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纪录片官宣 ·  昨天  
求是网  ·  2024年第20期《红旗文稿》发刊 ·  4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China, ... ·  5 天前  
求是网  ·  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若无后世评说,千秋也就死了 | 熊培云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3-14 22:27

正文


 

我念大学时读了两个专业:一是历史,二是法律。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报社做记者。


刚到报社不久,有天晚上与几位同事一起吃夜宵,某大领导和我开玩笑说:

 

“你读的专业没什么用啊!在中国历史被改写了,法律也不被尊重。”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我至今未忘那一场随之而来的哄堂大笑。其中包括我。

 

我没有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也不以历史研究为业。不过,我自觉通过这两个“没什么用的专业”的学习,我还是很有收获的。如果说历史学给了我超越现实的时间感,那么法学则让我看见了人类社会中除死亡以外的一视同仁。尽管这种一视同仁在更多时候只是一种理想。

 

而且,就历史而言,这些年我也在不断地做些回顾和梳理,比如关于宋教仁、陈炯明、胡适、董时进、石桥湛山、罗兰、茨威格等人物的生平或历史评价问题。此外,我对那些被“盖棺定论”的人物也很感兴趣。


前几天与叶嘉莹先生共进午餐,我最想与叶先生探讨的是她对汪精卫之“精卫情结”的分析。在叶先生写的那篇有关汪精卫的长文里,我不仅看到历史的慈悲与公正,也看到了历史书写者内心的诚实与自由。而这种诚实与自由,在这个时代当说依旧是稀缺的。

 

常常听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读书时却常听到“中国人以历史为宗教”。这虽然夸大了历史的作用,但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旧中国并不缺少对历史的赤诚。除了“肠一日而九回”的司马迁,最有名的当属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里说的都是太史令秉笔直书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齐国的太史令如何前赴后继、杀身成仁。

 

故事背景是,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夫人通奸,崔杼借机把齐庄公给杀了。


此后,齐国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坚持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紧接着,第三个弟弟还是坚持那样写,最后崔杼屈服,放下了屠刀。而此时南史氏执简而来。若不是此事已经如实记录,他也会慷慨赴死。

 

相关内容在《史记》与《左传》中都有记载:

 

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史记》)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

 


 这个故事之所以动人,乃是因为世所罕见。


无论是探讨历史的真相,还是遮蔽历史的真相,这个历史维度一直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这世上有人无惧于臭名远扬,但在更多人的内心,如果有条件,他们总还是希望“万古流芳”的,哪怕是通过造假的方式。

 

没有哪个朝代不同时注重现实利益与历史评价。所有表面上禁止评论或者重新评价历史的法律,实质上是禁止评论现实。


我曾感叹“历史是幸存者的回忆”,这些幸存者的回忆里也包括成王败寇者的“正义必胜”。更多的历史事实因为时势以及当事人的死亡或失声而淹没无闻。

 

所以,针对任何人物的历史评价,注定都是丰富甚至不断变动的。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赋予历史意义的权利,即使面对同一史料,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历史真相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当历史事实的呈现发生变化,相关的历史评价也会发生变化。

 

在此意义上,一个国家出台法律禁止对某些“正面的历史人物”进行“负面的历史评价”,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我个人而言,我尊重所有在这片土地上逝去的生命,也尊重所有活着的人的思想自由。我相信这也是无数人的心声。

 

中国人常说,“千秋功罪,留与后世评说”。这里就有上述“以历史为宗教”的情怀。如果后世不能自由地评说历史,那么千秋也就没有了。

 

然而,这一切怎么可能?


时间的大河不会被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截流。时间终究会流向千秋万代去。那些被禁止自由评论的现实,都将成为被自由评论的历史。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你跟人群走,人群跟谁走?| 熊培云

如何保卫仇恨言论里的孩子们 | 熊培云

因为无法改变,索性一事无成 | 熊培云

从哪里找回中国人的尊严? | 熊培云

当痛苦不期而至,如何理解《海边的曼彻斯特》| 熊培云

走在分水岭上的世界 | 熊培云

琥珀社会,城堡落成:向上是水泥,向下是沼泽 | 熊培云

正在溃散的又一次玫瑰之约 | 熊培云

我前半生的世界蒸蒸日上,我后半生的世界摇摇欲坠 | 熊培云

中国超稳定结构:有不公,为什么没有大动荡? | 熊培云

消散的一切又在心头凝结——新年致读者 | 熊培云

我担心的不是曹德旺跑了,而是整个精英阶层的消散 | 熊培云

愛是我生命里所有卑微的時辰 | 熊培云

射杀希特勒,二十年后的世界依旧腥风血雨 | 熊培云


熊培云新书《追故乡的人》已于2017年1月出版,各网络书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