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老母亲最怕的,是突然接到孩子受伤的电话…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52天宝宝中毒进ICU!因奶奶往水里加了……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开学我给孩子制定一周的早餐安排,吃好又不重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一夜火遍全网!超300万人点赞!内娱永远拍不出来!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 2024-06-18 12:01

正文



最近,一位叙利亚老爷爷火了。

事情要从博主 “北海流浪记” 的一段视频说起…

5月,某天傍晚。

北海在大马士革一个交通繁忙的路口,偶遇了一位贩卖纸巾的老人。

每当有车驶过,马吉德便拄着拐棍艰难起身,有礼貌地询问司机,需不需要买一包纸巾。

就这样起身、坐下、再起身,直到夜幕降临…


北海上前打招呼,才发现这位长相酷似圣诞老人,名叫马吉德的爷爷已 73岁 高龄。

马吉德住在距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

每天,他都会拄着拐棍,拎着一袋纸巾,独自坐公共汽车来固定的地点贩卖。

马吉德已经15年没有跟人讲过英文,很多词汇都已忘记。

他友好且真诚地用简单的短句向北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马吉德曾是一名受人爱戴的阿拉伯语老师,住在距大马士革400公里的 阿勒颇。

那里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名胜古迹,拥有414万人口。

后来,马吉德在阿勒颇的家毁于战火,失去一切的他只好举家迁到大马士革生活…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讲到人生的苦难段落时很克制,总是一语带过。

阿勒颇的一片废墟
图源:新华社

为了让马吉德早点收工回家休息,北海买下了剩余的纸巾,并多付了一些钱。

这是一次再平凡不过的相遇。

但视频发出后,触动、鼓舞了无数网友。

特别是马吉德努力践行的,简单却深刻的人生观: 我们必须好好利用这一生。

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在视频下方的留言

截至目前,这段视频已有310多万人点赞。

本以为,街头的匆匆一别,会是永远。

没想到北海辗转联系上了马吉德爷爷,用故事的力量,把源源不断的善意向外传递…


第一次去马吉德家,因为地址不熟、语言不通,北海选择了更灵活的出租车。

听到北海打车一共花了6.5万镑 (约36元人民币) ,马吉德心疼坏了。

平时,他去市中心卖纸巾都是坐小巴车,票价只要1000镑 (约5毛人民币) ,要知道每包纸巾的售价是8000镑 (约4元人民币) ,他每月的房租是40万镑 (约220元人民币)

大家可以算算这笔账…


马吉德的腿,是装霓虹灯时摔断的,痊愈后落下了病根儿,走路需要拄拐棍。

那时候,战争刚爆发不久。

人们都以为,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城市会恢复往日幸福的繁忙,哪知道这战火一烧就是十多载…

马吉德卧床后,妻子捡起了养家的担子。


每天下午六点,她会背着一袋香水,到公园或街头叫卖,最晚凌晨一点才收工回家。

这样的节奏,持续了整整10年。

因为长期扛重物,身体太过劳累,她的腿脚出了问题,不能再去街上卖香水。

于是,年迈的马吉德开始拄着拐棍,摇摇晃晃地去闹市卖纸巾…


你或许会问: 为何不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卖呢?

马吉德家附近,住着很多他的学生,没准下楼买菜都会遇到,更别说守着路口卖纸巾了,这么有标志性的老头,一眼便能认出。

所以,为了不失去老师的尊严,不让学生知道自己过得不好而以买纸巾的名义帮助自己,马吉德坚持去离家很远的市区…


就算是被认为只有穷苦人家才会做的买卖,马吉德也会衣着整洁,不讨要也不乞求。

北海在街头遇到马吉德时,他已经在那个街口工作了两年多时间。

时间一久,很多过路的司机都已认识马吉德,经常帮衬他的生意。

而附近的城管,也知道马吉德一把年纪赚钱不容易,从不驱赶他。


每次出门,马吉德都只靠一瓶水,撑过漫长的几小时。

其实,对他来说,最累的不是每天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而是上下楼的十分钟。

每走一步,都是大汗淋漓的考验…


当这个慈祥的白胡子老头谈起过去,他的眼睛总是闪着光,仿佛那些泛黄的岁月从未远去。

1972年以前,他在黎巴嫩从事新闻工作,还在阿勒颇当过喜剧演员。

他还当过导演,创办了叙利亚第一家儿童剧院,之后在大学从事过剧院工作,当过阿拉伯语老师。

他去过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意大利、捷克等国,在大半个欧洲留下了足迹…

1990年,马吉德和妻子在黎巴嫩结婚。

妻子出身不错,但为了爱情,抛弃了所有…

马吉德和妻子

夫妻俩养育了四个孩子。

目前,两个儿子在黎巴嫩,一个儿子在阿勒颇。

战争前,他们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钱。

但战争后,物价飞涨,工作难找,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经常自顾不暇。

所以大概在两年前,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的马吉德夫妇,开始了自力更生。

女儿则辞掉了剧院的工作,特地搬来照顾两位老人,尤其是需要坐轮椅的母亲。

难以想象,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姑娘,在附近的服装店工作,月薪只有20万镑 (约110元人民币)


在当地,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有电,连洗衣做饭都要提前准备、计划。

北海第一次去马吉德家时,是下午四点多,还不到晚饭时间。

但马吉德一家却早早准备了餐食,招待北海。

那顿饭很简单,大米算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


北海问马吉德,平时都吃些什么。

因为北海知道,在叙利亚这样饱经战乱之苦的地方,大米卖得很贵,底层人偶尔才能吃上一顿。

马吉德顿了顿,回答北海: 我们什么都吃。

事后,北海才知道,那天马吉德准备的饭菜,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一餐。


马吉德没有牙齿,配的假牙套不合适,又不舍得花钱去诊所修理,多年来只能用刀子吃很软的食物…

他和家人不能搬到更低更方便的楼层住,一来没人帮忙搬家具,二来房东是个好人,房租比别的租户便宜了将近一半…


坦白讲,一开始乌鸦对这个故事是保有警惕的。

这些年,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消费大众情绪的故事,我们已数不清,见证过多少大反转。

而且,这类故事在短视频平台很常见。

但马吉德老爷爷的故事,绝对不是一次贩卖苦难的记录。

它让我看到,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的过程,是如此诚挚,如此动人。

我经常忘记,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有着巨大毁灭性的战争。

北海用一种舒服的方式帮助着马吉德,度过生活难关,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关于爱。

而马吉德的分享,看不到说教的影子。

平平仄仄的生活,起起伏伏的人生,在他口中都是宝贵经历…


比如,马吉德对“学习”的重视。

即使身居陋室,要靠一包包纸巾堆起生活的高台,他也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


他和北海聊美食,聊哲学,聊肤色信仰,聊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15年没有跟人讲过英语,大部分词汇都已遗忘,但他仍坚持每天看英语播报的新闻。

73岁还在更新自己,跟紧时代…


比如,马吉德对“困境”的态度。

他说: 不要惧怕生命中的任何事,生活可能会很难,你必须做一个好人,保持坚强,物质条件来得容易,去的也容易,但是坚毅的人永不退缩…


在本该颐享天年的年纪,跑到市中心的街头卖纸巾,不免被人说可怜。

但这样的马吉德,比很多人富足、有活力。

他的脸上,有沉沉的失意,更有发自肺腑的笑意,因为他知道,每一滴汗水都是有意义的,那是在为家庭付出。

人的能力很小,改变不了太多事物。

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不被大环境拖成更坏的样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