对土地、农民亏损太多,所以我认为目前来说我们讲农村农业部三次公开会议讲话,都是认为价格要合理性上涨,恢复性上涨,从来没有说现在涨过头,说明国家对价格其实是有管理的,他们肯定也已经对农产品的价格应该到什么样的地步,包括农业、人口的脱贫、反贫,我相信他们一定做过深入的多次研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看到今天这个价格涨了,明天那个价格涨了,其实我认为深层次的,我只谈到一部分,还有一些希望大家跟我可以小范围的进行交流探讨。
唐启军:上海鸿网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作为一家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管理公司,具有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等方面都有很多很好的模式总结出来,在此我们也想请林军总给大家分享一两个您认为在市场上做的满意又值得推荐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