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让考生从几个热门关键词着手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恰好我对这个话题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于是干脆装一把考生写篇作文,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完能给打多少分?以下为正文:
十四年前,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返航之后,有好奇的记者提问:“你在太空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不假思索地说了两个字:“没有”。这个回答不知道颠覆了多少中国人对长城的认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并不是件难事,难在我们自己首先要对中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外国人来中国旅游,长城是必去的景点之一。历经千年屹立不倒,长城成了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明古迹。可是,从几十万米的高空俯视地球,用肉眼分辨平均宽度不足十米的长城是绝无可能的事,一个丝毫经不起推敲的谬误却被我们堂而皇之地拿来大肆宣传,而公众竟然也深信不疑,显然是缺乏常识的表现,而比缺乏常识更可怕的是宁愿自欺欺人也拒绝接受常识。
今天的中国在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之后急于让世界了解自己,但在准备好自我展示之前首先要摆正心态。像长城一样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在外国友人面前绝不能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的谬赞。而像空气污染一样无法掩饰的社会疮疤也不少,在外国友人面前也绝不该闭口不提遮遮掩掩。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尚不能认清、接受一个开放的、完整的、真实的中国,又遑论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呢?
事实上在我看来眼下让中国青年读懂中国比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更为紧迫,在一些公共话题上我们未必比外国人更清醒。比如,雾霾问题出现在中国,但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对中国人发出提醒的却是外国人,直到问题严重到让“友邦惊诧”时,雾霾一词才逐渐出现在我们的官方话语中和天气预报里。在这一点上,我所认识的中国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中国,是一个拒绝相信“在太空看不到长城”的中国。
当然,在溃烂的疮疤之外我们也不应该对中国在科技和经济上取得的成绩避而不见,我们建设出运行里程全球最长的高铁网络,我们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和便捷性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我们的中华美食让全世界人民垂涎。这些都让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充满自信,但在自信背后是一种被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释放,而这种情绪又很容易让我们沉浸在对曾经的大国乃至“上国”身份的想象和回味中。
说到底,我们还是太过在意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了,从根本上说这仍然是不够自信的表现。比如,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既然旨在让中国的优质产能惠及沿线各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又何必在意部分西方国家捕风捉影的地缘政治论调呢?友邦要惊诧就让其惊诧去吧!
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难也不难,难在我们中国人自己首先要读懂中国,难在我们必须勇于展示给世界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中国,难在我们自己给中国贴上了太多复杂标签。要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如就从告诉人家咱们的万里长城在太空是看不见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