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年立春的时间
社会上流传着三个版本
2月3日,2月4日,2月5日
到底哪天才是立春?
天文专家表示,
按照紫金山天文台
权威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年立春的准确时间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版本呢?
天文专家解释称
这是因为2月3日立春的确非常罕见,
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
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
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
“按照天文年历显示,4日立春最常见。3日或5日立春比较罕见。
不仅如此,这个鸡年还不一般
很多人已经发现
这个鸡年是闰年,长达384天
下一次过春节,必须等到2018年2月16日
不光超长,这个鸡年还是个“双春年”
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
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
鸡年!两个立春!大吉!
“双春年”的寓意挺美满的
“双”是大数,“逢双见喜”
而“春”是万物复苏、繁衍生息的季节
成了喜上加喜、娶妻生子的大好年份
哈哈,目测一大波红色喜帖已在路上~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又叫 " 打春 ",
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 " 九 " 开始,
所以有 " 春打六九头 " 之说。
立春后天气开始回暖,
人们会明显感觉到
白天变长了,太阳暖和多了,
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
"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但提醒胃不好的人应少吃。
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可以适当吃甜食。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除了吃,还要注意这些生活细节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超长待“鸡”
不仅迎来两个立春
还迎来两个农历六月
第一个农历六月是6月24日—7月22日
▼
第二个农历六月是7月23日—8月21日
▼
农历6月出生的宝宝们
可以收两份生日礼物
吃两次生日蛋糕
开两次生日趴体
还有一年大了两岁,开心吧
然鹅,最恐怖的还在后面
2018年的情人节、除夕、春节
三大烧钱日
连!续!过!
看来这个鸡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呢
来源|辽沈晚报( lswbwx)
编辑|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