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剑客
「给你思想佩剑 伴你行走天涯」「关注星标剑客 一起学习与成长」「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2025北京元宵节5大免费活动! ·  昨天  
气象北京  ·  全国春运气象早知道(2025-02-07)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本周六(2月8日)北京限行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剑客

现役转文新动向!

三剑客  · 公众号  ·  · 2024-08-08 16:00

正文

人的生命之所有宝贵,是因为只有一次。

而很多时候,人生的际遇也是如此。一旦错过,不会再来,只有遗憾。

有人说,4年前错过了现役转文那趟“末班车”,现在纠结于退役与被退役之间,就像走钢丝绳。

要是现役转文能够重启多好……


文| 剑客楚 ‍‍‍‍‍
图| 大唐
编辑 剑平

现役转文,是军改推出的最大政策红利,没有之一。

政策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我们一起来捋一捋。

2018年,可以称作现役转文元年。由于对新生事物不够了解,实事求是说,更多人处于一种游移和观望的态度,坐等别人“试水”,自愿转改者寥寥无几。

哪怕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多都是单位靠上去做思想工作,或者让意向者自主提出条件,进行“议价”,作为补偿。

同时,快速制定和出台《关于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底前转改的优待政策,营造“早转改早受益”的导向,让意向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2019年,随着对文职政策的广泛宣讲,结合对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组织兑现承诺,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很多人终于觉醒,反应过来,有意向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客观地说,这类人群以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以及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部队人员为主。

2020年,现役转文跟干部退役、交流一样,成为单位年度常态性和例行性工作。在有的单位,转文已经成为“香饽饽”,一票难求。

不少人通过现役转文,调到了院校、科研院所,跳到了大城市,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

遗憾的是,2020年以后,现役转文这一政策没有继续实施。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政策效果的失衡。 有的单位和地区,转文受到极大追捧,竞争达到白热化;有的单位和地区,转文积极性不高,指标完成不了,受到冷落。总体上看,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十分明显。

这并不奇怪,因为以个人利益和需求主导的现役转文,必然呈现出对个体有利的单向流动特点。长期发展下去,政策效果失衡给部队建设带来的弊端,将日益显现。

二是 新情况、新问题比较棘手。 现役转文是一个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时后知后觉,后来将比较棘手。

如很多国防生、院校学员毕业前,选择转文,直接留校任教,与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军事斗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导向相违背。很多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部队人员,选择转文是为了调到院校、科研院所,跳到大城市,这就走了样、变了形,让继续留守的战友怎么想、怎么看,情何以堪?

当然,放在当时特殊的时期,可以理解。因为现役转文是个新事物,有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和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停下来先研究;研究通了,解决完问题再前行。

三是 转改过程存在梗阻。 现役转文比较热门的单位,如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部队,为了留人,人为设置门槛和条件限制。

但能怎么办呢?换位思考,不能说单位的做法完全不对。如果都通过现役转文走了,怎么办?

跟推动现役转文相比,这是个大问题,不能忽视。

而且,现役转文的过程繁复,周期冗长,耗费时间精力,个人与单位之间,也容易发生纠纷,这个因素都不能不关注。

四是转改人员身份模糊。 现役转改以后,除了换了一身衣服,其他的无太大区别。

说他们是文职吧,好像什么都是参照现役,现役能享受的,他们都有;说他们是现役吧,但又确实不是,不穿军装,没有军衔,妥妥的文职人员。

他们自己也经常能感受到这种尴尬,但都没有办法。

这个群体的数量,目前还不少。哪怕是干到退休,他们的身份,可以说是处于现役与社招文职之间,模糊且特殊。

随着改革进行下去,在制定新的政策和制度时,必须将这个群体的诉求和利益一并进行考虑。

当然,利弊总是相对的。综合衡量之下,现役转文重启,应该是可预期的,原因如下:

一是 我军政策和制度,从来都是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现役转文也是如此。

毕竟,这个政策已经实行3年,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做法,也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意向人群,很多人都期待能够重启。

二是 在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很多文职编还是现役占着。这其中,不少人已经接受文职这一新生事物,对转文并不抵触,甚至表示认可和接受。

而且,有些岗位从社会招聘,不一定有合适人选,或者社会招聘报名积极性也不高。通过现役转文,有利于满足部队需求,加快改革速度,实现人编一致。

三是 现役转文,已经写进法规。2017年施行的《文职人员条例》明确,实行社会公开招聘、直接引进和现役军人转改相结合的文职招录聘用制度。

官方从未明确现役转文不再沿用,大多数人更愿意把中断的这几年,理解为转文正在进行改进和优化。

那么,下一步现役转文,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一是 应该不会大范围推广了。因为社招文职已经形成规模,大部分文职岗位从社会招聘,问题不大。少部分岗位,用来满足部队用人和现役转改需求,对社招文职也是一种补充,两全其美。

二是 文职队伍门槛水涨船高。相较社招文职,现役转文只要有意愿就行,这种形势能否长久?

而且,现役转文需求应该不小,经过近年积累,现役转改需求可能大于部队用人需求。

两相夹击之下,会不会像退役安置一样,对意向人员开展量化评分排名,择优录用也未可知。

三是 身份属性进一步明确。也就是说,委任制只是特殊时期、特殊阶段的产物,现在通过现役转文的引领和示范,来带动其他人转改的效应,作用已经不是很大。

既然现役转文已经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那么为何不将其统一变为社招文职的聘用制,快刀斩乱麻,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长远来说,这对部队管理和改革也有好处。

不管怎么改,大家还是希望新的现役转文凤凰涅槃,早日重启,打开新的篇章!


有需要咨询问题,欢迎关注 三剑客 公众号,进入后台留言,我们将不定期回复
■欢迎积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剑客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