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部落
「开智部落」是基于认知学徒制设计的学习共同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明康德  ·  2025年潜在重磅的10项研发管线! ·  3 天前  
掌中淄博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2 天前  
掌中淄博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部落

学子

开智部落  · 公众号  ·  · 2017-11-07 23:39

正文

— Note170519003 —

认知写作教练点评:文笔不错,如「暑气从黄土地氤氲升起,盘旋在泥土和稻田中,缭绕在赤脚上。脑袋在炙烤下昏沉沉,像喝足了辣酒,却得屏气凝神,谨防烈日这毒蛇冷不防叮你一口。 」

《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篇 有感

恰逢清明,祭奠与怀念铺满山川大地。山边公墓必经道路略有堵塞,车辆行走在水泥地上,一跪三叩首,承载现代对传统的敬意。

这条路随公墓而建,在以前不是道路,只是田间泥泞沟渠。母亲小时常走此渠,从家直通山上。外公在山脚农场做活,母亲放学后跋涉三里路,山上草肥旺而新鲜,割来喂养家中兔子,那是大笔生活来源。或是田里务农,春去秋来,夏天总占据大头,暑气从黄土地氤氲升起,盘旋在泥土和稻田中,缭绕在赤脚上。脑袋在炙烤下昏沉沉,像喝足了辣酒,却得屏气凝神,谨防烈日这毒蛇冷不防叮你一口。

母亲生活是从农活起步,每晚看书更是奢侈。直到去了师范,在学校里省吃俭用,多余的粮票跟男同学换了现金,去新华书店置购心仪书籍,借用在校时光啃读起来。母亲在家是一把好手,在外能追寻自己心之所想,实属不易。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写张爱玲出生阀阅之门,又早早接触西洋文化,我对此甚是渴望——理想教育和严厉家长。我们这代虽然一直鼓吹放飞与解放孩子,个性成长方成大事,而童子功确会伴随一生一世。

我出生于乡下,由老人家管教,与其说管教,更觉是放纵。与现在渴望的,与学子,相距甚远。调皮捣蛋,抓鱼采果,爬树挖泥,玩耍本是应当。那时泥土胚做个杂间,堆放农具,引来不少蜜蜂驻巢。偷拿药罐子,在盖上钻个小孔,用茅草撩拨蜜蜂钻进罐子,养着它,不停炫耀,自鸣得意,好不自在。

深感遗憾,玩耍虽在行,童子功实在差劲。在我恍恍惚惚二十来年生涯中,这个年龄对任一位老人来说,可笑而敷衍,而自身难以原谅——张爱玲七岁时就在编写历史小说,学业上力求上进,自我期许甚多。

心目中,学子不是学究,也不是学生;学子不问出生,也不问学问。学子是一种境界,是一条道路,不仅仅是一句话儒家,先要有追寻之心,再续追寻之力。张爱玲想必不愿靠近腐化的环境,避而远之,甚至发声而出;母亲喜爱读书,苦苦追寻,最终教书育人,怡情悦性;我心复向光明,学子之道,愿追寻之。而做一名有力量的人,极其不易。

外公是家中老大,大小事总扛肩上。年少时,高考顺利,他人取而代之上了大学;成家后,看似一帆风顺,但心有烦懑;年长时,为兄弟之累,惨遭拳打脚踢。这不是近现代中国长篇小说,而是印刻在我身上的烙印,提炼出来摸得着,看得到。我已从襁褓脱身,曾与外公喜笑颜开,只知他略显沉闷,六份工作和务农井然有序,而不知沉默背后有郁疾,和力量。母亲性格与外公多有相像,不满于现状,爬出农村的泥潭。

都说富贵人家年少不识苦滋味,而张爱玲不同。走马章台、征歌逐色、吞云吐雾,司空见惯,父母离异、禁闭岁月、特殊年代,亲身经历。她研究各类人性小乐趣和七情六欲,人生于她只是一幅画,所见所闻添进去,又置身于外。圣人大道和西洋文化,兼采雅俗共赏的音乐绘画,编织在一起,汇成一条马尾辫,复又剪去,重归于寂。人生起起落落,撞击她全身脉络。她所忆那老洋房,是座古墓,让人抑郁寡欢,不如意如春季纷纷的柳絮,钻进衣领里去,哪儿都钻到了。

房屋里与我们家的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整个的空气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的世界。而在阴阳交界的边缘,看得见阳光,……在那阳光里只有昏睡。
后来,她又回到过上海,光怪陆离,是寻常每个日子。在她作品中,到处可见人性恐怖,通过色彩鲜艳而丰富的意象,描绘出行尸走肉。正如文中所说:

张爱玲所写的是个变动的社会,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行为在变,所不变者只是每个人的自私,和偶然表现出来足以补救自私的同情心而已。
我不知是否要庆幸,但肯定是要庆幸,没有这样那样年少悲景。身处崭新的时代,活泼而富有生趣。老房子是播放着武侠剧、历史剧的电视机,时常与伙伴扮演剧中角色。透明格点方状丝纱布披在肩上,甚至拖着大人衣服当作黄袍,从沙发这头飞驰到床那头,呼风唤雨,满屋子都是稚嫩的呼喊,传到屋外,传进湖里,传向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