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粥左罗的好奇心
文章不多,每一篇都值得你看。欢迎进来坐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男子火海被救,2年后跨千里跪谢恩人 ·  12 小时前  
新北方  ·  沈阳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事关开学! ·  2 天前  
新北方  ·  老方便了!“辽宁医保”上线新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粥左罗的好奇心

亲历跟好朋友创业失败,我才明白: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底线

粥左罗的好奇心  · 公众号  ·  · 2019-12-19 19:39

正文

012


作者 l 双哥说法  编辑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 ID: shoujirym8754



考验人性底线,坑人坑己,
顺应人性之美,利己利他。


01
“千万别和好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



2013年,《中国合伙人》上映,我在电影院看完热泪盈眶,不久就从体制内辞去公职,投身创业,当时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梦想就是一种坚持,让你感到幸福的东西。”


2019年9月,我在飞机上我又看了一遍《中国合伙人》。时隔6年,再看这部影片,我没有热泪盈眶,但是泪流满面,这一次最打动我的台词变成:“千万别和好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


这是最喜欢的一部创业题材电影,陈可辛导演执导,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三位好朋友,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历经艰辛,共同创立新梦想培训机构的故事。


当时对于片中激情四射的创业生活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对影片中的成东青印象深刻,只是“当年不懂成东青,再看已是剧中人”。


电影中成东青是一位典型的乡下人,两次高考落败,最后奋力一搏背下整本字典,考上燕大。

在这里他遇到了王阳和孟晓骏两位同学。王阳,长得帅,生性浪漫,梦想当诗人。孟晓骏出生精英知识分子家庭,充满自信和激情,笃定自己会出国并成为最优秀的那个。

后来成东青被学校开除,创立了新梦想培训学校。王阳首先加入,加上回国后的孟晓骏,成了最初的铁三角创始人。


最开始大家挤在破旧的厂房里办学,一起抱团取暖,勠力同心,没有丝毫怨言。然而当公司真正赚到了钱,情况开始好转时,矛盾却开始出现了。


首先是孟晓骏想进行股份制改造,保守的成东青一开始想拒绝,但最终还是被合伙人说服,勉强同意。


后来,孟晓骏想推动公司上市,这一次成东青坚决反对。双方各不相让,终于在公开场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六年前,第一次看到这段时,我曾天真的以为自己读懂了矛盾的根源。


当时想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分赃不均,也就为钱。无论是股改还是上市,都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会产生矛盾。


第二,都想当老大,也就是为权。成东青是创始人,孟晓骏是技术核心,公司大事到底听谁的,是矛盾的焦点。


六年后重看电影,我才发现当年的自己还是太年轻,只有亲身经历过合伙创业的辛酸,才能体悟其中滋味。


钱和权只是问题的表皮,戳破这层皮,里面隐约只透露着两个字:人性。




02
亲历跟好朋友创业失败我才明白
考验人性是最傻逼的事


关于考验人性,我在粥老师写张颖的文章里看到一段,深有感触。


经纬创投的创始人张颖说:


很多创始人苦哈哈勒紧裤腰带打拼,但我建议你们 B 轮、C 轮融资金额比较大的时候,在那一轮拿 10% 到 15% 的老股套现,奖励自己核心团队。


在恰当时候,考虑拿点钱回去给老婆和孩子,要不然家人觉得你神经病,透支生命地在工作,生活又苦哈哈的,好几年一分钱拿不回来。


比如你融了 2000 万美金,你们套现个 10%--15%,200 万到 300 万美金,给你最核心的六到七个人。比例可以自己考虑,不要自己拿太多。创始人股份多一点,拿 30%--50%,剩下给兄弟们分一下。至少他们拿一些现金回去,只会更加团结,长远的打仗。


很多投资人在这方面想不清楚,总是想去考验人家的人性底线,这真的很讨厌,而且特别傻逼。


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是如此,创业者和合伙人之间,也是如此,创业过程中,要不断面对最复杂的人性:

人性一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如果说,问题的根源在于“钱”和“权”。为什么在公司发展初期,没有产生什么矛盾呢?

在电影里,成东青和王阳从破厂房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等到孟晓骏加入时,已经有了2000学员的规模。此时他们没有为利益分配爆发任何矛盾,在权力分配上,成东青也给了孟晓骏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但在后来,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矛盾才开始集中爆发。

丘吉尔说过: 要想团结,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丘吉尔的这句话,才是问题的关键。

企业刚开始发展时,最大的问题是生存。在共同面对生存问题时,所谓的合伙人,才是真正意义上抱团取暖的伙伴。

一旦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才是考验人性的时候。

在创业初期,合伙人之间往往会相处的很融洽。尤其是和好友一起创业时,共同的生存压力很容易让双方走的更近。而更近的关系,就意味着向对方期望更高,这时候一旦有了钱,就会踩上人性的陷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夫妻在刚开始没钱的时候,能够相互扶持互敬互爱。而一旦赚到钱,家庭矛盾反而开始激化,甚至走向离婚。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这是人性。



人性二 斗米养恩 ,担米养仇


有些朋友会说,公司经营中遇到“钱”或“权”的分配没什么难的,合伙人都 大气点儿不就行了?

我曾经也这么认为的。

然而亲历过合伙的辛酸后,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句“大气点儿”就能解决。

和电影里一样,我辞去公职后,也曾与人合伙办过培训学校。当时的合伙人有一个培训机构,但缺乏师资。他看中了我海外名校的背景,所以拉我入伙。那时的我刚辞职,对创业无比憧憬,也很感谢他的邀约。

所以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了进去,对于合作方式只大概谈了个笼统的股权方案,没有签任何协议。

后来才发现我过于相信人性了。

因为我有海外投行的光鲜背景,又比较会演讲,所以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我加入后的第三个月,公司的营业额就翻了一倍。

大家很兴奋,他提出要租新校舍扩大规模。我马上同意,并立即按股比把我需负担的钱打了过去。

然后新校舍开始装修,很快我的钱花完了。他这时又跟我说,他刚买完房手头比较紧,一时还拿不出钱。当时我二话没说,把缺的钱打了过去。心里想的就是,我家境毕竟要好一些, 大气点儿就行了

他当时也很感激,所以我也没多想。可让我想不到的是,在那之后,公司无论是添置设备还是购买桌椅,都似乎成了我的“义务”。


我逐渐有些不开心,但还是想着做人要大气,所以也没提。

直到有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居然虚报了八千元推广费。在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可以大气,但我不想被人欺。

分开时,他说是我主动退伙,所以损失应该由我承担。

我只说了两个字:可以。

然后,头也不回的推门出去,扎进了漫天的秋雨。

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让我一度对合伙与人性丧失了信心。

但时间终究冲淡了一切,若干年后,我复盘这段经历时,发现问题其实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验人性,却忘了人性经不起考验。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是人性。



人性三 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个


合伙出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定位和需求是在不停发生改变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和他的前合伙人申音之间的股权纠葛。

2012年罗振宇和申音合伙成立了公司,开始打造《罗辑思维》栏目,当时定的持股比是 申音占83%,罗振宇占17%。


这个持股比,在今天看来似乎很不正常, 毕竟《罗辑思维》的灵魂是罗振宇,只拿这点股份显然不合理。

但要知道,在公司成立之初,申音已经是NTA的掌舵人,拥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而罗振宇却只是一个刚从电视台出来的优秀策划。


后来《罗辑思维》火了,罗振宇也跟着声名鹊起。伴随着《罗辑思维》品牌的迅速崛起,两位合伙人之间,由于利益分配和控制权的矛盾开始激化,到了2014年终于彻底分家。

表面上看,这又是钱和权没谈拢的问题,但其实这事根本就没法谈拢。 因为有个几乎无解的BUG:“动态心理平衡”的问题。

合伙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双方对于付出和回报,彼此要达成一种平衡和默契。罗振宇和申音,最初能按5:1的股比,注册公司就是当初达成了平衡,罗振宇也认可。

但是这种平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着事业的发展,双方的定位和预期都会改变。这就需要双方同时调整,来达到新的平衡。

然而,这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为如果没有事先约定,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个。这还是人性。


合伙人魔咒:钱、权和人性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简直就是一个创业合伙人的撕逼史。

从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哀鸣,到西汉大将军韩信“悔不听蒯通之言”的懊恼,再到明朝开国谋士李善长手握免死金牌却终被赐死的悲剧。

一幕幕合伙人撕逼的血泪,在史书中汩汩流淌。

就算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今年最有名的合伙人撕逼,莫过于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怒撕前妻俞渝。李俞两人,从相恋到闪婚,再到共同创业,曾一度是创业夫妻的楷模。如今却还是为了“钱”和“权”闹得感情决裂,公然互撕。

所谓“合伙人魔咒”根本解不了,因为这是钱,权和人性的PK。




03
不要考验人性底线
而是顺应人性之美


人性根本无法改变,要不就不会叫人性。

所以我们不应该考虑 “如何解开魔咒” ,而是应该思考 “如何鼓起勇气带起它”


作为一名律师,这些年来我受理过无数企业经营问题导致的借贷纠纷。很多对簿公堂的当事人,曾经都是心心相印的合伙人,好兄弟。

这其中,我总结出来一条规律,凡是在合伙之前,没有做好股权架构设计的公司,基本都会出问题。

所以文章的最后部分,我想来点实在有用的干货,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股权架构的角度,为广大创业者总结3个建议。

如果你不是创业者,你更应该读一读,为什么呢?

第一: 凡事发生了再准备已经来不及了,这些知识你早晚会用到,你不创业,但你很可能在职业生涯中会加入创业类型的公司,有机会成为核心员工,或者成为管理者,拿到股份,这些知识你要明白。

第二: 股权架构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模型,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你可以从中看到智慧是如何驾驭复杂人性的。

第三: 一个很好用的点就是,你可以用这些知识观察你的公司和老板,比如我朋友跟我说,他的老板经常给他画大饼,很多同事都信,他说都是扯淡,我问为什么?他说他私下了解到,老板创业整整5年了,一点股份都没分出去,连两个副总裁都没有,你听他扯呢。你看,这就是懂的人看门道,不懂的人被画大饼。

具体有哪三个门道呢?以下三点。

01 股权设计:不考验人性,要通人性

如果确定要创立合伙企业,首先要有好的股权设计。而好的股权设计,必须要通“人性”。具体来说有两点。

01 股权设计的初衷必须要从“人性”出发


两千年前的《道德经》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股权设计的出发点: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这句话,放在股权设计上来解释就是,合伙人之间一定要有利他的心。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就会得到越多;成就他人越多,自己的成就也就越大。

把股权设计理解为成就对方,成就员工的工具,这才是股权设计的“精髓”。


遇见那些不分股权的创业者,你就明白他没有成人之心,一定做不大。


给员工画饼,不如多设计如何分饼,如果能分好,大家自动会一起把饼做大,老板其实赚得更多。


这是顺应人性之美。


02 好的股权设计要做到“激发人性的善,尊重人性的恶”

比如,持股比例上,如果合伙人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就很容易造成在重大原则和方向上,产生争斗。

所以所谓的平均持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鼓励人性的恶,持股比率必须要拉开一定的差距。

再比如,股权代持这事上,如果代持机制设计的不健全,就很容易让代持人产生私吞利益的想法。毕竟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相反如果在做好防范机制的基础上,再给代持人一定的利益捆绑,就可以激起他感恩的心。

感恩就是人性的善,人性之美。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考验人性。同时也不要试图去消除人性中的恶。因为既然是人性,就没法消除,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尊重“恶”的存在,然后努力去激励人性中的“善”。


02 股权分配:要尊重“动态平衡”


前文分析过,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合伙人彼此的定位和心理预期都在不停发生改变。所以,合伙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股权分配一定要保持可变性。

01 如何搭建动态股权分配机制?

动态股权搭建的方法有很多,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目标节点法”。

比方说,在合伙公司成立之初,只约定10%的股权分配。剩下的90%,预设2个“目标节点”,每达到一个节点分配30%。

“目标节点”可以用营业额、客户数等行业关键指标来定。例如第一个节点,设为销售额突破300万。达到这个节点后,就按照预设的“合伙人贡献考核”来分配30%的股权。

这里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人贡献考核”一定不能模糊,要是可量化的数据,比如如果负责销售,可以用销售额。如果负责管理,可以用员工KPI指标等。

否则,就又是在激发人性的恶。


02 给未来人留空间

好的股权分配,还要考虑给未来的“潜在合伙人”留空间。这里的“潜在合伙人”主要指的是,投资人和优秀员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