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正确的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价值,永远是创业这件事情中最让人兴奋的部分。
光涧实验室一直提倡并实践的方法论 Design Workshop(设计工作坊),实际上也是为这件事情提供服务。(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 Design Workshop 的具体内容,
可以点击这里
)
但 Design Workshop 只服务于创造一个「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只可以为产品经理所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一直相信方法论的价值也包括它的通用性。
光涧实验室每天会产生大量与创业者的沟通与讨论,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比如:
在这些情况下,Design Workshop 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
在不久之前,光涧实验室为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简称蓝标数字)提供了一次 Design Workshop 的方法论培训。培训的 Workshop 为期两天,参与者都是
蓝标数字
资深的市场及公关从业者——对,他们并不是互联网从业人员,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
通过两天的培训,参与者们很快掌握了 Design Workshop 的工作原理,并且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产出了相当完整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将会通过这次培训案例的分享,为你阐述「
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非产品从业人员,如何通过 Design Workshop 为一个具体问题产出解决方案
」,enjoy:
Workshop 挑战: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深度旅行
由于这一次蓝标数字的 Workshop 只有周末两天的时间,因此我们把 5 天的日程(见下图)压缩到 2 天来完成,简化了设计方案和用户测试的部分,额外增加一个帮助我们找到正确问题的 How Might We…(HMW)提问方式的练习。
图:D
esign Workshop 5 天 Calendar,想要更具体了解,
可以点击这里
Workshop 开始前,我们先和蓝标数字的学员们确定了大家面对的挑战——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深度旅行,同时绘制了下面这个简单的用户体验地图,并在这个地图的框架下准备了 4 个用户故事。
在《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这篇文章里,我们讲过,在组织一个 Design Workshop 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在业务当中真正的挑战是什么。
这个挑战不能太泛,比如「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深度旅行」其实已经明确了用户需要「
更高品质
的
深度
旅行」,我们需要的是通过 Workshop 来找出影响用户获得「更高品质的深度旅行」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解决方案。而如果我们的挑战是泛泛的「如何做一个旅行产品」,我们甚至在收集用户故事上就会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要通过学习用户故事来找到具体的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我们准备的用户故事也是来自对真实用户的访谈。从「用户渴求(Desirability)」切入进行产品创新时,我们就要从真实的用户故事里去获得对于用户行为的洞察,并找到对应的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里也分享过如何准备高质量的用户故事,避免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情况。
找到正确的问题
两天的 Workshop 里,我们把第一天的时间都花在了「找到正确的问题」上面。这里用到的 How Might We(HMW)的提问方式,我们分享过很多次了,就不在这里展开讲了。
大家可以通过《
顶级创新者的秘密词汇
》这篇文章了解 HMW 这个方法的起源和作用,《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
》里也讨论过如何使用好 HMW 这个方法。
总结来讲,HMW 是帮助我们去关注和用户行为相关的事实或规律,并尽可能发散地去寻找机会点。它打破了人们从需求直接跳到解决方案的思维习惯,也打破了优先级、可行性等对我们思考的限制。
蓝标数字的学员当天组成了 6 个临时创业团队,分别来做各自的创业方案。每个创业团队有一名 CEO 来进行「问题」和「主意」的决策。
他们在听完同样的 4 个用户故事之后,各自产生了 100 多个 HMW,最后 CEO 需要从中选出一个他们当天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根据大家的讨论写出一个新的 HMW。
有趣的是,这 6 个团队选择了完全不同的 6 个问题作为自己产品的机会点,分别是:
-
HMW 找到更好的旅伴
-
HMW 帮助用户延长旅行的乐趣
-
HMW 打造一个人的深度旅行
-
HMW 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
HMW 帮助用户更好地分享旅行故事
-
HMW 让旅行契合精神需求
其中「HMW 找到更好的旅伴」和「HMW 打造一个人的深度旅行」是在同一个用户故事的素材上产生的不同的视角。
旅伴对我来说,也是可有可无,好旅伴和好爱人一样难觅。独自旅行,会孤独,但这不是人生常态嘛。但是一个人旅行有时候还是会感觉比较孤单吧,长途坐车一般只能选择睡觉玩手机,一个人的时候就觉得有时候去一些地方不太方便,必须要看着行李或者到处找行李寄存点,警惕性要比两个人一起出来的时候更高。旅行中很多时候想尝试当地美食,碍于胃没有那么大也只能象征性的选择吃一点,如果人多就可以一起分享可以选择更多了。
来自光涧实验室提前准备的用户故事
实际工作中,HMW 也经常为我们带来出其不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图:Workshop 优胜组的 insight 与 HMW 纸条
头脑风暴,然后选出核心主意
各个组明确了要解决的具体的「HMW 问题」之后,我们通过结构化头脑风暴的方法环节,每个团队产出了超过 100 个针对各自 HMW 问题的主意。
和 HMW 决策一样,CEO 需要在听取大家阐述的想法之后,决定选择其中的哪些主意来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主意。
这个决策并不是一个民主的过程,CEO 不需要选择投票最多的那个主意,而是要再回到我们
当下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选择的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目标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行为和动机是什么样的
,然后再来判断,哪些主意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这些主意当中,CEO 还要
进一步考虑哪些是团队的优势和兴趣
最能做好的
。
在 Workshop 中,我们会把「挑战」、「HMW 问题」、「用户故事」都写在最显眼的地方,或者放在参与者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在发散之后的讨论中能始终聚焦在问题和用户上。
图:Workshop 优胜组在用户体验地图上脑暴产出的 idea
故事板:得出完整且具体的解决方案
选出核心主意之后,就要产出「故事板」了。
在实际工作中,故事板是我们在做出可投入用户测试的产品原型之前的一步。在蓝标数字的培训中,因为我们把 5 天的日程压缩到了 2 天,所以故事板就是我们这次 Workshop 的最终解决方案了。
虽然故事板还不是一个可以体验的产品,但我们是要在此基础上快速做出产品原型的,所以故事板必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产品的所有细节。
通常来说,故事板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
能够覆盖完整的用户体验地图
-
充分体现产品的核心主意,要有实现细节
-
尽量可视化,不需讲解就可以看懂
-
15 个画面以上
蓝标数字的学员们在故事板上的完成度非常好。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是不是产品经理,只要沿着方法论扎实、仔细地思考,我们都是可以把一个解决方案的故事板画出来的。
我们可以以蓝标数字做出来的其中 3 个故事板为例,来看看几个零散的主意是如何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故事板的。
案例一:
这个团队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帮用户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他们的主意其实非常零散,基本都是在当地能做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选出的核心主意中有两条是「给用户提供当地人生活的信息」和「让用户有成就感」。
通过他们的故事板,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
用户对朋友分享的「印迹」产生兴趣,这个「印迹」包含了朋友在旅行中做的事情、当时的照片、以及对这件事情的当地指数的评分。
-
用户通过朋友的推荐,进入到了一个叫「任意门」的产品当中,在这个产品里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可以完成的「印迹」,每个印迹都有推荐人、推荐原因以及完成这项印迹的难度等信息。
-
用户在确定目的地之后,可以在「任意门」产品中选择自己的印迹,并且可以看到可视化的行程预览。
-
在用户到达目的地之后,可以通过「任意门」管理和提醒自己的行程,比如在开罗骑骆驼,或者体验一次土耳其浴。
-
用户可以在完成某一项印迹时生成分享图片,也可以在完成所有行程之后生成分享图片,还可以在「任意门」上设计自己推荐的印迹。
-
最终每个用户都有个人主页,显示自己设计和完成的印迹。
在这个故事板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通过「印迹」来为用户提供信息,包括印迹详情页和根据印迹去完成的任务,都很具体地展示了这个主意是怎么实现的。
而印迹的任务感、难度信息、完成后的当地人指数、行程图、整理好的分享图片,都是帮助用户实现成就感的细节。
案例二:
这个团队想要解决的问题是:HMW 帮助用户更好地分享旅行故事。
他们的核心主意就是「帮助用户收集有用的素材」、「帮助用户生成能让别人觉得有趣的分享内容」。
案例三:
这个团队要解决的问题是:HMW 帮助用户延长旅行的乐趣。
他们的核心主意包括:倒数机制、与本地人提前沟通计划、旅行彩蛋、成长记录、回顾旅程。
从故事板可以看到,他们做了一个虚拟小机器人作为当地讲解员为用户提供当地的信息,然后用户可以在旅行前做一些必须的准备来体会「倒数」的感觉。
在旅途中,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来方便地记录自己的心情,最后这个记录可以变成一个成长手册。当然,产品还会突然在某个地方告诉用户这里的特别之处,为他们提供惊喜。最后,当用户从旅途返回一个月之后,还会收到来自旅行目的地的一封信,让自己产生回味。
以上,是在一个为期两天的 Workshop 里,方法论可以帮到一个非产品团队产出的明确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整理了一些 Workshop 参与者们针对方法论提出的疑问与我们的解答:
Q:HMV 和市场工作中的 insight 有什么区别?
A1:这里需要区分一下概念上的不同,Design Workshop 中、提问环节练习的「找 Insight」和 Marketer 平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 Insight 有所不同。Design Workshop 中的 Insight 更多的是总结出的 facts 和规律,比如「小孩喜欢尬舞」,但是我们在这里不关心小孩为什么愿意跳舞、ta 的动机是什么。得到 Insight 之后转化为 HMW,是一个找机会的过程,但不一定是纯用户端的机会,可以发散到更多的角度。
Q: 内部团队,如何在 1-2 小时完成 HMW 的方法流程?
A:Workshop 时选取的挑战(深度旅游),并不是大家专业领域的,因此会准备更充分的素材,花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命题、练习方法论。在内部做 workshop 时,参与者对命题的背景知识比较一致,讨论的也会是大家平时熟悉的问题,是可以在更快的时间里产出 HMW 的。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平白无故的对着要解决的大命题去空想 HMW,一定还是要有素材 input。这些 input 可以是平时积累的用户数据、用户故事,也可以是请公司内部专家来做分享,甚至组员内部互相分享做 mini talk 都是 ok 的(之前光涧做 workshop 时,就会请参与者互相分享自己使用产品的感受和故事,每人 3 分钟,最后也有很好的 HMW 产出)。
Q:这种方法论如果在参与者人数足够多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答案是否会是趋同?
A:取决于参与者创造力。不过在内部做 workshop 时不需要很大规模的参与者,真正业务实践中 5-7 人的 worshop 效果会比较好。
Q:如何选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A: 在实际的 Design Workshop 中,我们不会通过内部投票来选出「最好的方案」,因为找到真实用户来做测试很容易,没必要做投票或者专家评审。找用户来测试原型也不是为了投票得出一个方案(绝大多数原型也不靠谱:]),而是通过真实用户的反应来知道用户为什么这样操作、了解用户的想法,得到更多的 input 来帮助更好的迭代下一个版本。
Q:当方法论用于传播方案探讨时,是否也能行之有效?
A:不仅限于用来探讨传播方案,光涧内部梳理我们的运营效率、团队结构等命题时都会使用到 Design Workshop 方法论。Design Workshop 是很多种设计方法论的集合,其中一些方法可以非常灵活的拆开、组合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业务中,workshop 的命题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家「在洗澡时也会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值得花大家的时间去用 workshop 的方式解决。如果是日常讨论,可以不必走全套,只挑其中适用的方法来组织讨论、提高效率(比如用结构化头脑风暴的形式想传播 Slogan、用 HMW 的方法发散的去寻找 Campaign 核心主意等。)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光涧实验室的创业方法论以及我们的咨询服务,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光涧实验室希望帮助正在寻找业务突破的团队,掌握有启发意义的、通用的创新方法论,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创业合伙
|
创业咨询
|
创业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