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午你好。
最近事业单位开始招聘了,家人一直留意着,认为是不错的机会,敦促我报名。我心里清楚,如果能顺利考入,或许此刻面临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但在真正上网去了解考试相关事宜时,我却犹豫起来。
两年前毕业,全职考研两次,均以失败告终,当初决定考研,是因为不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因为它是余下几个选项里和理想专业最相关的。但其实,我自己对于这个理由是不信服、不甘心、不情愿的。之后军训的一天,半夜里,情绪爆发了,致电家人要求复读,家人考虑了我的意见,但否决了我的想法,理由是“档案已从高中转入大学,没法迁回去了”并且头一次写了一封长信给我(之后他们提及此事,评价为“不成熟的想法”),之后我没有再坚持下去,是被当下的安逸平复了,也因为“复读”的风险而胆怯了。大一的下学期,系里一位同学办理退学手续,回去重考大学,得知此事,那时我的心里隐隐的不是滋味,心里明白,不能赖谁,是自己勇气不够。
大学的四年,一整年的时间用在实习上,专业性院校的择业方向受限,当时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毕业去医院就职是最好的归宿,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实习的一年里,我始终没法融入这项职业(进入专业学习之后更排斥这项工作了),那时坚定地选择考研,并不认为这一年结束后会和医院再有瓜葛(去医院看病不算,不是病得没办法谁会主动去啊…!),考研一直是我的一棵救命稻草,美好的让我忽视了它其实非常脆弱。
在家里学习的两年里,算是虚度光阴吧,非常的不该,也非常的难以启齿…我发现自己始终是个局外人,在本科专业里格格不入,而跨考的专业,难度很大,我想我失败的一部分原因是,心态上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考上。
去年家里发生变故,不能再供养“闲人”了,家人对我的态度也有些微妙了,近来矛盾频发,争吵十分消耗人,甚至让我对所谓亲情产生质疑,不过家人是无法选择的,我选择接受。
考虑过今年一边做一些不务正业的工作(压力小些的工作)一边继续考研准备,转念又想,如果付出同等的时间,在医院供职的回报更划算(可以为家里多出一点力),不过,很怀疑自己在那样高压的工作环境里是否能有效率地准备考研,今年是最后一次了,失败了或许会一直做着稳定而没有成就感的工作,但对于这样的人生,真的非常想按下快进键。
正看到《二手时间》的前几个故事,说的是人们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新生活”,他们对于未来的愿景从来不是现实这样,读出了共鸣,自己也是在一片割裂中进退两难,如果能跨出“此刻”,大概便不至于跌落某种虚无了吧,出路在我手里握着,但我如何能揭开……
(如果有幸被选中,拜托让淡豹为我解答吧)
小N
NOON回复:
小N,你好,
不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可以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不喜欢公立医院的气氛,也可以去私立医院。不去私立医院,也可以去医疗器械公司、医疗网络管理机构、国际保险公司的中国分支机构。不喜欢医院,也可以先去边工作边寻找机会。
我觉得你在延迟自己作出选择的时间,太沉溺于自我。你是成年人, 二十三四岁了,应该养活自己,不应该再赖在家里。如果不得不待在家里当然也可以,但至少不应该认为家人即使在家中发生变故的情况下也应该心甘情愿供养着已经长大的孩子,不应该认为自己这些在犹豫、怀疑、和不作为中耗费的光阴和大米对于自己和家人都理所应当。
你说“近来矛盾频发,争吵十分消耗人,甚至让我对所谓亲情产生质疑,不过家人是无法选择的,我选择接受”。这样想自怨自艾、自我中心、道德上居高临下、self-indulgent and self-righteous。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责任,但父母对成年子女没有义务。他们也会对所谓亲情产生质疑,感到孩子是无法选择的吧。
正午 淡豹
2
正午,见信好!
经常看正午信箱,也见到好多年轻人的挣扎和迷茫,原来大家都挺丧的,想到这里竟然有点偷着乐了。
嘿!其实我也不是很丧的那种人。
1、
今年大三了,老师都开始让我们考虑考虑未来的规划。
我的专业比较神奇,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小语种,三年招一次,一个班十个人出头。
对口国家是中东某国(不是阿拉伯语),如果你看过《小鞋子》或者《一次别离》,嗯,就是那个国家,还有今年因为川普禁穆令因祸得福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推销员》。
我还挺喜欢这门语言的,我觉得它好听又不难,不想以后完全扔掉它。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类专业确实是存在性别歧视的。
如果要具体讲,从招生开始就有歧视:非江浙沪地区的女生无法报考。导致我们学院男生非常多,在这个性别严重失调的外语院校,我班级的男女比例和整个学校的完全倒了过来。(顺便说一句,我是女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它的对象国是伊斯兰教国家。
虽然大学的本质是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平台,但是大学学习终究还是要和以后就业挂钩的,(不然也没那么多人会违背本心读实用性强的专业呀),在就业上女生确实不如男生,尤其在外派方面,毕竟没有结婚又没有生过孩子的女生像“定时炸弹”一样,在老板的眼里太不稳定了,而男生就很吃香了,他们不管学得咋样,总是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仿佛有一种天然的弱势,更别说是派去中东了。所以与其让女生“失业”,不如从根源上杜绝这些问题。我能理解招生计划限定男女比例的初衷,就像我不会再建议学妹奔着就业报考这类专业。
我心里是明白的,不能搞出新的一种“不平等”来试图解决固有的“不平等”。
道理我都明白,但真的放到现实的处境上还是不得不认同、妥协。
2、
去年我去了这个国家,不得不说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在那里女性是被强制戴头巾的,外国人也是,好处是我因为围着头巾也没太被晒黑,但夏天戴着是真的很热啊!
这个国家男同性恋很多,城市的年轻一代思想都很西化,女性都很开放,这个国家女性受教育率也很高,据我的观察,这个国家的中产家庭里,男人妻管严的也很多。还出了第一个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的女得主,有很多很多很酷的女性,她们很多都卸下头巾离开了祖国,美女很多,对头巾不屑,比较有名的就是那个推特上以my stealthy freedom为tag的活动,大家纷纷把自己卸下头巾的照片po在社交网站上,也有类似带有he for she意味的活动,男性戴上头巾然后把照片晒出来以表示抗议。前几天三八妇女节,我看到了1979年3月8日,她们伊斯兰革命成功后的第一年,女性为了不戴头巾反对性别歧视的大游行,看得我热血沸腾!
如果回顾一下历史,这个国家,这个人种,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绿色的,很微妙,他们也看不起“野蛮”的阿拉伯人。好多人只是表面上信伊斯兰教,但打心底不认同。而且在上个世纪还处于相当开放的阶段,后来因为革命的原因,仿佛又“倒退”了很多年。(我不是觉得革命不好,事实上只有这样的选择对国家来说才能走得更长久,以至于西方人喜欢拿人权那套东西批判这个国家,哈哈,资本主义的那套东西腐蚀年轻人)
3、最近我找到了一个机会在一个事业单位实习,可以留任,钱少活少离家近,很稳定。我是那种比较懒的人,又不太喜欢激烈的竞争,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在一个不太激烈的地方工作可以说是很好的事了,我挺高兴的。另一方面,之前看淡豹老师写的“女性要发现自己的才华,不要受限于狭窄而安全的职业范围”,我也很认同,这样(很可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会不会就这样废了?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去那里,理由很荒谬:“女孩子稳定就好”,甚至说“以后老公有钱就可以了”
这让我比较不舒服,因为如果我真的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只是因为我选择了这样安分地生活,如果我是男的,我还是会这样选择。(其实我们专业还有一种可能是当战地记者!这也是我想过的事。)
我从小就不太喜欢“小姑娘”“女同学”这种称呼,喜欢跟男生玩,不爱穿裙子,没留过长头发,不喜欢跳皮筋,不爱编玻璃丝带,但是尊重喜欢穿花裙子跳皮筋编玻璃丝带的人。
我不喜欢的是标签化,“女生应该xxxxxx”,“男生应该xxxxx”,任何人都有权利做喜欢的事情,不是吗?
4、前几天看了在那个国家拍摄的刚刚得奖的《推销员》,深深地感觉到性骚扰这件事情放在哪个男权社会都是无解的,看着电影里的街道,汽车,高楼,围着头巾的女人们,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里的气味。
希望淡豹老师能看一下这个电影,想听听她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5、
说了很多,它们之间可能没什么关系,可能归根结底又有相同源头。
祝大家天天快乐,敢爱敢恨
خسته نباشيد!زنده باشيد!
麻辣酱
NOON回复:
麻辣酱
你好。我不是淡豹,抱歉了,不过希望也能稍微回应一下你的问题。
你的信写得很好,看得出是敏感的女孩,纠结的心态也很真切。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很喜欢鼓励有理想、不满足于庸常生活的年轻人做出改变,尤其是女孩。但是这样做的结果通常很沉重,因为这个体系的压力太大了,对抗或是逃亡,都太难,人会在很多个关口,滑入轻易的生活——最后发现,那也并不轻易,是体系给人们的慢性毒药。稳定的工作也好,婚姻也好,房子也好,都有可能如此。
我也并不想责怪她(他)们,我怎么会不知道女性所承受的不公和诱惑,而总体来说,中国社会给年轻人提供的可能性也太贫乏了。但我仍然很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畏惧?生活并没有那么那么困难啊。(懒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对阵前线的军队,每天鸣锣敲鼓,却并不前进,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也许我过于武断,你所在的事业单位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工作,足够发挥你的才能。你所说的女性的困境,我也能够理解,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沉溺在这种困境里面,那会让你越来越无力。做点什么,哪怕是微小的什么,比如翻译一些当代阿拉伯女性的作品,介绍伊朗女性的抗争,我发觉这些资料并不容易在中文世界看到。
最后,你写的那句是波斯文么,我用google翻译,结果是:怎地撞坏!什么鬼。盼你赐告。
正午 郭玉洁
3
正午你好。私心是叶三老师好。非常喜欢您,您的每条微博、每封回信、主笔的每期正午我都在认真的看,遗憾的是还没看过您写的书。喜欢您的锐利而温柔,不知道能不能被您回复。
是这样的:
去年我才初升大一。高三开始时,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孩子,我高三他大四,在他追求我后的两个星期我们在一起了。高三学业繁重,而我住校,感情却并没有因此降温。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到十二点以后两个人还会通电话,周末有时间会一起打游戏看电影。诸类种种,他为我缓解的学业压力,让我感受到的欢愉,几千字也写不完。在我的世界中第一次出现这样一个人,他独立于周围人的幼稚中。当然,偶尔他也幼稚得像小孩,可大多数时候自立而成熟,有自己的思想。
而我自认为并不是能与之相配的人。之前怕影响学业,所以这只是我第一次恋爱,经验不足,自我控制得不是很好。最近好很多,以前很过份,甚至他和我的好朋友(女)一起单独玩游戏都会争风吃醋半天。后来他步步为营,我进他退,他为我忍了不少。我经常一边嘲讽自己的作,一边作无止境,很过份对不对。现在他上班了,这种争风吃醋的机会也少了很多很多。
平心而论,其实他对我也不是特别特别好,吵架的大多数时候他都据理力争,哄我两句就懒得哄了,还曾经在我哭的时候笑嘻嘻磕瓜子,并且道歉的大多数都是我。我觉得女生并不是非要被宠才是被爱,宠溺只是爱的另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才是爱我。
您经常开玩笑说要网恋,但真实的网恋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算是很幸运的那一对,克服了缺少话题啦、没有新鲜感啦、劈腿啦这种常见的因素,互相认同,也不以大多数“网瘾少年”的姿态颓靡地网恋着,现实也都在努力奋斗;而我们也不是很幸运,直到今天为止两个人在一起已有两年,却从没见过面。我提出见面,被含糊拒绝;再提见面,严词拒绝,理由是没有见面的欲望;我咄咄逼人,一提再提,他说我像是在逼他结婚,两人在一起没有了轻松的感觉,先分开一段时间吧。但我知道这件事若不解决我们是无法走下去的,也不是非要走下去,可能一年甚至几个月以后再看觉得现在的执拗非常幼稚,但如果因此分手,我觉得很可惜,知我者尚寥寥,我知者又几何。
我不理解他,如果喜欢又怎么能这么没有见面的冲动,又很理解他,可能他面对的和我面对的不一样,他有自己的考虑。又希望有人能理解我,所以写信给你,希望能听你说些什么,希望你理解他又理解我。
文笔稚嫩之处望海涵,祝您好!
Q
NOON回复:
Q,
你好。
幸好你知道我常扬言要网恋,是开玩笑的。我不相信也不接受网恋以及异地恋。
所以你们“在一起”已经两年,却还没有见过面,没见面的原因还不是不可抗拒力,而是他不想,你应该能想象我有多惊讶。我能理解你,一个陷入初恋中的年轻姑娘,但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除非他是个骗子。
分手吧,甚至都不必再一次要求见面,没有什么可惜的。你以后一定会有其他的感情经历,有些也许很好,有些也许差一些,哪怕就此空白了,我也相信,不会比这一次更糟糕。
祝早下决断。
正午 叶三
4
正午:
你好。
我有点胃疼。
西游记结尾,佛祖瞧着这师徒四人少了一劫,差那神兽翻身将他们和佛经一起掀进海里。我今晚洗澡的时候想了想,他们经历了妖魔鬼怪、万水千山,本该佛身闪闪金刚不坏,却还能受着一难叫做“付之空谈”啊。
大家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因为要考试、赶计划、旅游,催着医生用药,赶走感冒,所以现在很少能观察到一条完整的发热曲线。人们没法站在宏观的大世界里感受机体里每一个免疫细胞和旗下的免疫分子们拼命抵抗外敌的过程。
我的喜欢,好像也是这样,赶上这样那样的生活状况,来不及体验完一个缠绵的周期,等不到自己激情的消退就被迫呼啦一下跳进冷水里,由红变黑,热胀冷缩的内力压榨我,让我手足无措慌慌张张演出一个冷静的模样,中途的努力在结果面前单薄脆弱。
我突然地感觉到,我爱上一个人,但还是自己一个人,举着孤零零的旗子站在土丘上等待着冲锋,没有战友。
可能大人们阻止小孩子早恋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他们就是有点儿心疼了。
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阿凉
NOON回复:
阿凉你好!
关于生病,我有完全不同的体会。从小到大每次重感冒,好像总要走过一个流程,先是嗓子疼,然后鼻塞流鼻涕,再咳嗽,有浓重的痰,接着就该发烧了,等烧得差不多体温渐渐下去,鼻咽被糊住的感觉才消退,最后就剩咳嗽,拖拖拉拉很久,人才慢慢清爽起来。
小时候,每次开始咳嗽流鼻涕,妈妈就会说,赶快吃药压下去。通常并不见效。发高烧了,就去医院打点滴,一般中午吊瓶,下午傍晚的功夫体温就下来了。但半夜就会再蹿上去,于是再去医院,退烧,半夜再烧起来。这样反复个三天才差不多进入康复阶段。这时候大人就说,感冒还是得“发”出来啊,得走一个过程。
感情可能也是。经过热烈缠绵后激情再慢慢消退,是一个完整恋爱的过程。失恋大概是另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使感情是突然结束的,也还会在心里留着痛很久才渐渐淡去。但也许就得好好走完这个过程,才能彻底沉淀下去,变成积累在心底的经验。
我有一个曾经特躁的朋友,现在整个人沉静下来,迷上了植物,每天盯着植物看很久。植物感知光照、土壤、水分和空气,应和着所处的整体环境,一点一点地变化,用整个生长过程不疾不徐地践行自然规律。前几天他跟我说,疲惫低落的时候去公园、植物园,看看植物感受自然,真是很有帮助啊。不妨试试,无论如何,植物好像总不慌张。
我也乱七八糟瞎扯的。祝好。
小黄
5
正午你好:
展信佳!
刚刚和一个不是太熟的朋友聊完,互道加油后,我决定还是找你来说说话。正好手边还开了一听啤酒,可以假装自己很有故事。
我这一阵子过得很灰暗,或者空荡更为准确吧。其实也没发生什么,只是抱有极大希望的考研再一次失败,以及在此刺激下去给喜欢的人表白被一笑而过了而已。我明白这算不得什么,我也明白生活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只是一下子,我那么多浓烈的情绪好像找不到什么东西来承受了,除了家人以外,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比方学车,考驾照,考不考得过,无所谓,被教练臭骂呢,也无所谓;比如找工作,找不找的到也无
所谓;而家人呢,在他们面前我还要努力装作无所谓。诶,着算不算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一种轻呢。
所以这一阵我开始想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这真的是个很难的问题,但我又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寻找的答案,是万千难题的答案。
骄傲、脆弱、敏感、天真、贫瘠、丑陋、执拗、孤勇、无聊等等,我用了很多个形容词,但拼来拼去总觉得失败。最后呼了口气,也只是轻轻唱了一句:宝贝,随便吧,随便吧。话又说回来,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呢。
姑且称自己为beautiful loser吧。一直都想干记者,以笔为刀什么的,想想都热血沸腾,可是考了两年top1的学校,人家就是不要我。乱七八糟的所谓媒体又不想去。家人让考公务员,但我又执拗地想去北京,找了个工作,底薪也就三四千吧,大概徘徊在饿死的边缘,顺便吐槽一句,房租真是太他妈高了。姑且先这么活着吧。其实我明白,就算我考上了,生活也不一定就是另外一个活法,也许我只是需要一点聊以慰藉的东
西。毕竟,生活的好与坏,标准在哪呢?
至于那个喜欢的人,他依旧是我目前无比珍惜的人,愿他一辈子幸福。
前些天,一个远房表妹,低我一届的,今年毕业,据说已经找了份年薪16万的工作。她的家人来我家,说得眉毛都要飞走了,手指在空中一颤一颤的。我当然祝她万事如意。只是我终究没有那么洒脱,你看,我还是惦记着那16万的。
家里这几天一直下雨,湿答答灰蒙蒙的,很讨厌。过两天要去入职了。我还是挺喜欢北京的,大风,空旷。大家都不认识,大家又都活在一个世界里。
就这样吧,我的酒快喝完了,一口干了,你随意。
NOON回复:
Beatiful Loser,
在我回信前,真想你先给我回一封信。因为以下的问题,我心中无解。
为什么“执拗地想去北京”?作为一个北漂15年的人,有工作,有户口,有房,是不是已经属于Beautiful winner? 不过,我很想离开北京了,寻找一个更宜居的城市。这个城市每到冬天就被浓稠的雾霾笼罩,万众引颈张望,等风来。在政策上,对外地人越来越不友好,严格限制毕业生的留京户口,强制关闭接受外地小孩的民办小学。没有户口,就意味着你未来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学,就算托关系,花大笔钱能上,也必须回原籍参加高考。无论租房还是买房,都是离奇地昂贵。我看身边很多年轻的毕业生,就算毕业于名校,也是挤在群租房里,或者住地下室。你说月挣三四千,就是活在饿死的边缘。我知道,这是事实。我身边也有人,和你一样的状况,拼命考研,就是想来北京。我常常劝她,别来了,就算读了研,也留不下。中国还有很多地方,让自己能活得更爽一点。可能,年轻人就是喜欢那种模糊又让人激动的感觉。正如你所说,“大风、空旷,大家都不认识”。如果家境无忧,你能撒野,那就继续下去。
为什么一定要考研?你不是能找到工作了吗?为什么一定要考研,而且是TOP1?我觉得考国内研究生好浪费青春啊,TOP1又如何?如果有梦想,考一次,过一下瘾倒还可以。
当记者一定要TOP1吗?我只是毕业于TOP100,目前也干得不错。
希望你的酒味道不错,酒醒后,知道身在何处。
罗洁琪
— —
完
— —
题图:朱墨。
相关阅读:
韩寒假懂,伍迪艾伦才真懂 | 正午信箱077
对
《正午3:到海底去》纸质书
系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 “
阅读原文
”,获得签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