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
恩典365
”
进入点击关注!
近
期,“抖音”火了!据“维基百科”词条显示,“抖音”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最高的应用,而它的主力用户,则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包括小学生。
作者 | 韩乐
当抖音流行后,相继发生一些负面事件,如曾有爸爸模仿抖音视频中的动作,将两岁女儿摔成瘫痪;又有少女网红因为怪异的歌舞而迅速吸粉,却又因为炫富,整容等“黑历史”被网友讨伐。
抖音的破坏力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不过这些批评仍然只停留在这个应用本身以及它对人的心理层面造成的破坏。
可是,“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参《传道书》1:9
)。我们今天觉得抖音的“毒性”特别大,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过去曾经让我们沉迷的新事物,如微博、微信、快手……每当一个新事物来临时,总能引起不少公众的恐慌。去年官方媒体批判王者荣耀的声音犹在耳畔,如今人们已经再度显示出对抖音“有毒”的担忧。
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其实已经有不少学术研究。媒介社会学者Danah Boyd在对美国新一代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的访谈中发现,青少年爱玩社交媒体和手机,并非被新技术所吸引,他们想要的,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缺乏的和人的交流。通过一些关于戒网瘾学校的中国孩子的报道,我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其实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把从父母那里缺失的转移到游戏上。
抖音的15秒短视频,其实和以往的社交媒体、游戏一样,填补心中的缺乏是人们沉迷其中的原因之一。有人缺少朋友,于是不断地刷视频排遣孤独;中学生想当网红,是因为对现实的教育失望;我们以手机、社交网站、虚拟宠物、短视频为伴,在我们为着工作与复杂的人际关系身心俱疲的时候成为安慰剂、避难所。
另一个真正让人沉迷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下生活意义的缺失。虽然我们生活中从不缺乏关于意义的讨论,无论是官方媒体正能量打鸡血,还是微信爆款心灵鸡汤,可是当我们打开抖音,发现我们所有的努力不及一个网红15秒视频带来的名声和金钱。
如果人生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从始至终仰望且不变的,那么我们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没有根基。“就让我再看几分钟”“事情明天再做”……在这些熟悉的“拖延症”常用语中,所有美好的理想,一次次败给欲望,这也是抖音这样的软件得以盛行的土壤。
现在的世界抵挡真理更甚,手段也更加高明。大数据时代把每一个个体变成了中心,“去中心化”似乎让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消除了独一信息来源的权威。我们活在自己掌控信息的幻觉中,心却早已被掳去。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其实都在追求短暂的享乐和欢愉。各样的诱惑试图占据我们的心。然而,这些短暂的感官享乐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推荐算法带来的链条式的反应是一个无底洞,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它越来越装不满。可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是无法与之战斗的。我等罪人,没有自救的能力。
说到底,人是没有让自己免于犯罪的能力的。我们常常把一代人的堕落归结为技术进步和诱惑增多。可是这一代人并不比上一代人更堕落,人也并不是被哪一个软件应用毁掉的。应用是人设计的,在其中本身就包含了对人的软弱的深刻理解,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机制来“激活”这种软弱,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无法挣脱。
对使徒保罗这句话,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
《罗马书》7:18
)我们之所以无法抵御诱惑,正是因为这个带着罪的肉身,让我们无法脱离我们明知是错的行为的捆绑,还常常要将这欲望合理化,也让我们无法做出明知是对的事。因为对人来说,做对的事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要牺牲自己的享乐和感官的满足。所以我们虽常常立志,却很难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