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生命精彩。
自46亿年前诞生,地球历经劫难与重生,它像一只巨大的摇篮,孕育着无数珍贵的生命;
地球的每一次脉动,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震撼。
6月28日,由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出版集团主办,中信泰富地产南京公司、金陵瞭望杂志社承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南京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特别支持的
“脉动生命力,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未来论坛暨《BBC科普三部曲》南京特别活动
在南京星空剧场举行。
本次活动,也是中信泰富地产与中信出版联合共创
“扉页之间见世界”
系列阅读活动特别场,旨在通过文化共筑美好,让理想生活源源不断生发新的姿态,让丰富灿烂的文明源远流长,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续写希望未来的更新篇章。
BBC Studios 纪实类节目与自然历史部组的创意总监迈克尔·冈顿
,作为“BBC科普三部曲”之一的
《生命:非常的世界》的作者
,在活动交流会现场与读者们分享纪录片拍摄的幕后故事,以及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江苏省动物学会副秘书长姜盟和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周才贵在活动中分享了各自对于生物、自然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下为
迈克尔·冈顿分享环节精华实录文字
,略有删减,以飨读者。
图:迈克尔·冈顿Q&A分享活动现场(摄影:陈向俞)
亲眼见证非同寻常的自然界故事
让我对创作保持热爱
主持人:
拍摄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其中《生命》于2009年首映,成为了被大众认可的经典纪录片之一,而您制作的《地球脉动·第三季》,也于2023年底与中国观众见面,取得了广泛好评。
大家都对您制作纪录片背后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生命》纪录片2006年完成拍摄,2009年首播,《地球脉动》前两季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播出,这些纪录片每一季跨度的时间都很长,可否跟我们介绍下,
纪录片拍摄理念、拍摄方式有哪些区别?
迈克尔·冈顿:
首先,每一次拍摄纪录片,我们都需要花至少
五年时间
,因此我们投入了非常多时间和精力,我们也会尽可能呈现最高质量的作品。因为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当中,可能也只有几次机会能够拍这几部的为数不多的大作。
《生命》这部纪录片,是我第一次制作这样规模的项目,对我个人非常有意义。每次我们拍摄纪录片的时候,都是希望展现给观众大家没有办法亲眼见证自然奇观。
每个项目,我们也都想要找到一些
新方式呈现自然世界
,技术在这其中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生命》到《地球脉动III》这二三十年间,我们对于摄像机的技术也做了更多的革命。为了能够更加贴近自然世界,更加贴近动物,让观众能够有更棒的体验,我们也
提升了影响的质量和分辨率,同时也把摄像机做的更小,
从而在不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情况下,更贴近它们的生活进行拍摄。
另外,在讲故事的这个方式上,拍摄《生命》的时候,我们非常想要把大家代入到动物世界当中,让大家更好理解生物在生存过程当中要克服种种挑战,它们所面临的困境等,希望大家从动物的故事当中得到一些共鸣。
过去这几十年间,我们认为
我们的故事讲得更有戏剧性
,更能够触动大家的心灵。
主持人:
我们听到了技术和人情的往来,也使我们了解到了纪录片制作背后的故事,相信一定满足了大家的对纪录片制作的好奇,也让我们明白了纪录片拍摄、制作的艰难和挑战。
您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地区、很多动植物,您可以分享一下拍摄中的
奇特见闻
吗?以及,您是如何在这么长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对纪录片创作的热爱?
迈克尔·冈顿: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之所以对纪录片的拍摄这么有热情,这么着迷,就是因为
我们在自然界当中亲眼所看到那些非同寻常的故事。
图:迈克尔·冈顿现场分享中(摄影:陈向俞)
每次我去做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朋友都会问,你怎么还能找到新的素材,不是把能拍的动物都拍完了吗?
自然界其实还有更多奇妙的故事等待发掘
,像我刚刚在前面讲的,我们想要把摄像机放到人去不到、人眼看不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能够持续看到动物,发现一些依然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有趣的故事。
上台之前,我也在回顾过去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奇特的故事和动物行为,比如刚才大家在短片已经看到的,在佛罗里达的
海岸海豚
,它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行为——在
海中制造泥圈。
图:纪录片官方同名图书《生命:非常的世界》中关于佛罗里达群岛附近宽吻海豚捕猎的故事(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
实际上,它们想要捕猎的这种鱼游得很快,非常难抓。当时水也很浅,因此海豚家族通过相互学习找到了新的方法。
图:BBC纪录片《生命》中展现的,佛罗里达群岛附近宽吻海豚捕猎画面(供图:BBC Earth)
在海豚家族中,一般会四五只海豚一起行动,它们有分工,其中四只海豚负责包围鱼群。
它们会在鱼群外围游动,而另外的海豚会侧过来,这样能够游得非常快,同时它们用尾巴非常用力地拍打,把泥搅起来,从而把鱼困在包围圈当中,起到了类似渔网的作用。
图:BBC纪录片《生命》中展现的,佛罗里达群岛附近宽吻海豚捕猎画面,“美味降临”(供图:BBC Earth)
在整个捕猎过程中,它们会让泥做的包围圈变得越来越紧,空间越来越小,被包围的鱼会越来越着急,它们想从泥圈中逃脱,就会跳到空中,这时在圈外等待的海豚就会张大嘴巴,等待美味降临。
我之前也跟翻译同事说,你在翻译的时候,也要把嘴张大,做同样的动作。
最触动内心的故事:
消失的森林与马达加斯加大狐猴的呼喊
主持人:
冈顿先生的描述,一幕幕栩栩如生,也让我感受到,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去探索,在一次又一次探索当中,也愈发找到了自己所热爱。其实,能够找到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并能够为其奋斗一生,真的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一件事情,期待您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今天,您是带着图书著作《生命:非常的世界》来到现场的,它也是纪录片《生命》的同名图书,本书在的序言中提到,“这本书主要描述神奇的动植物为了生存以及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所展示的各种行为”,在拍摄纪录片《生命》,及后来其他作品时,您一定见证过许多
“生命”的奇迹
、壮美与震撼,能挑选其中最难忘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吗?
迈克尔·冈顿:
在讲这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前,我想先分享个听上去很
“奇怪”的故事。
在自然界中,动物为了生存会进化出许许多多的大家看起来非常奇怪、非常极端的行为。
我当然非常喜欢去拍摄那些体型巨大、毛茸茸的非常漂亮的动物,同时我也很喜欢拍这些很奇特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动物为了求偶,会有很多浪漫的有趣的行为。今天我想分享这其中之一——
凸眼蝇
(一种苍蝇)的故事,它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雄性凸眼蝇出生的时候,看上去小,就像一个正常苍蝇一样,它的眼睛分布在头两侧。但为了求偶,雄性凸眼蝇就会吸气,把气打到眼睛里,于是它两个眼睛变得越来越凸,然后越来越分开。假如我是一只雄性凸眼蝇,我的眼睛甚至可以长到主持人现在所在的位置。雄性凸眼蝇会彼此对视,
看谁的眼睛最凸、最长,眼睛最凸、最长的那只
,就能够得到雌性凸眼蝇的青睐。
听上去很像科幻片的情节,但是是完全真实的。
在自然界中,母亲照顾幼仔的故事非常的触动人心,但我觉得最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要放眼整个自然界来看。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
大狐猴
,它也是35年前,我所拍摄过的第一个野生动物。当我进入到大狐猴所栖身的森林中时,听到它们的叫声,当地人认为这些大狐猴通过叫声号召人类要保护森林。
但非常遗憾的是,在拍摄期间,我们目睹了大狐猴所栖身的森林慢慢地消失。它们的呼喊并没有被人类听到,这令人非常难过。
如果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大狐猴,想知道它的长相,希望亲耳听听它的叫声,BBC的极地森林展,现在也正在南京展出中。其中,有一张来自《地球脉动III》的我的签名照,感兴趣的话欢迎了解。
主持人:
谢谢让我们看到了地球物种的丰富和多样性。在《生命:非常的世界》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曾跨越多个地区进行拍摄,您觉得这部纪录片特殊之处是在哪里?
图:纪录片官方同名图书《生命:非常的世界》中展示的全球拍摄地(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
迈克尔·冈顿:
我认为《生命》的规模、体量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在它之后,我们
再没有拍摄过这样的有如此丰富的物种的纪录片系列
。
图:纪录片官方同名图书《生命:非常的世界》图书目录(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
《生命》一共10集,每一集我们把镜头对准了一类动物
。这在一小时内,其实是很难完整讲述的,但我认为我们还是尽量做到了。
图:纪录片官方同名图书《生命:非常的世界》内文截图(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
所以,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如果你希望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如果你希望了解每一类生物面临的挑战,我觉得《生命》这部纪录片,以及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方式。
关于自然环保: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存必须依靠自然
主持人:
您拍摄的纪录片,都记录了大众很难看到的视角。只有在这样的纪录片中,才能够发现这样神奇惊险的一幕。
从您多年来的拍摄实践,以及自身观察或科学数据角度看,
地球的物种多样性
发生了哪些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启示、关联性和意义?
迈克尔·冈顿:
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在我分享马达加斯加的大狐猴的时候,其实也提及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