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两个村民小组结了三十多年的“疙瘩”解开了……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九届全国检察“三微”优秀作品展播|微视频:守护 ·  5 天前  
Kevin在纽约  ·  「川普新关税2月1日生效 美股收低 ... ·  5 天前  
Kevin在纽约  ·  20多年首次 美国FD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我与2020年的那些故事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1-02-10 10:33

正文

作者:徐洲(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
2021年牛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因为疫情原因,我20多年来将第一次在外就地过年。回望2020这一年,注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终生难忘的一年。最近这段时间,脑海中不时会跳出这一年的些许回忆。我想从我自己的角度,讲讲我的2020年,关于3次隔离、3次任务和1场考试的故事。
作为一名家乡在外地的检察干警,我的2020年度记忆是从春节返乡开始的。2020年1月22日,戴着单位同事赞助的一枚口罩,我前往上海长途客运总站,跟随着熙熙攘攘的返乡人群,乘坐大巴返乡。刚返回家乡,新冠疫情形势骤然紧张,在基本处于自我隔离的2020年春节假期后,因为省际交通停运,我开始面对如何返沪的难题。不想家人因为送我而冒险,最终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找到一辆拼车。
返沪当天,天还没亮,家人给我煮了碗饺子。妈妈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回去路上小心,注意防护”。对于早已经习惯了一次次出发的我来说,这一次却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是因为这碗饺子,又或许是因为注定难忘未知的新一年。吃完饺子,凌晨五点半,我乘坐拼车行驶在空无一车的高速上。司机师傅开得很快,一路没有停服务区,终于在艰辛中抵达上海。
返沪当天,我开始了第二次隔离,网上还可以买到菜,我立刻手机下单了300块钱的菜,又充了500块钱电费。独自隔离的第一天晚上,我就感觉到不舒服。果然,晚上开始鼻塞,流涕,咳嗽,我甚至开始回忆这些天来回在车站有哪些可能接触可能的其他人。加上当时武汉疫情严重,朋友圈里负面情绪比较多,我决定关闭朋友圈,通过运动和美食方式调整身体和心态。喝了自己煮的梨汁,多休息,经过10天的自我恢复,身体终于恢复正常了。当然,隔离的14天,也有收获,我的厨艺有了稍微肉眼可见的提高。
隔离结束回去上班没几天,单位招募第二批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因为隔离错过第一批的我,毫不犹豫报名了,参加完第二批,我又继续报名参加了第三批。这一个月的社区防控,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期间,除了基本的查验体温,出入证,还救了一名突发癫痫患者,上报了一个火情。
3月份,社区疫情防控告一段落,几天正常工作后,我参加了因疫情防控而推迟的预备党员谈话,我表达了后续如果还有需要,我愿意再次响应号召的想法。谈话完当天下午,单位通知说招募支援机场志愿者,我又一次报名。当天晚上,我收拾好行李,第二天就通知我前往驻地报到了。临行前,领导说这次的任务为期一个月,并且较之社区防控,工作强度和压力会大很多。当我真正开始参与,才逐渐感受到不易。
我被安排在浦东机场人员转运组,实行四班两轮转,每个班次12小时,每周白班夜班轮换一次。我参与的时候正是输入性疫情严峻的时候,还记得第一个班次是夜班,加上交接工作,整整工作了15个小时。回来了啥也不想干,累到只想倒头就睡。日夜颠倒的作息,经常是刚刚适应白班就要换成夜班。到后面,我已经记不清今天具体是什么日子了。后期,因为长时间的消毒和橡胶手套的原因,我的手上出现了过敏症状,心理压力确实也不小。
最终,一个月的机场人员转运工作任务平安结束,我开始了我2020年的第三次隔离。这次的14天,我通过视频的方式参加了单位举办的抗疫志愿者座谈会,也正是这段时间,我最终决定去参加今年的法考,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工科生,在检察系统工作的四年里,我逐渐对法律产生了兴趣,之前觉得法考的难度很大,从没有敢真正去尝试报名,但参加完机场疫情防控,我从内心觉得,是时候开始尝试复习法考了。我想,这也是这次机场防控工作带给我的改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