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试用期不缴社保,待考核通过后补缴,可以这样吗? ·  23 小时前  
乐游上海  ·  错峰出游!这些好去处适合带娃去 ·  17 小时前  
今日闵行  ·  被DeepSeek高度评价的闵行高中生们,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白相城隍庙,老底子的上海记忆!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6-24 16:33

正文


老一辈有这么一句话

“有城隍庙,上海就有七百年历史;

没有城隍庙,上海只有一百年历史”

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

城隍庙曾是许多老上海人孩提时的乐园

如今上海城隍庙名声更大了

成为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

来到上海,必须去一次城隍庙!

侬还记得儿时的老城隍庙吗?

↓↓↓


城隍庙的历史


距今已经近600年历史的城隍庙

真是历史非常悠久了

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清末上海城隍庙旧影)


上海的城隍庙与其他地方的城隍庙不太一样

因为它是由金山神庙改建而来的

前殿祭祀的是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

正殿供奉着城隍神明秦裕伯

1937年,民众又将清代民族英雄陈化成入祀

形成“一庙三城隍”的格局

再加上阎王、观音、财神、月老等各路神灵

一年到头,宗教节目层出不穷


(民国时上海城隍庙旧影)


历史上城隍庙曾三次受战乱重创

1922年到1924年间 又三度遭遇大火

整座庙宇几乎化为废墟

抗战爆发后, 随着上海的沦陷

城隍庙一带市井萧条

直到上世纪50年代

庙会才逐渐“香火重燃”

各方生意人和艺人纷纷云集日益热闹



但现在再提到“城隍庙”

说的是指城隍庙及其周边区域

涵盖了城隍庙、豫园

和周围的庙市(商业市场)



白相城隍庙


提到“白相城隍庙”

老底子上海人一定记得

庙门口高耸入云的旗杆

九曲桥、豫园大假山

还有小动物园里的鹦鹉学舌让人捧腹大笑

头条菌今天带大家回忆一下


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

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

这里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

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

一直是连接十六铺(小东门)

城隍庙和豫园地区的人流走廊



路的两端立有“上海老街”牌楼

那四个字还是汪道涵题写的

在这里能真切的感受到上海老城厢的风貌

方浜路周边的小巷里还有成片成片的老房子

有石库门,有棚户房

还有带老虎窗的旧式阁楼

仿佛回到百年前上海的繁华集市



野糊脸


小辰光一定记得城隍庙里卖的京剧脸谱

现在是叫京剧脸谱

小时候都是叫“野糊脸”

卖五颜六色京剧脸谱的摊头

一个一个路过就不想走

最受欢迎的有张飞、关公、曹操

还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

这种“野糊脸”老早也不是塑料做的

而是用硬板纸做的

两侧有橡皮筋可以挂耳朵上

现在怕是买不到了



看西洋镜


除了野糊脸

城隍庙好玩的老古董还有看西洋镜

一个柜子

上面有三四个小孔

前面一条长凳

听着摊主边敲锣边吆喝

一分、两分钱就能看了

有《林冲夜奔》、《武松打虎》

以前没电视没电影

看看西洋镜就当是看个小电影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

如今的城隍庙里也有西洋镜的身影

想不想再去重温儿时的欢乐?



溜兔子


上海的小囡肯定不会忘记

小时候每逢元宵节

小都喜欢“溜兔子”(拉兔子灯)

兔子灯都是手工纸糊的

溜兔子的时候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翻掉了

兔子就被烧了

现在应该很难买到纸糊的兔子灯了

大部分都是塑料做的

更多新奇的通电彩灯取代了阿拉小辰光的记忆



小商品王国


老城隍庙可以说是玩具的集散地了

扯铃、汪汪铃、宝剑、木头刀...

大概有三四百种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尤其是十八般武艺中的刀和枪

价钱不贵, 东西又吸引人

很多小孩走到玩具摊前就赖着不肯走

在城隍庙买到心仪的玩具

回家后就成了伙伴们共同玩耍的弄堂游戏



九曲桥


到了城隍庙就不能不走一下曲曲折折的九曲桥

民国时期

九曲桥已由原来的木制改为水泥柱了



如今九曲桥的桥面是花岗石板

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一朵季节性花朵

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腊梅

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一朵荷花

据说走完九曲桥

一年四季都有好运

所以一定要到这里走一走!



湖心亭茶楼


九曲桥的尽头就是湖心亭茶楼

这是上海最早的茶楼

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

很多老上海茶客至今隔三差五都会去

已经有难以忘怀的感情了



1986年10月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来沪期间

在湖心亭茶楼二楼

靠近东窗的一张红木圆桌旁就座

她被古典园林和庙市风光所吸引

连声说:“这儿的风景真美!真美!”



豫园


“白相城隍庙”不能忘了一个好去处

就是豫园

豫园是上海迄今保存最完整

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江南古典园林


漫步其间

隐没的角落都可读出历史的细痕

曲径通幽处尽是浓浓的古典味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正是“白相城隍庙”的精髓所在



城隍庙的美食

白相城隍庙当然少不了城隍庙的美食,对于城隍庙的美食,沈嘉禄先生曾写过:假如没有小吃,城隍庙的欢乐气息将会减少许多,特别是在今天,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数十种上海小吃已经构成了一种城市记忆


五香豆



“一粒入口,回味无穷”

这是老城隍庙里70多年的味道

响当当的中国豆

是上海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道具

是上海人和外地人白相城隍庙不可不尝的休闲小食

入口甜,甜中带咸,细嚼又有豆香味

说是奶油五香豆,但其实是咸的

奶油不过是因为蚕豆加盐和各种香料烧煮而成

出锅冷却后表面会泛起薄薄盐霜

看起来像冰糖奶油~

现在大多数人都还是会说

“不到老城隍庙尝尝五香豆,就不算到过大上海!”


梨膏糖



“一包冰雪调梨膏,二用药味重香料,

三楂麦芽能消食,四君子能打小囡痨,

五味子玉桂都用到,六加人参三积草,

七星炉内炭火旺,八面生风煎梨膏,

九制玫瑰香味重,十全大补有功效。”

这首民谣所描述的就是梨膏糖

作为上海闻名的老字号,

梨膏糖除了止咳化痰、润喉清肺的功效外

它象征着的

是那些个关于老上海的回忆



葱油开洋拌面



一碗越拌越香的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来的美食

是上海宁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情谊

刚煮好的面,放上一撮葱花,淋上熬熟的葱油

油爆的葱香和筋斗入味的面条

葱都炸得脆而不焦

面也是有嚼劲的

标准的老上海口感



桂花拉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