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6分算及格,7分算优秀,8分算经典,9分以上就是神作了”,这是很多人评判影视剧的一杆标尺。
今年算得上是网剧丰收的大年,《花间提壶方大厨》《杀不死》《河神》等剧都相继收获8.0+的高分,顺利加入经典网剧行列。
然而能称得上是9分神作的网剧,好像依旧停留在2015年的《毛骗》。
但最近和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同一天开播的网剧《白夜追凶》,着实出乎了拇指君的意料。
开局8.9,主演潘粤明说想要凑个整,却反被网友调戏“要不帮你降到8.0”,不过好在品质过硬,开播 5 集豆瓣评分便顺利上升到了9.0。
《白夜追凶》所讲述的是:
原本逍遥浪荡的关宏宇因为一场灭门惨案成了在逃的通缉嫌犯,身为刑侦支队队长的双胞胎哥哥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杀人罪名,誓要查出真相。
但实际上,白天和黑夜出现在警队的“关宏峰”,其实是由孪生兄弟二人分饰。兄弟两人一路侦破大案,伺机调阅灭门案的案卷查出真相,以还清白。
在剧中饰演这对孪生兄弟的,正是近些年鲜少露面的演员潘粤明。
想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说起潘粤明,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民国剧《京华烟云》里的富家公子曾荪亚,或是与刘涛合作的《白蛇传》里的白面书生许仙。
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常常以干净清秀的形象示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被贴上了“文艺小生”的标签。
▲当年真的好讨厌曾荪亚,希望木兰和孔立夫在一起
直到2015年的电影《唐人街探案》,41岁的潘粤明终于迎来的自己的成功转型。
在电影中,他饰演了一个因为恋童癖而造成心理极度扭曲的杀人犯父亲。
相信当初被这一幕吓到的人绝对不只拇指君一个。
感觉下一秒刘昊然就会被拖进电梯里捅死。
这一幕就算是现在看来还是背后一阵阴森(同时佩服小演员张子枫的演技)。
时隔两年,潘粤明再次不惜形象出现在网剧《白夜追凶》中,但与《唐人街探案》中的变态杀人犯不同的是,
这一次他把精神分裂玩儿到了两个人身上。
一边是因为一桩灭门惨案被通缉的嫌犯弟弟关宏宇,另一边则是作为警队编外顾问的哥哥关宏峰。
如果只是单纯地诠释两个角色,那么对于大多数演技在线的演员来说,别说分裂成两个,分裂成八个或许都不算事情。
但《白夜追凶》有趣的地方在于,因为哥哥关宏峰患有“黑暗恐惧症”,为了早日查清灭门惨案的真相,所以在夜间只能由弟弟扮演哥哥去出任务。
哥哥脸上有道疤,弟弟必须也自己在脸上割一刀;案件信息要每日互相更新,体重要时刻保持一样,就连方便面也是各吃一半。
而这也意味着,潘粤明要在哥哥这一个身体里演出两种性格,以此来区分哥哥和弟弟这个两个角色。但同时为了瞒过警队同事,弟弟又要演出哥哥的感觉。
这种一样又不一样的感觉对演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潘粤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准确的平衡点。
哥哥性格成熟稳重,所以在扮演关宏峰时他就会压低嗓音,减小动作的幅度;而弟弟性格外向且带着些痞气,因此在诠释弟弟这个角色时,潘粤明说话的声音则更为尖锐明亮。
而双生子的设定不光光增加了剧情上的烧脑程度,
同时也成了推动案件发展的“迷幻药”。
在开篇第一个故事中,哥哥藏匿弟弟的秘密的就被案件的罪犯给发现
(不用怀疑,剧情就是这么快)
,罪犯以此要挟哥哥为他洗脱罪名。
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哥哥却在这时表明
(假装)
自己其实是弟弟,因此击溃了罪犯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看到这一幕,拇指君不得不佩服在哥哥和弟弟之间各种自由切换的潘粤明啊。
▲外卖小哥:懵······
《白夜追凶》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就是由王泷正饰演的刑警队队长周巡。
可能
大多数观众对王泷正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不过说起网剧《心理罪》里的邰伟,你一定想起来我说的是谁了。
不少人觉得,周巡和邰伟的造型相似,角色类同,不仅让观众有些跳戏,还让演员王泷正
落入了
一条戏路走到底的俗套。
在拇指君看来,就造型和角色职业而言,的确有些过于相似,但在人设上,
周巡与邰伟甚至其他更多刑侦剧中同类型的角色都有明显的差别。
《心理罪》中,邰伟与方木是各有所长,互补的搭档;而在大多数刑侦剧中,往往编剧也会在男主身边配备一个“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
但周巡这个角色却打破了这层坚不可摧的关系。
表面上他是哥哥关宏峰侦查案件时的铁杆搭档,实际上因为弟弟关宏宇的案件,他与关宏峰之间的关系成了一场暗流涌动心理战。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太过乏味,正义与正义的较量才足够精彩。
《白夜追凶》除了在人物设定上的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之外,在剧情的打造上也来得更加接地气。
不论是《心理罪》还是《法医秦明》,近些年与悬疑、破案搭边的网剧常常更爱用血腥、恶心的画面来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
作为同类型的网剧,《白夜追凶》并没有跳脱这样的表现形式,血腥的依旧血腥,刺激的依旧刺激,口味丝毫没有要减弱的意思,但也没有把血腥刺激当做吸引观众的内核。
内核是什么?人性。
《白夜追凶》的剧本整整写了三年,
编剧指纹不是什么科班出身的写作家,而是一名律师。
剧中 8 个故事均取材于现实生活,比如外卖小哥入室杀人案,再比如当初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和颐酒店”事件,都会在剧中一一呈现。
而编剧力图反映的,就是社会事件下对人性的反思。
▲差点信了你滴邪
《心理罪》的罪犯追求的是杀人的快感和美感,而《
白夜追凶
》第一个案件中的罪犯杀人,则是因为不公平所导致的反社会倾向。
撇开了心理变态眼中的死亡美学,更多的是一刀刀挥之而下的恨意。
我努力生活却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那我就帮这群明明拥有着健康身体,却如蟑螂蝼蚁般生活的宅男宅女获得解脱。
在罪犯眼中,这是救赎,以至于连碰巧撞见的他挥刀的人,也成了因滋养“蟑螂
”
而该死的纵容者。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但人性的低保,是法律。
哥哥关宏峰的一句“你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看似无力,
但对诡辩者来说却足够让他“功亏一篑”。
观众会为剧中努力生活但得了肾病的外卖小哥感到可惜吗,拇指君可惜。可惜的背后,也是对一个个被舆论模糊了真相的社会案件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