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徐时评
疫苗事件继续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关注热点,最高领导人批示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之后,事态进展迅猛,使人又看到希望。媒体也不断有新料爆出。在众多关于疫苗事件的讨论中,我觉得有不少人的建议很好,那就是这次疫苗事件,不仅要一查到底,更要一查到顶。
类似吃喝、药品、疫苗之类的人命关天的行业,一旦出现问题,舆论和公众往往会把愤怒和怨恨,集中火力对准了生产企业。如果企业是因为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出现质量问题,这种状况还有情可原,毕竟谁都会犯错。最不能令人原谅的,是那些人为造假的黑心企业,应该视同于谋财害命,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据说长生生物董事长高俊芳有一句名言: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只能依靠外来疫苗,一来花费代价会很高,二来把生物制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将对国家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这话说的一点毛病没有,而且还很正能量。可是她的企业又是怎么做的呢?打着爱国的旗号,害国坑民,是这些人的拿手好戏。企业都是逐利的,为了赚钱,天经地义。指望企业自律,或者良心发现、大发慈悲而不出问题,那是做梦。
所以全世界都会为此再设立一道安全屏障,那就是政府监管。监管越严厉、越完备、越科学,人命关天的行业才会越安全。
我国的卫生防疫和药监部门,从上到下应该说体糸是比较完备的,也有着完善的监管法规和配套文件。可是这几年,疫苗和药品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问题。这就促使人们反思:到底是哪些监督机制没有发挥作用?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怎样才能发挥作用?
从这次疫苗事件来看,各地的情况显然差异很大。对于屡屡出现问题企业的产品,有的地方就十分谨慎。而有的地方却敞开大门热情迎宾,产品招标都给了近乎满分的高分。是能力不足?还是利益纠结?公众对此恐怕都心知肚明。
所以,监督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落实到人的素质上,事在人为。这就是差异。奶粉都管不好的人,又能升官去管疫苗,能不出事吗?从这次出现问题的长春长生营销模式看,本来依靠政府采购根本不需要打广告的疫苗产品,2017年竟然花了5个多亿的营销费用。钱都花哪里去了?花到谁的口袋里去了?
此外,违法成本太低,对于违法违规的处罚不痛不痒,成为变相纵容企业违法违规的重要因素。罪恶之下没有无辜。假如从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们就严刑峻法,合理补偿受害者,以此为戒,以此立威,那么谁还敢继续作恶?恐怕就不会出现之后的问题了,至少数量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