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破百亿!这页PPT杀疯了! ·  昨天  
跟我学个P  ·  为什么不建议你套PPT模板?(不是因为丑) ·  3 天前  
秋叶PPT  ·  同事用DeepSeek在小红书算命,春节期间 ...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国风的PPT,千万别乱用书法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曹将诚品 | 结构化思维手册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9-06-26 21:47

正文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逻辑,它强调“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读”。

我们之前曾举例某人跳楼的故事,回顾警察的调查过程,可以看到三个思考维度:事件感知、模式感知和系统感知。

·  如果办案警察只看到导火索(吵架),就做出判断,那这仅仅是「事件感知」;


·  如果看到影响事件的多个因素(工作不顺、情感受挫等),并把它们进行联系,这就是「模式感知」;


·  如果再加入时间维度,引入更全局的角度(从小就优秀,工作之后碰壁、外部环境变差),这就是「系统性思维」。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结构化思维的核心是分类和框架。


它能使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入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看“点”容易,想要切入到“线”和“面”却很难,这需要在掌握结构化思维的基础上,花时间不断磨练。

那么,如何有效训练结构化思维?


这个话题,曹将公众号目前已经写过一系列文章。既包括方法论和套路,也有情景应用和实操工具。

今天的合辑,就是一本“结构化思维”的实操手册。


希望看完之后,能帮大家更加精进我们的逻辑思维。


(文末限时免费领取)



以下是手册的概要。


要理解逻辑化思维,我们要从本质出发,从而梳理出锻炼结构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并找到可操作的步骤。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框架。


它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继而让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举个例子,作文的总分总关系,就是结构化思维的经典模式。


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例:


·  总: 今年最难忘的事,是去爬峨眉山。


·  分: 爬峨眉山的时候,遇见了好多猴子,在半山腰吃了川菜,第二天早上还看了日出。


·  总: 这真的是难忘的一件事!


你看,虽然简单,但整个逻辑十分清晰。


要锻炼结构化思维,需要做好三个准备工作:


1.积累结构,沉淀专业知识。

2.掌握一系列辅助思考的方法,例如头脑风暴、专家访谈、交叉分析等。

3.积累一些工具,例如思维导图、一些有用的网站。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



(一)积累结构,沉淀专业知识


对大多数问题来说,它的基本思路无外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然,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景,我们有一些不同的思维结构。以下是之前分析较多的结构:


01 行为特征


其中一个模型是 DISC 。它是用来分析人的行为特征。当我们跟人打交道时,有必要先摸清楚对方的行为模式,再来进行有效沟通。



·  D:Director

老板型/指挥者,类似希特勒,表现为目标明确、执行力强。


·  I:Interact

互动型/社交者,类似克林顿,表现为热爱分享、性格活泼。


·  S:Supporter

支持型/支持者,类似《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陈乔恩,表现为依赖和迁就。


·  C:Corrector

修正型/思考者,类似比尔盖茨,表现为标准清晰、追求卓越。


02 商业模式画布


这是一种分析企业价值的工具,通过将商业模式中的元素标准化,引导思维,并方便将素材进行归档。


它包括9个方格:客户细分、客户关系、渠道、价值主张、关键业务、核心资源、合作伙伴、成本结构、收入来源。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搜集到的素材分模块填充,在完成这张图的时候,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水到渠成。


03 财务分析思路


当我们要分析一家企业时,有必要从规模、盈利、负债和周转四个维度进行思考。



例如:如果想要投资楼下一家包子店,应该关注哪些指标?


1.那肯定是它的营业额吧。

平均每天能卖多少笼包子?一个月实现多少销售额?——这些都是规模指标。


2.当然是赚多少钱了。

每笼包子的成本是多少,有多少员工,每人每月要支付多少钱。还有租金多少,交多少税。这样收入减去各项花销,最后省下的就是利润了。——这是盈利指标。


3.包子店承担风险的能力。

比如老板当初开店时,借了亲戚30万。而突然亲戚家里遇到困难,想要收回借款。如果手上没有现金流,这就麻烦了!——这背后对应的就是负债风险。


4.包子店的运营能力。

比如 A 店一年收入 100 万,B 店一年收入 50 万,那是不是 A 就做得更好了?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是这样的。但如果 A 店的面积,是 B 店的 3 倍,那结果还是如此吗?——这就要考虑运营指标了。


这四个指标,从四个维度来考察一家企业的基本面:规模反映的是它的大小,利润反映的是最后能赚多少钱,负债反映的是风险,运营反映的是效率能力。


04 总结报告


每年我们都会需要写年终总结,普遍的结构无外乎以下五个点:


1.交待背景: 我们的任何行动,都是战略的执行落地。所以,在开篇的时候,有必要对行动的背景进行简要阐述。


2.内容摘要: 在具体陈述细节前,需要用几句话说明核心业绩 。这有点像论文的摘要,方便他人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3.强调贡献: 这部分是重点,普遍表述方法有:


① 和任务比

② 和去年比

③ 和别人比

④ 和公司其他团队比

⑤ 和行业比。


有时为了更全面,可以围绕平衡计分卡来展开,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


4.发现不足: 写不足的目的并不在于承认错误,而是「向失败要回报」。重点是如何改进现有做法,如何拥抱挑战背后的机遇。更多的,是看见对不足的思考,对未来的发展期望。


5.来年计划: 果有详细的方案,那么就一五一十地讲出来;而如果不太系统,那可以采用并列的方法来表达,比如明年的三个关键词、五个角色。


(二)掌握思考的方法


为了更形象地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以找工作为例,来看看可以用到哪些思维工具。


01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指: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对个人而言,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能想到关于目标工作的一系列关键词写下来。


02 访谈法


这个很直观,就是找到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就既有问题向对方咨询。


比如在这里,我们就是:找到师兄、朋友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询问他们的观点。



03 信息归类


有了一系列零碎信息后,便需要进行归类。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需求理论,即:哪些是愿意的,哪些是能够的。只有既愿意又能够的,才是我们真是的需求。



04 信息归档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信息放到对应的「抽屉」里,这样便实现了系统性整理。如下图:



05 交叉分析


在分析解决方法时,可以找到两个核心指标,然后绘制一个坐标轴,将可选方案放置其中,想要的内容便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将备选公司放入「愿意-能够」坐标轴,右上角的便是最为理想的答案。



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路径上,我们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个工具:


1.头脑风暴

2.专家访谈

3.信息归档

4.交叉分析



(三)一些有用的工具和资源


那么,有哪些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我们锻炼结构化思维呢?


1. MBA 智库百科


这里聚集了一系列经管类的方法论,每个词条既有解释,也有案例,甚至还有相关的资源文档,强烈推荐!


↑ MBA 智库百科

2. 券商报告


↑ 券商报告


可以找一个自己行业的报告,看研究分析师的逻辑。


这类报告质量上乘,比网上什么干货贴逻辑更为严密。可以看他们是如何通过财务、战略、资源等角度,从总到分的方法来进行延展。


找报告的话,如果公司有购买类似 Wind 这样的资讯终端,那再好不过。


如果没有也没事,可以下载 App 「慧博投资分析」 ,找到对应的文档。


↑ 慧博投资分析


03 看方格笔记本


方格本非常适合用来整理思路,例如下图: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对页面进行板块切分:

↑ 笔记结构


  • 标题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