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万众瞩目的《悟空传》终于上映了。
记得刚知道这本小说要被翻拍的时候,大王和身边的朋友其实都不太看好。
理由很简单——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原著本身的叙事就是碎片化的,情节跳跃、不连贯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且,文中还充斥着大量心理描写以及许多关于“西游”的哲学思辨,这些因素势必会加大电影改编的难度。
坦白讲,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想看看这个《悟空传》还有没有记忆中的热血与激情。
于是,不信邪的我怀着忐忑与期待,走进了影院。
▼
悟空传
果然,这部《悟空传》没让我“失望”。
虽然顶着《悟空传》的名头,但影片实际上与原著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对此,原著作者、本片编剧今何在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然而,观众似乎对这次“创新”并不买账,纷纷用评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影片上映三天,豆瓣评分就已经跌到了5.5。
当然,其中难免有一些是原著党带着情绪的差评,但这个分数也足以让主创们反思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照大王以往的脾气,写到这里应该已经开启「吐槽模式」,把这部“毁经典”的电影批得体无完肤才对,但我今天不想这样做。
一来,总是将个人的观影感受强加在他人身上,这对电影本身和那些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二来,我实在不愿将《悟空传》归为烂片。
它拍得确实不够好,但我并没有愤怒,更多的是悲哀。
所以我们先抛开“情怀”二字,单从电影的角度谈一谈它的问题。
首先,剧情略显单薄。
孙悟空本是魔王转世,天庭觊觎他身上的那颗「不死心」,于是将花果山变成人间炼狱。
好在,年幼的孙悟空被师傅须菩提所救,逃过一劫。
三百年后,他混入天庭,试图毁掉掌控世间命运的天机仪。
然而,刚上天庭他就因为偷吃蟠桃,和天上的一众神仙打了一架。
打斗过程中,天篷、杨戬、阿紫、天尊等主要角色悉数登场。
随后,孙悟空执意要毁天机仪,杨戬、天篷、阿紫纷纷赶来阻止。
决战中,众人一起坠入凡间,法力尽失,而他们坠落的地方正是一片荒芜的花果山。
整个故事的画风也是从这里开始跑偏的。
一行人答应帮这里的村民捉“妖云”,但是大家似乎都在忙着谈恋爱。
阿紫与悟空渐生情愫,相互依偎;
天篷也找到了「前世情人」阿月,你侬我侬。
可惜,两条感情线都太过俗套,反而不如杨戬在丧子的老妇身上感受到的亲情来得温暖自然。
但这份温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妖云刚被降服,天尊就带领天兵对村民展开屠杀。
至此,悟空与天庭的仇恨无法磨灭。再后来,就是观众常见的BOSS战了。
在师傅一番指点下悟空重获新生,成功打败大反派,摧毁天机仪。
整个故事看下来,虽然简单,却也不是没有可挖掘的地方。
比如孙悟空与天尊之间的理念之争,实质上是个人意志与体制之间的对抗。
如果导演能在电影中少一些言情的戏份,多一些这方面的探讨,或许故事的韵味就能提高不少。
其次,人物塑造太过“脸谱化”。
高晓松曾经说过:
一部影视作品,如果做到这三重矛盾,必然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第一,人与人的矛盾;
第二,人与环境的矛盾;
第三,人与自己的矛盾。
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但《悟空传》里,有哪个人物做到了这点呢?
如果说孙悟空的一往无前还能用「赤子之心」来解释,那么杨戬和天篷呢?
表面上看,他们两个都在最后的BOSS战中倒向了悟空这一边,但实际上他们倒向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份羁绊。
杨戬对母亲的牵挂、天篷对阿月的痴情,都是从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元素,观众甚至都感受不到前后之间的变化。
看来看去,反而是阿紫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的变化比较大,可是她爱上悟空的过程又太过草率。
上一秒在天上还打得不可开交,下一秒落入凡间就俨然一副非他不嫁的姿态,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最后,则是电影对原著内核的诠释。
关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它是优点还是缺点,姑且放在这里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