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低吸波段王  ·  2月13日 神行午盘 ·  昨天  
牲产队  ·  deepseek ...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事关公积金贷款冲还贷 官方答复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四年特朗普报道,爱恨与名利散场后,记者如何面对拜登?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1-01-11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
作  者 | 李晓萌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来管理这个国家,你来管理CNN,如果你做得好,你的收视率会好得多。”2018年中期选举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又跟记者吵起来了,这次又是CNN的白宫首席记者吉姆•阿科斯塔(Jim Acosta)。

“关于俄罗斯的调查,你是否担心你可能……”阿科斯塔还没说完,一名白宫助手箭步上前想从他手中夺走麦克风,但没有成功。当阿科斯塔继续试图说完问题时,特朗普大喊了六个“够了”,并让他“放下话筒!”

“我告诉你,CNN应该因为你为他们工作而感到羞耻,”特朗普边说边对用手指点着阿科斯塔,“你是一个粗鲁、可怕的人。”

特朗普指着阿科斯塔称其可怕 图片:AFP

特朗普任期内,很少有记者比阿科斯塔更高调地成为与特朗普在白宫争吵的中心。作为一名资深电视新闻人,阿科斯塔留着一头盐胡椒色的头发,一副慈父的模样。过去四年里,他一直在白宫简报室里挑衅特朗普和他的发言人。

但阿科斯塔并不是个例。

四年来,白宫报道的记者与特朗普政府发生冲突已经是常态。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调整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以报道一个异常顽固和腐败的总统。

随着故事接近尾声,那些与特朗普斗智斗勇出名的记者们面临着一个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办?



01


对记者最好的总统?



悲剧带来的并非总是灾难,特朗普时代对某一类华盛顿记者来说,回报其实特别丰厚。

特朗普的上任,让白宫报道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故事。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记者,在大众的想象中,也都被重新塑造为真理、正义和美国民主而战的抵抗英雄。

他们成为了聚光灯下的发光体,随之而来的是书籍合约、演讲演出和数十万推特粉丝的青睐,收获了许多名和利。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进行祈祷 图片:AFP


2016年总统大选前,时任BuzzFeed记者的麦凯·科平斯 (McKay Coppins),跟着特朗普这位准候选人一同前往海湖庄园(Mar-a-Lago)旅行后,写了一篇影响颇广的文章——“与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36小时的虚假竞选活动(36 Hours On The Fake Campaign Trail With Donald Trump)”,使用大量现场细节描述了特朗普及其身边的人对竞选的“玩笑”心态。

特朗普对这篇报道的反应让故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发了一场戏剧性的脾气,在Twitter上对科平斯进行侮辱和黑名单的威胁,随后这篇文章在美国极右翼媒体Breitbart上也火了。

随之而来的,是麦凯·科平斯的声名大噪。

他出了一本书——《荒野:共和党为夺回白宫而展开的激烈、有争议、混乱的斗争》(The Wilderness: Deep Inside the Republican Party's Combative, Contentious, Chaotic Quest to Take Back the White House),出版商抓住热点,利用特朗普为其大肆宣传,让科平斯拿到了一笔丰厚的稿费。《每日秀》也邀请他参加节目,讲述在特朗普那里的不幸遭遇。

随着特朗普竞选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平斯的名和利也不断增加。

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的记者会更是给了许多记者出名的机会,尤其是国外记者。

阿科斯塔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他写了一本书,名叫《人民的敌人:在美国,这是讲真话的危险时刻》(The Enemy of the People: A Dangerous Time to Tell the Truth in America)。但是在一次记者会上,特朗普新闻秘书萨拉·桑德斯拒绝说记者不是人民的敌人,让阿科斯塔愤而离席,此举也收获了社会的各方好评。

阿科斯塔能出名,主要是倚靠CNN这棵大树。白宫报道,历届政府其实都是有等级划分的。

白宫新闻简报室并没有听起来那么高大上,它原本是小罗斯福总统的游泳池,在1970年改建之后,面积不过约60平方米,共有49个座位,走廊可站立约60人。

白宫新闻简报室其实非常小 图片:视觉中国

这是一间能让人挤得喘不过气的小屋子。但是这间小屋内的一个座位,非常重要。

座位安排是固定且有 讲究的。 前三排一般都是美国那些为人熟知的媒体,比如CNN、CBS、Fox、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等,外国媒体一般都在角落里。

白宫新闻简报室的座位是固定且有讲究的 图片:视觉中国

奥巴马时期,外国媒体很难获得提问的机会。新闻简报会也经常由新闻发言人进行作答,如果奥巴马出席,通常只会按照白宫新闻处安排的名单,点名某几个知名媒体进行提问。但是酷爱聚光灯的特朗普,不仅经常出席新闻简报会,还会把机会留给在场的几乎全部媒体。

尤其是疫情期间,简报会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直播,人们能看到没有经过任何剪辑的画面,特朗普与媒体的真实互动被广泛传播。这在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让更多记者有了露脸的机会,如果被特朗普骂了,也就火了。



02


对记者最不好的总统?



但是白宫报道并不轻松,尤其是当信源是假的、采访对象在撒谎的时候。

可人们又没有办法确认特朗普是不是真的在撒谎。正如特朗普的前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Dan Coats)所言:”对他来说,谎言不是谎言。这只是他的想法。他不知道真相和谎言之间的区别。”

“消毒液疗法”应该是最著名的例子了。

4月23日的白宫疫情发布会上,特朗普指出,“我看到了消毒剂,它在一分钟内就能杀死病毒,有没有办法通过注入人体达到类似的效果?我觉得这值得科学家们研究。”

两天后,纽约市毒物 控制中心表示,在特朗普发表上述言论后的18小时内,仅仅是纽约市就接到了30通相关电话报告中毒事件,其中9例来苏尔(Lysol)消毒剂中毒,10例漂白剂中毒,11例为其他家用清洁剂中毒。

这些对记者报道都是巨大的挑战。作为消息的传达者,总统的声音理应被完整的传递出去。但是本着对公众负责的职业道德,媒体最好不要报道总统所说或所做的事情,除非有迹象表明那些是真的。

特朗普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 图片:视觉中国

CNN记者丹尼尔·戴尔 (Daniel Dale)致力于编纂特朗普的谎言,他告诉全现在,对于特朗普的报道,他几乎每一条都要做事实核查。

除此之外,特朗普擅长注意力管理。他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新的爆点转移人们对上一个爆点的注意力。记者和编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注意力维持在明天重要的”昨天的新闻点”上。

在白宫的报道里,特朗普惯用的转移注意力的手段,是对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污蔑。

5月11日,CBS的白宫记者Weijia Jiang向特朗普提问,他为什么声称美国在为国民进行病毒测试方面比其他任何国家好很多,从而创造一场全球性竞赛。

特朗普回答:“世界各地都有人丢失性命,也许你应该问中国这个问题。”

Weijia Jiang摘下口罩,追问特朗普:“您为什么特别对我说这个?”

特朗普随后点名CNN记者柯林斯(Kaitlan Collins)发问,但柯林斯希望把麦克风转给Weijia Jiang,让她继续发言,之后才尝试向特朗普提问。但等柯林斯提问的时候,特朗普突然结束新闻发布会,转身离开。

转身离开记者会的特朗普 图片:AFP

CNN首席记者布莱恩·斯特尔特(Brian Stelter)表示,特朗普和Weijia Jiang的交锋有着某种种族色彩,“对着一名亚裔美国人的白宫记者说‘去问中国’是种族主义。”

回忆起四年白宫报道,某知名华人记者对全现在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乱”,尤其是当特朗普质问“从哪里来”的时候。面对接下来的拜登政府报道,该记者表示,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了,“某种程度上讲,可能流量已经到头了”。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