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自2024年1月1日首航至今,“爱达·魔都号”旅客运输量突破15万人次,完成了37个航次。如今,“坐着邮轮去旅行”成为更多中国游客的新选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邮轮经济持续向好,展现出勃勃生机。
▲
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西陵峡畔建起了造船工业走廊。在乐天溪造船基地,工人加紧建造大型货船,以确保尽快交货。
从全球来看,邮轮产业肇始于19世纪初,当时主要用于运载邮件和移民。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量欧洲移民移居美国和加拿大,远洋邮轮的体积变大、速度加快,是远洋邮轮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战后,随着喷气式民航客机的出现,远洋邮轮的长途载客功能逐渐式微,大部分载客远洋邮轮转型为游轮。20世纪80年代开始,邮轮旅游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邮轮公司开始投资建造设施更豪华、娱乐活动更丰富的邮轮,推动邮轮逐步变成豪华的“海上度假村”。现代邮轮产业链也成为以邮轮为主要载体,以观光、游玩等为具体内容,由船舶制造、港口服务、后勤保障、交通运输、游览
观光、餐饮购物和银行保险等行业串联成的产业链条。
中国邮轮产业起步于2006年,上海开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以中国港口为起始港的国际邮轮航线。从2008年至2018年,包括上海、天津、深圳、厦门、三亚等在内的多个现代邮轮港陆续建成,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客源国。今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正式开启商业首航,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于4月进入下坞总装阶段,大型邮轮制造的突破为中国邮轮市场创造了更为值得期待的广阔前景。
2020年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邮轮市场一度停摆,但业界认为邮轮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在各国陆续放松旅行限制的背景下,全球邮轮市场强劲复苏,邮轮运力正在稳定增长。根据国际邮轮协会的预测,到2028年预计将达74.6万个标准床位。此外,邮轮客运量预计将持续攀升,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游客数到2027年预计将达3950万人次。相关研究研判,邮轮市场未来将趋向年轻化,同时邮轮建造也将朝着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邮轮产业也正在逐步恢复,并在近两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3年5月26日,“蓝梦之星”号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试航之旅,标志着上海母港国际邮轮航线的重启。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2023年复航以来,已累计查验国际邮轮超220艘次,查验出入境人员约70万人次。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国际邮轮公司的参与,为中国邮轮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5月15日起全面实施的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将推动邮轮入境游市场焕发新活力;6月1日起施行的《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多项举措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畅通国际邮轮靠港补给渠道。为落实《规定》,海关总署近日研究印发了《海关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措施》,出台了10项具体支持措施,以优化及便捷邮轮物资供船为重点,涉及邮轮物资供船、邮轮设备零部件下船维修、便利邮轮及旅客入境通关、优化加工贸易方式境内建造邮轮通关等内容。随着各项政策的生效实施,我国将继续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及时完善邮轮经济发展配套制度政策和服务体系,有力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壮大。
此外,多家国际知名邮轮公司陆续回归上海,开启母港运营,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好”。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宣布完成2024年国际邮轮航线在华部署,MSC地中海邮轮宣布将于2024年重返中国市场。这些国际公司的投入和布局,反映了中国邮轮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
江苏扬州江都区,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厂区内,工人进行造船作业。
“爱达·魔都号”的成功商业化运营标志着中国邮轮自主运营实现了零的突破,但目前中国邮轮产业在产业成熟度、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和服务管理经验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成熟度方面,国际邮轮市场,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地区,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成熟过程,拥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强大的运营能力和丰富的产品线。相比之下,中国的邮轮产业相对较新,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运营经验、市场深度和产业链成熟度方面仍有差距。技术创新方面,国际邮轮公司在大容量邮轮设计、绿色能源使用、智能船队管理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中国的邮轮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在奋力追赶,尤其是在自主设计研发和环保技术应用方面。品牌影响力、市场国际化程度方面,国际邮轮品牌如皇家加勒比、嘉年华、诺唯真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拥有全球性的航线网络和广泛的客户群体。中国的本土邮轮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市场影响力,但还需时间来提升国际知名度。服务与管理经验方面,国际邮轮公司在服务标准化、客户体验管理、危机应对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邮轮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这些方面仍需学习和积累经验。
为了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社会、产业链企业和邮轮运营企业需要同向发力,多措并举,打造产业发展组合拳。
首先,政府可以探索成立邮轮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跨行业、多领域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邮轮企业提供多渠道和多方位的资金支持。其次,全社会要加强邮轮文化的普及和品牌形象重建,通过培育邮轮文化,提高消费者复购率,挖掘市场有效需求,提高邮轮市场质量。同时,加强行业自律,遏制依靠投放运力来扩大市场的冲动。再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紧紧抓住邮轮研制这个“牛鼻子”,组建业务范围涵盖邮轮研发设计、建造、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平台,带动本土邮轮产业发展,突破邮轮产业自身的关键核心技术。最后,邮轮运营企业要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优化航线布局,增加入境邮轮业务,形成邮轮消费内循环态势,并避免低价格、低服务、体验差的恶性循环,以提升邮轮旅游的整体体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邮轮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已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人群的桥梁,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平台。未来,中国邮轮产业将以绿色科技为翼,在蔚蓝大海之上,乘风破浪前行。
▲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创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图为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文字:邢晨辉
图片: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