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Today便利店在特许加盟上对加盟模式再造,本质上都是为了帮助加盟者的单店效率和经营水平提升。
如何提升单店经营水平,成为当下各大本土品牌连锁便利店最为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面临房租和人工成本每年年6至7个点的增长,便利店的销售份额和毛利水平,必须要跟商品购买频次和利润率成正比增长。
如何让商品购买频次和利润率成正比增长,从字面来理解,无非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
而本土这些便利店,在当下所找到的方法,是重视自有品牌建设,加大生鲜、速食和日配商品占比。
甚至自有品牌和鲜食速食,在便利店的定义中,是融为一体的。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从三大日系便利店拿到的数据发现,三大日系便利店,尤其是领头的7-11,鲜食和速食及日配商品,业绩占比已经占到惊人的80%以上。
在便利店还不具备也不需要接入标品的自有商品开发时,鲜食和速食就是最好的自有品牌突破口,也是打开与竞争者差异化的唯一机会。
之所以此前本土便利店缺乏在鲜食上的精细化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便利店自己不接入到鲜食的开发和生产。
以前的便利店鲜食,多年来都是厂家主导型,厂家生产什么便利店卖什么,本土便利店鲜食的味道和消费者信赖度都不够好。
西安每一天便利店董事长张培彦认为,本土便利店日常流水基本维持在6000元水平。每一天便利店的日均客流基本上400到500人次之间,与三大日系的主要差距就是在鲜食。
张培彦觉得:“要把日均来客人次从现在的400至500提到700-800,整体日商提到10000元,不做吃的不做研发肯定不可能的”。
而现在,每一天已经在门店测试新的鲜食,根据西北人的口味做了一款麻辣烫。
但是,推出鲜食,又是本土便利店品牌,这是门店数量在1000家左右的区域性便利店品牌不能贸然盲目涉足的。
厦门见福董事长张利就认为,本土便利店品牌推出鲜食,大方向肯定是不容置否。但是那些只有上千家门店,规模还没有到位的便利店品牌,大谈自己开发鲜食,可能是叫以卵击石,不合企业内部时宜。
而浙江十足董事长也刘忠建认为,即便是十足目前已经有了1800个直营店,每天为一百万客户服务,也不敢贸然上马鲜食快餐项目,更奢谈自建鲜食盒饭加工工厂。
而对鲜食毛利的贡献程度,刘忠建也是表示怀疑:“别看三大便利店的盒饭都摆起来很漂亮,真正盒饭赚钱的没有几家。”
笔者以为,在便利店语境中的自有品牌和鲜食,之所以被融为一体,在于便利店满足应急需求的业态优势,无法体现在标品上。
同时,除了饮料,便利店货架常见的零食、洗护类标品也不占便利店主要营业额和毛利率。对便利单而言,在鲜食这类高毛利商品上大做文章,在配合自有商品这个天然的带毛力引擎,两者的权重加强和融为一体,就毫无奇怪了。
总之,便利店具有满足应急消费的优势,也有存在品类宽度不够的劣势。但就像北京全时总经理杨波所谈到的那样,便利店是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也是对市场反映最快的业态。
结语:
如何在便利店的热潮中掘到真金,每家便利店品牌和便利店业者,都在进行着摸索和试错。但对比整个中国城市化浪潮带给便利店扩张的机会,2017年的今天,都还不过是整个便利店历史性扩张大潮的一个序曲而已。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有幸在成立初期,赶上中国零售业如此热闹的重要时刻。我们自成立以来,已经推出多篇针对便利店业态的观察和案例报道。最近我们会继续推出关于2017年便利店发展趋势观察的(下)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