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突发:“美军‘死神’被击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深度)50年控岛圈海,谋就“大日本”战略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16 20:12

正文

“出云”号欲巡航南海,“加贺”号服役,近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动作频频。熟悉战史的朋友都很清楚,“出云”“加贺”意味着什么,自然,新一轮对日谴责声浪随之而起。谴责是必须的,但仅仅谴责是不够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两艘军舰和两个特殊的舰名,日本整个海洋战略、国家战略的调整,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作者通过追溯近50年来日本海洋战略的变迁,为您揭示当前日本国家战略面临怎样的拐点。

 

频繁行动的日本

最近这段时间,朝鲜半岛风云激荡,日本的小动作也随之频繁起来:

3月17日,据外媒报道,今年5至8月,海上自卫队的准航母“出云”号将巡航南海,参加美国、日本、印度三国的年度例行军事演习。这也是日本自二战以来在该地区最大的一次海军力量展示。

3月20日,日本与俄罗斯在东京紧急召开两国外长、防长“2+2”会谈,表示要在阻止朝鲜核、导开发和反恐等方面加强合作,双方还准备在东京举行“日俄战略对话”,由两国副部级官员就广泛外交课题进行探讨。

3月22日,出云级二号舰“加贺”号正式服役,这是海上自卫队目前为止装备的最大的一艘“护卫舰”。日本《产经新闻》露骨地说:“中国人,让你看看大日本帝国的实力吧!”《朝日新闻》则称,“在解放军频繁进出海洋的状况下,自卫队也在不断提高反潜和岛屿防卫能力”。

3月25日,日本现任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以“宣传日本旅游”为名,公开“到访”台湾,打破了1972年日本与台湾当局“断交”以来,现任高级官员互动的“天花板”。


3月27日,日本水陆机动团教育队在九州长崎的自卫队基地成立。日媒称,水陆机动团是日本依照美海军陆战队建立的,此举意味着该部队“正式成军进入最后阶段”。日本右翼媒体称,日本将全力针对“海洋活动日益积极化的中国”展开“离岛防卫”,组建水陆机动团正是为了对抗中国,确保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

对于日本的这些举动,国内或关注不多,或孤立看待,或错误地认为,日本在二战后已经成为一个和平主义占主流的国家。进入21世纪后,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和GDP总量的相对下降,日本正逐步滑入衰退国家行列。现在虽有个别右翼跳梁,但不足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50年来,日本一直在利用海洋价值变迁的机遇进行隐形扩张,同时在技术储备、文化渗透、外交布局方面布下暗线,形成一个独特的国家战略。也可以说,一个“大日本”正在借尸还魂,图谋东山再起。

 


大日本?小日本?

早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内部就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声浪,认为日本应该以“大日本”为国家发展目标,通过扩张,建立一个海陆双元的巨型帝国。此后的历史,与其说是维新成功让日本四处扩张,不如说一开始日本就是为了扩张而选择维新。

但是,二战击碎了“大日本之梦”。在帝国崩溃的灰烬上出现一种新的声音,即以“小日本”为国家发展目标,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发展经济、文化,利用日本的独特身份(第一个亚洲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非白种人现代化强国)和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国家”,用“小而美”的软实力输出,撬动大国棋局。

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小日本战略”,只是特殊时代的权宜之计。一旦日本完成经济复苏,“大日本之梦”就如影随形地开始复苏。

但是,全球范围内美苏对峙,亚洲范围内中印复兴,哪里还有“大日本”借尸还魂的空间呢?笔者在2013年第5期的《世界军事》上刊发过一篇文章《新海权时代的忧与思》。在那篇文章里,笔者将海权变迁分为三个阶段:海权1.0是障碍之海时代,海权2.0是通道之海时代,海权3.0则是国土之海时代。在最后一个时代,海洋第一次具备了类似陆地的国土属性,随之形成了各沿海国家图谋海上圈地运动的明流暗潮。

在这股圈海大潮中,日本可谓一个先行者。大部分沿海国家还停留在通道之海的记忆中时,日本就已经率先明白了国土之海的价值,而且找到了一条控岛圈海、隐形扩张的新道路。

 


联合调研,抢先行动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地质教授埃默利(K.O.Emery)与日本东京水产学校地质教授新野弘,就中国东海及朝鲜海峡大陆架的地层构造问题进行了系列联合研究。他们率先发现,中国东海是“世界上石油远景最好而未经勘测的近海地区之一”,其中,从中国台湾经钓鱼岛列屿至日本九州的“沿大陆架外缘的宽阔地带是今后最有希望找到海底油气田的地方”。

1967年,新野弘利用这一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呼吁日本朝野加强对此海域的关注和勘测。就在新野弘奔走呼号之际,1968年10月1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ECAF-E)对黄海、东海直至台湾的广大海域进行了实地勘测。

1969年1月,在新野弘的推动下,日本大藏省(出资943.5万日元)、日本东海大学(出资2400万日元)、石油开发公司(出资2200万日元),联合出资组建了横跨政府、学界、商界的“关于尖阁列岛(编注:中国钓鱼岛,下同)周围海域、海底地质学术调查团”。同年5月,ECAF-E的勘测结果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极有可能是世界藏油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就在当月,日本迫不及待地抢先行动——日本冲绳县八重山岛公所派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还欲盖弥彰地在岛上清除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

从1970年7月起,日本水警开始公然驱逐在钓鱼岛列屿水域捕鱼的中国台湾渔民。同年8月31日,日本有关机构甚至以法律形式确认所谓的“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其目的无外乎通过控制相关岛礁,锁定周边海域,获取海底资源的拥有权。

 


民间组织,暗渡陈仓

从时机上讲,日本彼时出手可以说是非常刁钻。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在欧洲,最激烈的对抗前沿在越南。同时,中国内部受两岸关系的牵制,在海疆维护上出现盲区。一时间,日本抓住了一次通过抢岛来圈海的良机。

但是,就在日本的图谋即将大功告成时,却突然遭到美国的奇袭。作为太平洋战争的对手国,美国对日本既重视又警惕,既利用又防范。但是,美苏争霸的大局牵涉美国太多的精力,日本巧妙推行“搭车战略”,实现了战后的再崛起,迅速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大国。对此,美国非常不爽。于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重大事件上,美国选择了绕开日本,实质是借助中美和解,明制苏联,暗制日本。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全球棋局随之剧变,佐藤荣作内阁在山崩海啸般的质疑中解体。此时的日本,最害怕的就是被中美合作边缘化,最终在中美苏三角棋局的夹缝中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故而,田中角荣内阁急于恢复对华关系,不惜走在美国前面与中国建交。其真实目的是通过缩小中日距离,进而缩小日美距离,强行卡位在中美之间,以避免边缘化的下场。也可以说,这是日本对华外交最被动的一个时期。


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日本也没有停止夺岛、圈海的行动,只是采取了“国退民进”的策略——政府高喊中日亲善、亚洲联合,民间组织则暗渡陈仓,制造既成事实。

自1972年4月起,日本右翼学生组织打头阵,“每天都出动若干辆小型巴士,每辆分乘八至十人,纷至东京各大车站等公共场所,长期进行巡回抗议示威,高喊‘阻止中国对日本固有领土——尖阁列岛的违法侵吞’等口号”。(《大公报:日本三十余年步步为营侵占钓鱼岛》

1978年起,日本政府假手民间右翼政治团体“日本青年社”,在之后的20多年里,逐步加大在钓鱼岛的实际活动,包括建灯塔、插上木制日本国旗、设置“小神社”、涂写标语等等,以宣示所谓的“日本主权”,一步步制造了对钓鱼岛的所谓控制事实。

 


十年萧条,圈海梦不灭

正当日本在东海上顺风顺水之际,大洋彼岸的风暴再度悄然来袭。如前所述,在冷战初期,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帮助日本进行了再武装和再复苏。包括钓鱼岛问题本身,日本之所以敢伸手,首先是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但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一方面在国际政治上规避承担对苏防务义务,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层面对美国本土全面侵入,此外,还在日美中和日美苏两个三角关系里玩暧昧。这让美国下定决心对其采取更大强度的制裁。在美国持续的、多管齐下的打击下,日本经济遭遇滑铁卢,进入十年萧条的下行轨道。但是,日本充分发挥了德川家康的忍字诀传统,一边调整经济,一边等待时机。

苏联解体后,中国在美国战略棋局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此后,中美关系开始逐步吃紧。“9·11”事件,让美国的相当精力转向反恐战争。普京趁机在车臣、格鲁吉亚、乌克兰采取反击措施。在这个烽烟四起的时刻,日本立即跳出来向美国表忠心。实际上,日本不过是利用日美关系的缓和,继续启动它的圈海计划。


自2002年4月1日起,日本政府秘密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国民签订了所谓的“租借合同”,租下了钓鱼岛、南屿、北屿,并正式“续租”黄尾屿(日方称久场岛)。事成之后,通过媒体进行既成事实的报道。

2005年2月,日本政府将右翼政治团体此前在钓鱼岛上所建的灯塔,转由日本政府管理,并将之作为日本的国家财产予以保护。同年5月20日,为了深入太平洋圈另一片海,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视察了争议巨大的冲之鸟礁。6月2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该礁上设立了“日本国最南端之岛”的地标,上面写有地址:东京都小笠原村冲之鸟岛1号地。同时,还安装了观测海浪高度的雷达。日本之所以想方设法要把冲之鸟礁升级为冲之鸟岛,就是为了控岛圈海。出于相同目的,遥远的南鸟岛也成为重金保护、人工扩大的对象。

 


民间智库:“大日本”已经实现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明白下面发生的这件事情。2008年初,日本著名智库“森野军事研究所”公布了一篇研究报告:《为了21世纪日本的生存——对20年后安全保障的思考》。

该报告明确指出,从海洋国土化的角度讲,日本是“世界第六位拥有广大领域的国家”,其中“包括孤岛在内所形成的领海(含内陆水域)约34万平方公里,加上专属经济水域,达到447万平方公里,是陆地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60位)的12倍,在世界占第六位”。而且,在这些海域内潜藏着丰富的资源,“比起拥有大面积沙漠地带的陆地大国更具备充满希望的未来”。换言之,“大日本”已既成事实。而造成这个惊人事实的手段,就是日本持之以恒、不动声色的圈海运动。

作为这一运动的阶段性总结,日本在2012年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钓鱼岛国有化”的大片。先是由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访美期间宣布,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实质是投石问路,一旦发现对方回馈的只是抗议,立即加速行动,由日本中央政府直接“购买”。


在这次行动中,日本官民上下同心,地方官员和中央政府互相配合,共唱外交双簧。石原回到日本后就开始启动购岛募捐,至6月1日,已从日本民间募捐到了10亿日元(约合8000万元人民币)的巨款。同月8日,石原又宣布,将购买范围由最初的钓鱼岛本岛、北小岛、南小岛扩大到黄尾屿。同月10日,六名日本国会议员、30余名日本政治活动家和政治团体成员、冲绳县石垣市市政府员工,以及当地的一个渔业协会会员,共计120余人,乘坐14艘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垂钓,以此“宣示主权”。整个过程,均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提供的护航。此时东京都募集的购岛捐款,已经突破11亿日元。7月初,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图穷匕见,宣布将由日本中央政府直接出面完成“收购”,正式启动“尖阁诸岛”“国有化”程序。双簧至此结束。

还是在这一年,日本对南鸟岛的经营也结出硕果。东京大学地球资源学研究小组在南鸟岛周边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发现巨量海底稀土资源。第二年2月的后续调查显示,那里泥土堆积范围超过1000平方公里,估算蕴藏量约680万吨,可供日本使用230年。

 


50年,日本做的不仅是控岛圈海

从1967年到2017年,日本用了50年时间,稳步推进其控岛圈海计划。不仅如此,这50年间,日本还在内部储备了雄厚的高新科技专利,在海外形成了10倍于本土的资源势力范围。由于早就意识到老龄化的到来,所以,日本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领域起步甚早,很多领域甚至超越了美国。

●在云计算领域,日本超过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一位。

●2014年之后,日本在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中超过美国,成为第一。

●日本核心科技专利世界第一,不仅数量巨大,质量也能保证极高的水准,其专利授权率高达80%。自2013年以来,日本专利盈利金额年均1万亿日元以上,仅次于美国,高于法国、英国、瑞典、德国等专利大国。

●在攸关人工智能竞争制高点的量子计算机领域,只有两个全球强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

●日本六大财团,每一个都富可敌国,却故意示弱。他们全球布局,又允许其产出算入当地国家的GDP统计之内,制造日本GDP下降的假象。

●最近17年,共有17名日本科学家(包括两名日裔美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奖八名,化学奖六名,生理学与医学奖三名)。

●在英特尔的最佳供应商名单中,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企业。在苹果手机的千余项专利技术中,日本企业掌握的专利超过半数。

●《Economist》发表2015年国家创新质量报告,日本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英国。

●汤森路透发布的最具创新力百家企业,日本占据40席,位居第一,超过第二名美国五席。中国企业无一上榜。

●2016年,日本的海外资产超过945万亿日元,海外净资产达到366.9万亿日元,并且近年来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尤其值得警觉的是如下两点:第一,日本通过“酷日本”战略,以日剧、日漫为驱动,正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形成强大的“软权力”影响力,扶植新一代的亲日脑残粉。传播“日本衰落论”,麻痹中国战略界。第二,日本通过一套独特的外交运筹,正在以日美关系为核心,形成新的大战略布局,加速扩张。

回顾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不难发现,美国反恐,日本出人出钱;美国战略东移,日本全力支持;美国启动“空海一体”战,日本积极参与。现在特朗普搞新政,虽然经济上对日本不利,但安倍还是急如星火地跑去美国表忠心,同时加速推进美日澳印四边同盟。原因何在?就在于日本要力推中美撞车,在削弱中美的同时,趁机拉拢小弟,先圈海,再登陆,全面再崛起。


行动背后的战略逻辑

如前所述不难发现,日本在进行对外扩张时,有一套思维连贯但又不着痕迹的组合拳。这套拳法最大的特点是无形无影,通过高明的战略伪装,在别国易忽略的盲区内采取行动。具体行动虽然推进缓慢,但能持之以恒,且不受内争干扰,甚至能巧妙用内部斗争作烟雾弹,误导对手。无论内部如何闹翻天,对外战略基本做到了50年不动摇。比如,日本2013年就放风,要在与那国岛驻军,2014年开始硬件建设。到了2015年,终于明确了派驻人数。多少人呢?150人。就此,中国国内的日本事务专家分析称,不足为虑,这是日本内部党派斗争的作秀,是演给日本人民看的。然而,事实是,日本在战后实现了自卫队在宫古海峡以西的派驻。这里距离钓鱼岛150公里,距离台湾岛110公里。虽然人数少,但耐不住持续增派。同时,自卫队到了这里,日本的防务前沿就到了这里,相关的对空对海监控设备就到了这里。

从2013年到现在,日本的西南离岛作战越搞越实。其实就是先把钓鱼岛控制下来,造成既成事实,接着在外交上和美国相捆绑。如果中国武力收复钓鱼岛,日本就会举着收复失地、维持现状的旗子拉美军一起下水。我们知道,作为全球霸主,在大局上,美国的策略向来是谁破坏现状,他就制裁谁。至于全球那么多现状是怎么形成的,美国根本不去管。既然美国最关心的是维持现状,日本最擅长的就是制造现状,而且是悄无声息、持之以恒地连续制造,制造高度有利于自己的现状。

拆分了之后看,日本的每个具体动作危害性都有限,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无害举动。可是,当这些举动在一个大的历史时间段内连成线时,就会为我们准备一个战略巨坑。

这是一种典型的围棋思维。然而,当前国内的一些对日问题专家,却秉承了象棋思维。象棋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纯军事思维,有明确的接触线和终止线。无论先发后发,一旦发了,就要长驱直入,斩将夺帅,也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势险节短”。在这里,存在着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将军。这就是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重心”。只要击碎了这个重心,战争胜负立判。

这就如同精确外科手术,讲求的是刀到病除。可如果遇上迅速扩散的病变细胞,再好的手术刀也会束手无策。克劳塞维茨最清楚,战争重心只存在于纸上战争中,现实战争中的这个重心是很难确定的。所以,战争常常陷入持久消耗之中。二战中的德军,在西线能长驱直入,是因为存在明确的地理目标,且战场范围适中。一旦战争转场到东线,要在广大空间内应对一个没有明确的地理目标的巨型国家,“闪电战”就不灵光了。对此,克劳塞维茨早在19世纪初就看清了一个事实:与俄国这种量级的对手较量,与其用军事战打击它的躯体,不如用思想战震撼其心灵。在这一点上,德军显然不是克劳塞维茨的最佳门徒,冷战中的美国才是。

围棋思维是一种综合对抗思维,在局部接触时虽然也包括了军事战的原则,但更注重大局观,强调的是全方位体系对抗。在这里,很难找到对抗的明确接触线和终止线。吃子是达成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终究只是手段。相对于吃子的多少与局地的得失,围棋更注重最终谁能在全局范围圈住最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个空间你得到我就失去,反之亦然,是典型的零和博弈而非空洞的双赢高调。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战略,尤其是大战略思维。《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指的就是这种大战略层级的围棋式对抗。

老祖宗为什么发明围棋?班固说得很清楚:“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这是战略思维训练的入门教具啊。可惜,国人忘记了这一点。随着尚武精神的没落与战略思维的退化,到明清时代,围棋已经沦为市井赌徒的赌具与才子佳人的玩具。但是,日本在战国时代断然废弃座子制,逐步发展出四大门派、御城棋的独特传统。下棋叫“打棋”,主要术语几乎都和重大军政典故有关,这等于是把中国围棋融入了日本的武士道文化之中,又在技术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了对华反超,将之变成了传播武士精神和战略思维的教具。

在同时期中国精英的脑海中,更多的是具象的车马炮和过于清晰的楚河汉界。所以,李鸿章才会一再用国际法自我安慰,认为日人断不敢不宣而战,反之,我大清军要严守楚河汉界,“切不可衅自我开”。当年就是因为这种思维,让我们在军事战中自缚手脚。

因而,中华复兴,需要更多的战略家和战略思维。否则,无论内功练得多强,最终还是要在见招拆招中克敌制胜。所谓无招胜有招,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观。在没达到这个境界前,说多了,恰恰会自废武功,荒废技艺。高兴的,自然只有脚踏实地、荷枪实弹的敌人。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马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