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可悲的山大,可怜的山东:看数据,批评之后又同情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7-14 20: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发:天方智库 罗天昊国与城

发布:罗天昊国与城 ID luotianhao99

急火攻心,逼上梁山。

近日,山东大学为留学生配学伴的事件,引发举国争议,大众在愤怒于山东大学制造教育资源不公的同时,人民日报等顶级官方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批评。

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正如山东大学的自辩词里所言,包括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都有为外国留学生招学伴的事情,为什么偏偏是山东大学,搞的地动山摇?

山东大学急了,山东省也急了。

看后文核心数据:山东省双一流大学密度。

(1) 可悲的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是中国 42 所一流大学之一,同时,也是 36 A 类一流大学之一。

但是,在本次双一流大学改革中,山东大学是彻底的输家。

全国近 500 个双一流学科,分布在 137 所双一流大学。自然是冷热不均。其中,北京、清华均超过 30 个一流学科,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师大、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均拥有超过 10 个双一流学科。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哈工大、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一流学科都在 5 个以上。

山东大学却只有数学和化学 2 个一流学科。在 36 A 类一流大学中,数量最少。

论经济发达程度,山东为中国富裕省份,但是山东大学的一流学科,仅为贫穷地区的兰州大学的一半。

甚至,作为老牌 985 ,山东大学的一流学科,还落后于是众多的 211 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6 个一流学科,华中农业大学 5 个一流学科,连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都有 3 个。

山东大学急火攻心。

本次搞出留学生学伴事件,某种意义上正是山东大学欲弯道超车战略所致。

山东大学号称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比拼不过国内大学巨头,就从留学生方面做文章,搞留学生数量大跃进。

这就是山东大学的可悲之处。

(2) 可怜的山东

山东也急了。

山东大学只是一个缩影。整个山东,教育资源都很弱势。

山东另外两所双一流大学是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也是传统 985 ,这两所大学,也仅仅是两个一流学科。

而本次全国的一流学科,总共涉及到 460 多项,加入在全国相对均衡分布,以山东的 1 亿人口,应有 30 项左右。山东所占比例,实在太小。

若以双一流大学而言,山东仅三所,在所有的三所以上的省市中,密度最小。

中国十四个省市双一流大学密度

(拥有三所以上双一流大学的省市)


如上统计,山东的双一流大学密度,最低。仅为北京的五十分之一。甚至不如安徽。

北京仅 2000 万人口,却有 35 所双一流大学。上海也有 14 所。

江苏拥有 15 所双一流大学,广东、湖北、四川、陕西均超过 5 所以上,辽宁和湖南也超过山东。

京沪是直辖市,国家重点照顾,就不说了。

山东与江苏的对比最为强烈。江苏人口低于山东,经济总量略超山东,但是却坐拥 15 所双一流大学,是山东的五倍。不仅南京坐拥 12 所双一流大学,无锡、苏州、徐州也有。

再看增量。

山东以前的 985 211 一共 3 所。

双一流改革之后,双一流大学仍是 3 所。

看起来不赚不亏,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别人都大跃进的时候不动,就是大亏。

赢家是谁?

不说小的,就说最大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陕西,广东。

北京本来传统 985 211 大学冠绝天下,本次改革,又增加了 8 所。中音、中美、中戏,全部升级。

上海一样,本来名校就多,再增 4 个双一流名额。

天津增两个名额。

四川增加三个,总数达 8 个,步入教育强省,与湖北、陕西争锋。

陕西增加一个,总数达 8 个。

广东本来也亏,经济第一大省,好大学不多,本次一下增加两所,虽然总体仍是亏本,但从单次来看,也算赚了。

江苏一下增加四个,全部在南京,南京由此从与武汉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京沪之后的第三巨头。

山东,常住人口超过 1 亿,中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经济总量全国第三,人均 GDP76267 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繁华富庶,拥有海尔、海信、潍柴、魏桥等企业巨头。经济实力强大,产业发达。

罗天昊认为,强大的高校实力,对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如此强省,双一流分布却严重滞后,山东能不急?

可怜的山东。

(3) 国家的责任:市场资源要自由,权力资源要公平

——大学到底是自由市场资源,还是管制权力资源?

大学姓官,不姓民。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官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民办高校很少,而且也需要审批。

谁是一流大学?官方指定。

谁是一流学科?官方指定。

能不能办大学?官方审批。

所以,大学在中国,不是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资源,而是基于权力审批的公共资源。

既然是管制体制,就必须做到相对公平。所有的公共资源,或者按照人口多寡,或者按照经济实力,进行相对均衡的分布。

但是,中国的公共资源,或者说权力资源,却是按照行政地位排队的。

以中国 137 所双一流大学的分布来看,基本都分布在权力等级高的地方。

中国双一流大学最多的20大城市


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

北京 35 家,上海 14 家。

第二梯队,是中、东部强省会城市。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广州等城市,一流大学都超过 5 所。

第三梯队,是其它省会城市。

长沙 4 所,哈尔滨 4 所,合肥 3 所,杭州、郑州、沈阳 2 所。长春和兰州 1 所。

第四梯队是计划单列市。

包括青岛 2 所,大连 2 所。

如上, 137 所双一流中,竟有 120 所以上集中在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中,地级市寥寥无几,哪怕是佛山、东莞、潍坊、烟台这样的强市都不行。

均衡发布公共资源,国家没有做好。导致竞争乱相,资源匮乏的地方,还不能自己搞,被管制,自然急火攻心。

罗天昊认为,权力体系讲公平,市场体系讲开放。

大学设置,应在区域或者城市之间相对均衡。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

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山东双一流太少,河南也如此,近 1 亿人口,才两所,而且 1 985 都没有。

加入国家做不到公共资源的公平。是否能够开放?是否允许部分公共资源变为市场资

源?

未来若开放办学,大学变为市场资源,规则变了,格局马上变。

山东,经济发达,繁荣富庶,无数强市。除省会外, 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城市,都是既富且强,哪个城市都有能力办一堆大学。

国外很多名校,都是民办大学,以山东的繁荣富庶,若开放办学,也许一样能办出一批名校。

罗天昊认为,逻辑必须统一:

假如承认大学是权力资源,国家就有责任均衡分布,不偏不倚;

假如承认大学是市场资源,就应该允许发达地区自己办学,自由竞争,谁办的好自己搞一流大学,无需国家钦定。

怕就怕,既不公平分布权力资源,又不开放自由竞争,两边管。自然有人两边通吃,有人两边吃亏。

山东就是典型的两边亏,原因部分在于自身,但是,也部分 归因于国家公共资源分布的不均。

罗天昊认为,国家深化改革,才能让地方少一些波折。

学伴事件,病象在山东,病根在国家教育改革滞后。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