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本影评,胡歌与高圆圆的走走停停。
本来以为是资深帅哥与资深美女的一场恋爱,结果看了一半就发现,被骗了。
这是个什么故事呢,是个蹭热点的故事。
胡歌演一个大龄的北漂,从30岁漂到40岁,梦想是当编剧。
当他把那一屋子象征着自己理想的书全都当废品卖掉的时候,他的梦想也就随之结束了。
他决定,要回四川老家。
回去后,找不到工作,与开出租的妹妹,以及年迈的父母住一起,某一天在街头排队领免费鸡蛋时,遇到了昔日的同学,正在做纪录片导演的高圆圆。
高圆圆说自己离婚了,带着孩子独自生活,问胡歌近况如何。
胡歌说自己待业中,也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什么事业方向,目前也没什么事。
高圆圆就想以大龄北漂失败,不得不返乡为题材做一部纪录片,为了忽悠老同学,让内容更精彩,更丰富。
于是鼓励待业的胡歌,用小制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剧本,拍成电影。
摄像机,摄影师,高圆圆可以借给他,男主角,可以为他联系,女主角,则是胡歌一辈子梦想拿奥斯卡的前舞蹈团的,退休后的妈妈来客串。
结果拍摄的过程中,胡歌的妈妈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但是高圆圆的纪录片大获成功。
纪录片里面把胡歌描述成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不肯脚踏实地的,因为浮躁而北漂失败返乡的这么一个人。
上映后,胡歌以及家人都受到了邻居们的指指点点。
后来高圆圆表示,这不是自己的意愿,这是她的上司,非要那么做,她也辞职了,而且她决定,要去北京发展。
胡歌后来接替了妹妹,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路上,遇到了高圆圆,还有她那个声称已经离婚的丈夫。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好像也没有去北京嘛。
就这么意味深长地结束了。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导演的小心思,一目了然。
第一个小心思。
高圆圆为什么要骗胡歌,说自己离婚了。
其实这就是一部分女性的技巧,她懂得利用自己的容貌优势,利用一些谎言,利用一些暗示,来诱使异性为自己做事。
就是张无忌的妈妈对他的临终嘱托,你要小心,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会撒谎。
第二个小心思。
观众都以为这种演员组合会让胡歌与高圆圆谈一场恋爱。
结果却是通过胡歌拍电影的方式,去展现了一场隐藏在胡歌母亲心底的恋爱。
电影中胡歌的父母是没啥话题的,人生追求完全不同。
这个男的比较古板,这个女的,以前是歌舞团的,比较文艺范。
将就了一辈子,临老,想要为自己活一回,想要实现下自己的梦想。
电影中胡歌的父母,都有各自另外喜欢的人。
第三个小心思。
整个故事要拍成失败的,就是要告诉观众,逃不离的北上广,回不去的故乡。
你回去也没啥用,也没有哪个美女在等你。
美女也想着要去大城市见识一番,回去也找不到工作,托关系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只能去开出租。
那么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很简单,就一句话,你觉得,人这辈子,到底是自助餐,还是点餐?
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很大。
点餐是可以退的。
这道菜没有烧我可以不要了,那么你结账的时候,就少付一道菜钱。
自助餐是没法退的,不会说你吃的比人家少,你付的就比别人少,不会的。
你吃一口也这么多钱,你吃的扶墙出,也这么多钱。
很显然,人生是自助餐。
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用该不该来评价自己的做与不做。
你只能评价自己做A和做B,不可能去评价自己做A和什么都不做。
因为等你死后,本来就会什么都不做,一直持续亿万年。
生命是暂时的,死亡是永恒的,如果你选择什么都不做,实际上和提前死没有区别。
所以我说人生是自助餐,只存在你吃这个和吃那个,不存在你说你不吃。
你不吃,你没有必要活。
你想清楚了,就这么点事儿。
所以站在胡歌的视角下,他根本不需要考虑成败,他只需要考虑一件事。
那就是自己当下做的,是不是自己想做的。
如果他最喜欢的生活就是在老家开出租,那么就开出租好了,你不需要在乎别人眼里你成不成功。
只要你享受,就是最好的。
同样,如果你开出租开的特别难受,你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开心,每天像迷茫的机器,你的梦想就是去当一个编剧。
那你就回北京,继续写你的剧本。
你的剧本能不能拍成电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剧本的过程,开不开心?
我们很多时候,提出来的选择是胡扯的。
你想想看,假如你在老家有个庄园,像唐顿那么大,每天就是回去当当老爷,调戏下女佣,你还乐意北漂么?
很多人不是说他有野心非要北漂,而是即便回老家,也不会有个公务员让他做,他回去了也一样只能开滴滴。
实际上他面临的选项是去
北京住在地下室里写没人看的剧本,和回到老家当朝六晚十二的出租司机。
所以还需要纠结么?不需要的。
你喜欢干啥就干啥,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唐顿庄园在等你。
有人说,挣钱的事情我都不喜欢干,我就喜欢周游世界,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